【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曹植研究索引

编辑:赵静  添加日期:2023-06-30

【专著】
1. 徐嘉瑞:《中古文学概况》,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年版。
2. 古直:《曹子建诗笺》,中华书局,1928年版。
3. 沈达材:《曹植与洛神赋传说》,上海华通书局,1933年版。
4. 黄节:《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5. 余冠英:《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7. 邱英生、高爽:《三曹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 张可礼:《三曹年谱》,齐鲁书社,1983年版。
9. 黄山书社:《建安文学研究文集》,黄山书社,1984年版。
10.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 钟优民:《曹植新探》,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2. 张可礼:《建安文学论稿》,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3. 李景华:《三曹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版。
14. 殷义祥:《三曹诗选译》,巴蜀书社,1989年版。
15. 郑盂彤:《建安风流人物》,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6. 俞绍初:《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17. 陈飞之:《三曹诗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8. 郁贤皓,张采民:《建安七子诗笺注》,巴蜀书社,1990年版。
19. 王巍:《建安文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0. 韩格平:《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21. 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2. 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3. 王巍:《三曹评传》,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4. 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25.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 韩格平:《建安七子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 裴登峰:《曹植诗新探》,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9. 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0. 顾农:《建安文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1. 李文禄:《建安七子评传》,沈阳出版社,2001年版。
32. 崔积宝:《曹植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3. 陈庆元:《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4. 崔积宝:《曹植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5. 王鹏廷:《建安七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 王玫:《建安文学接受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7. 俞绍初:《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
38. 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9. 孙明君:《三曹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
40.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41. 黄昌年:《三曹文学评述》,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 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3. 张明华,李洪亮,郑虹霓等:《曹氏文学家族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4. 张可礼,宿美丽:《曹操曹丕曹植集》,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45. 魏宏灿:《逞才任情的乐章——曹操父子与建安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 吴怀东:《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47. 王玫:《曹植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
48. 虞徳懋:《曹植诗歌艺术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9. 吴怀东:《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0. 夏传才:《建安文学全书•曹植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51. 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52. 张巍:《曹植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53. 张可礼、宿美丽:《曹操曹丕曹植集:名家精注精评本》,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
54. 梁基正:《南冥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5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56. 董家平:《三曹醇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57. 马泰泉:《棠棣之殇:曹植传》,作家出版社,2015年版。
58. 徐公持:《曹植年谱考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59. 张兴海:《风雅三曹建安骨》,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60. 顾随:《顾随讲曹操•曹植•陶渊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61.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书局,2018年版。
62. 宋效永、向焱校:《三曹集》,黄山书社,2019年版。
63. 于国华:《曹植诗赋缘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64. 林久贵,周玉容:《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曹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20年版。
65. 赵彦春:《曹植诗集》,外文出版社,2021年版。
66. 戴燕:《〈洛神赋〉九章》,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期刊论文】

1. 李开先:《论曹子建诗》,《文艺旬刊》1923年第3、4期。
2. 刘信芳:《陈思王》,《清华周刊》1927年第14期。
3. 钱振东:《曹子建的文学研究》,《新晨报•副刊》1927年7月17日。
4. 半千:《曹子建及其人生)》,《金陵周刊》1928年第7期、8期。
5. 张为琪:《<七步诗》质疑》,《国学日报》1929年第2卷第1期。
6. 萧涤非:《读曹子建诗札记》,《学衡》1929年第70期。
7. 朱兆新:《曹植送应氏诗中“我”字的商榷——和储晥峰先生讨论》,《飞虹半月刊》1929年创刊号。
8. 舒远隆:《宋玉的神女赋与曹植的洛神赋》,《燕大学刊》1932年第4期,4-5页。
9. 范义田:《曹子建》,《昆华读书杂志》1933第1期。
10. 古直公愚:《曹子建诗说》,《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1933年第1期。
11. 苏蓬仙:《曹子建年谱》,《泊声》1933年第2期。
12. 李孟符:《曹子建之研究:十九年春季国文论文比赛》,《燕大月刊》1933年第1期。
13. 沈忱农:《曹植年谱》,《先导月刊(南京)》1934年第1期,80-88页。
14. 谭正璧:《曹子建痛赋感甄文》,《青年界》1935年第九期第八卷第二号。
15. 闵孝吉:《曹子建年谱》,《新民月刊》1936年第2卷第4号。
16. 梁廷灿:《曹子建年谱》,《北平图书馆月刊》1937年7-11月第三卷第一至五号。
17. 韩芳林:《洛神赋传说的探讨》,《期刊(天津)》1934年第2期。
18. 傅南鹃:《曹子建的诗情》,《福建文化半月刊》1935年第6期。
19. 谭正璧:《曹子建痛赋感甄文》,《青年界》1935年第8卷第2期。
20. 谭庆传:《洛神赋本事辨》,《励学》1935年第3期。
21. 沈达材:《曹植辞赋论》,《海滨》1936年第9至10期。
22. 杨树芳:《曹植诗研究》,《协大艺文》1937年第5期。
23. 萧凯莱《曹丕与曹植的研究》,《自修》1940年第123期,13-14页。
24. 谭雯:《“洛神赋”主角恋爱事迹考》,《万象》1943年第8期。
25. 詹鍈:《曹植洛神赋本事说》,《东方杂志》1943年第16期,54-58页。
26. 郭沫若:《论曹植》,《中原》1944年第1卷第3期,35-44页。
27. 许世瑛:《写在洛神赋之后》,《艺文杂志》1944年第2卷第6期。
28. 黄芝冈:《屈原远游与曹植游仙诗》,《文艺先锋》1945年第6卷第1期。
29. 李竟成:《曹植小论》,《青年文化》1945年第8期。
30. 凡石:《才高思捷的曹植》,《上海文化》1946年第6期。
31. 李竟成:《曹植诗评》,《中华文化》1946年第1卷第1期。
32. 张志岳:《曹丕曹植争储考实》,《东方杂志》1946年第42卷第17期,38-43页。
33. 缪钺:《〈文选〉赋笺》,《中国文化研究汇刊》1947年第7卷。
34. 缪钺:《曹植与五言诗体》,《文学杂志(上海1937)》1948年第2卷第12期,29-34页。
35. 许世瑛:《论曹丕曹植的文章》,《读书通讯》1948年第159期,10-12页。
36. 逯钦立:《洛神赋与闲情赋》,《学原》1948年第2卷第8期。
37. 贾斯荣:《关于<论曹植>》,《文史哲》1955年第1期,28-32页。
38. 程毅中:《略谈曹植作品的评价问题》,《文学遗产》1957年第1期。
39. 张德钧:《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历史研究》1957年第2期,49-66页。
40. 廖仲安:《关于曹植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59年增刊第7辑。
41. 徐公持:《曹植生平八考》,《文史》1960年第10辑。
42. 卢善焕:《曹植墓砖铭释读浅议》,《文物》1979年第5期,93页。
43. 赵福坦:《略论曹氏父子和他们的诗》,《广州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
44. 李南岗:《试谈三曹诗歌的审美特征》,《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第2期,55-58页。
45. 陈飞之:《应该正确评价曹植的游仙诗》,《文学评论》1983年第1期,119-123页。
46. 徐公持:《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16-29页。
47. 徐公持:《曹植为曹操第几子》,《文学评论》1983年第5期,36-38页。
48. 黄昌年:《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代表诗人吗》,《荆州师专学报》1983年第3期,50-53页。
49. 陈祖美:《<洛神赋>主旨寻绎——为“感甄”说一辩兼驳“寄心君王”说》,《北方论丛》1983年第6期。
50. 徐公持:《略论曹植及其创作的特点》,《中国古典文学论丛》1984年第1辑。
51. 王昌猷:《论三曹诗主“气”及其风格差异》,《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51-60页。
52. 俞绍初:《关于曹植初次就国问题》,《郑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46-52页。
53. 张亚新:《“友于之痛”与曹植的诗歌创作》,《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38-42页。
54. 曹道衡:《从魏国政权看曹丕曹植之争》,《辽宁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73-79页。
55. 周勋初:《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56. 顾农:《曹丕曹植文艺思想比较观》,《许昌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37-39页。
57. 张亚新:《曹植文学思想概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76-81页。
58. 杨栩生:《曹植事迹举疑》,《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6-9页。
59. 王雁冰:《试论曹植诗的骨气》,《北方论丛》1986年第4期。
60. 王宽行:《从曹植赠送诗看其前期的政治处境与思想》,《郑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1-8页。
61. 陈飞之:《曹植诗歌的体类及影响》,《中州学刊》1986年第3期,75-80页。
62. 张士骢:《关于游仙诗的渊源及其他》,《文学评论》1987年第6期,167-169页。
63. 张平:《有关曹植游仙诗的几个问题——与陈飞之同志商榷》,《文学评论》1987年第6期,169-171页。
64. 陈飞之:《论曹植的诗学思想》,《文学评论》1988年第3期,153-161页。
65. 王绍良:《曹植二题》,《北方论丛》1988年第3期。
66. 孙明君:《曹植诗歌艺术影响摭论》,《扬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4期,32-38页。
67. 周建忠:《曹植对屈赋继承与创新的动态过程》,《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83-87页。
68. 虞德懋:《曹植诗歌艺术影响摭论》,《扬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5期,32-38页。
69. 吴光兴:《神女归来——一个原型和<洛神赋>》,《文学评论》1989年第3期,122-127页。
70. 虞德懋:《曹植与阮籍诗歌意蕴比较》,《扬州师院学报》1990年第4期,23-28页。
71. 裴登峰:《曹植诗歌的阴柔之美》,《西北师院学报》1991年第1期,90-96页。
72. 李洲良:《三曹诗歌的意象与风格》,《北方论丛》1991年第4期。
73. 陈飞之:《再论曹植的游仙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42-51页。
74. 高德耀:《司马门事件及其他——论曹植对继承权及文学声誉的追求》,《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257-262页。
75. 孙明君:《曹植与陶潜诗歌渊涵比较》,《扬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28-33页。
76. 裴登峰:《曹植诗歌的阳刚之美》,《西北师院学报》1992年第2期,103-110页。
77. 顾农:《曹植生平中的三个问题》,《扬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1-5页。
78. 傅正义:《三曹诗歌异同论》,《重庆师院学报》1993年第2期,66-69页。
79. 裴登峰:《曹植诗歌意境美探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16-21页。
80. 张晶:《论曹植诗歌的抒情性》,《辽宁师大学报》1993年第5期,46-50页。
81. 胡明:《关于三曹的评价问题》,《文学评论》1993年第5期,30-41页。
82. 顾易生:《英雄割据虽已矣 文采风流今尚存——曹操文学批评与曹丕、曹植文论中若干问题新探》,《文史知识》1993年第10期。
83. 陈良运:《三曹三辩》,《南昌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05-112页。
84. 裴登峰,张廷银:《略说曹植的文艺观》,《青海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76-79页。
85. 跃进:《从<洛神赋>李善注看尤刻<文选>的版本系统》,《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90-97页。
86. 徐天祥:《论曹植的政治悲剧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江淮论坛》1994年第3期,100-107页。
87. 黄季耕:《曹植赋略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22-24页。
88. 裴登峰,张音:《曹植作品中女性美的象征意义》,《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58-60页。
89. 徐志啸:《曹植的生平、政治主张及文学成就》,《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2期,4-9页。
90. 邹树德:《汉赋对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求索》1995年第3期,89-92页。
91. 顾农:《从游侠到游仙——曹植创作中的两大热点》,《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61-67页。
92. 孙明君:《走向儒道互补──对曹植人格建构的动态考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4期,14-22页。
93. 江艳华:《三曹诗歌中的生命主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4-39页。
94. 孙明君:《建国以来曹植研究综述》,《许昌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27-30页。
95. 封如楼:《曹植妇女题材诗歌评析》,《苏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76-80页。
96. 杨万仁,杨明珍:《曹植五言诗之通变》,《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44-48页。
97. 汤力伟:《曹植女性题材作品前后期之比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2-14页。
98. 吴相洲:《陈思情采源于骚——论曹植在实现汉乐府向文人抒情五言诗转化过程中对屈赋的继承》《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03-108页。
99. 吴怀东:《论曹植与中古诗歌创作范式的确立》《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93-98页。
100. 常为群:《失志以后的歌哭——曹植、阮籍诗歌比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4期,150-155页。
101. 傅正义:《三曹诗歌艺术比较论》,《求索》2002年第6期,166-168页。
102. 施建军:《曹植游仙诗新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34-37页。
103. 崔积宝:《论曹植的表》,《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4期,116-120页。
104. 张应斌:《建安之啸与建安文坛》,《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101-104页。
105. 张可礼:《曹植诗文蕴涵的道德内容》,《齐鲁学刊》2002年第5期,58-62页。
106. 傅正义:《“一代诗宗”曹植——论曹植对中国诗史的独特贡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1期,177-180页。
107. 蔡振雄:《论曹植对诗歌文人化的贡献》,《求索》2003年第1期,187-189页。
108. 董家平:《曹植章表“独冠群才”的精彩与悲哀》(《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58-62页。
109. 王玫:《“抑丕扬植”倾向的形成与演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49-55页。
110. 傅正义:《“三曹”诗义比较论》,《求索》2003年第4期,204-206页。
111. 李健:《“神思”概念为曹植首次提出》,《学术研究》2003年第10期,146页。
112. 崔积宝:《曹植<与杨德祖书>新评》,《北方论丛》2004年第4期,27-30页。
113. 商原,李刚:《曹植与张载的实学比较——兼论“实学”之“实”的相对性》,《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5期,25-29页。
114. 陈恩维:《论曹植的拟赋及其创作历程》,《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43-45页。
115. 傅正义:《三曹游仙诗比较论》,《求索》2004年第5期,196-198页。
116. 吴思增:《三曹对文人乐府诗的发展》,《前沿》2004年第4期,170-172页。
117. 王玫:《曹植及其作品的效果史研究》,《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76-80页。
118. 王巍:《论曹植的文艺思想》,《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90-97页。
119. 黄萍:《曹植低就称服于曹丕父子的原因解析——兼论曹植儒学人格构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225-227页。
120. 徐柏青:《论建安诗歌在创作上的特点》,《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5-19页。
121. 黄昌年:《“建安之杰”辨》,《学术交流》2005年第12期,189-193页。
122. 木斋:《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91-94页。
123. 贾立国:《曹植咏侠诗与侠文学的传承》,《北方论丛》2006年第2期,22-25页。
124. 张朝富:《“辞赋小道”:关于曹植的一个重大误读》,《江淮论坛》2006年第4期,171-174页。
125. 王吉鹏,杜亮梅:《鲁迅与曹植》,《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101-104页。
126. 王启才:《“抱利器而无所施”——曹植后期表文指瑕》,《江淮论坛》2006年第5期,129-133页。
127. 刘群栋,屠青:《读曹植作品序文发疑》,《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131-134页。
128. 梁祖萍:《“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论刘勰<文心雕龙>对曹植的评述》,《名作欣赏》2006年第10期,5-10页。
129. 陶春林,马晶:《曹植<白马篇>对魏晋南北朝游侠及游侠诗的导向作用》,《江淮论坛》2007年第4期,128-135页。
130. 贾立国:《论游侠传统与曹植游侠精神气质的形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37-40页。
131. 向回:《曹植乐府不入乐说质疑》,《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01-104页。
132. 贾立国:《曹植<白马篇>的侠文化解读》,《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55-157页。
133. 唐萍:《曹植儒道兼具的独特人格魅力》,《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43-45页。
134. 张振龙,张晓庆:《从用典看曹植对<诗经>的接受及其文艺思想》,《求索》2008年第5期,180-182页。
135. 赵沛霖:《关于曹植诗歌创作的两个问题》,《齐鲁学刊》2008年第4期,113-117页。
136. 李焕有:《儒家“成人之道”在曹植后期辞赋中的彰显》,《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22-124页。
137. 曾伟:《杜甫对曹植诗歌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78-81页。
138. 曲景毅:《文学史的错位与复位——对“建安之杰”、“太康之英”、“元嘉之雄”说法的再认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572-578页。
139. 张运全,周志田:《试论曹植辞赋作品中体现的伦理和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135-136页。
140. 木斋:《从语汇语句角度考量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30-34页。
141. 李光哲:《谢灵运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考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84-90页。
142. 俞必睿:《曹植诗、赋双音语词声纽考析》,《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32-135页。
143. 木斋:《论<古诗十九首>与曹植的关系——兼论<涉江采芙蓉>为曹植建安十七年作》,《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24-34页。
144. 李焕有:《<洛神赋>的矩阵解读》,《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03-106页。
145. 宋战利:《<七步诗>托名曹植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99-102页。
146. 蒋寅:《主题史和心态史上的曹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5-12页。
147. 木斋:《论<洛神赋>为曹植辩诬之作》,《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7-23页。
148. 王书才:《魏晋三良诗系列作品新论》,《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101-105页。
149. 刘跃进:《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说起》,《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48-50页。
150. 傅刚:《曹植与甄妃的学术公案——<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辨析》,《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2期,18-20页。
151. 李焕有:《曹植和他的<洛神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99-103页。
152. 于浴贤:《论曹植对屈骚的接受传播》,《文史哲》2010年第4期,113-118页。
153. 邢培顺:《曹植与吴质交恶考辨——以对曹植<与吴季重书>的解读为中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52-156页。
154. 黄燕平:《王粲“为两公子楼护”质疑——王粲和曹丕、曹植关系论》,《兰州学刊》2010年第8期,147-150页。
155. 杨贵环:《魏晋六朝时期对曹植诗文的批评》,《求是学刊》2010年第6期,94-100页。
156. 王双:《生命的欢娱与悲忧——曹植骚体赋简论》,《名作欣赏》2010年第11期,9-10页。
157. 韩丹:《曹植<名都篇>同马球毫无关系考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1-7页。
158. 吴冠文:《论宓妃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演变——兼论由此反映的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32-42页。
159. 曹瑞锋:《才情隐显与政治对话——曹丕曹植同题赋同题史论比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98-101页。
160. 王学军,贺威丽:《曹植<洛神赋>意旨蠡测》,《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第3期,97-104页。
161. 木斋:《采遗芙蓉:曹植诗文中的爱情意象——兼论建安十六年对曹植的意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40-47页。
162. 范子烨:《鱼山声明与佛经转读 中古时代善声沙门的喉音咏唱艺术》,《中国文化》2011年第33期,103-130页。
163. 杨朝蕾:《三国论体文由建安向正始转变的文化观照》,《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38-42页。
164. 范子烨:《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感甄故事”与“感甄说”证伪》,《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60-67页。
165. 周玉华:《论李商隐对曹植的心灵共鸣》,《求索》2012年第3期,195-196页。
166. 李焕有:《自我实现与环境缺失视域下的曹植生存文化》,《学术交流》2012年第5期,189-192页。
167. 木斋,李恒:《论建安二十二年:曹植的人生转折——兼析<美女篇>、<蝉赋>、<节游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4-52页。
168. 韦运韬:《曹植动物赋艺术探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61-165页
169. 邢培顺:《论曹植的四言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70-174页。
170. 王津:《阮籍诗歌与曹植<杂诗>六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S3期,292页。
171. 王齐洲,李平:《曹植诵俳优小说发覆》,《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133-140页。
172. 邢培顺:《曹植<求祭先王表>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3期,32-34页。
173. 杨贵环:《清人对曹植诗文的批评》,《兰州学刊》2013年第7期,73-78页。
174. 木斋:《论苏李诗应主要为曹植甄后送行别离之作》,《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20-124页。
175. 李丽:《曹植的音乐造诣与才华》,《兰台世界》2013年第27期,68-69页。
176. 孙明君:《<青青陵上柏>的作者与作年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88-91页。
177. 郭晨光:《篇:文人拟乐府的标志?——以曹植文人乐府歌辞为中心考察》,《人文杂志》2014年第2期,72-75页。
178. 王津:《曹植之于屈子精神的承继与新变》,《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209-212页。
179. 刁生虎,王晓萌:《钟嵘<诗品>“魏陈思王植”条疏证——兼论钟嵘的诗学理论》,《理论月刊》2014年第5期,70-73页。
180. 刘坤,李剑锋:《从曹丕对曹植的优待再审其兄弟关系》,《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160-163页。
181. 郭晨光:《有关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的几个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8期,140-145页。
182. 王津,李剑锋:《<拟邺中集诗>对曹植诗文的接受与解构》,《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81-86页。
183. 木斋:《“双阙”为曹魏洛阳宫城建筑的铁证——略复孙明君先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85-88页。
184. 李定广:《“情兼雅怨”的内涵与曹植诗的“集大成”地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88-94页。
185. 芦春艳:《曹植诗文中的问答形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73-77页。
186. 胡晓杰:《从诗歌作品探视曹植政治思想的蜕变》,《兰台世界》2014年第12期,138-139页。
187. 郎瑞萍,叶会昌:《慷慨悲凉——曹植早期人生辨析》,《兰台世界》2014年第22期,66-67页。
188. 范子烨:《无食的春蚕:陶渊明<拟古>其九对曹植人生命运的叙写》,《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78-85页。
189. 刘志伟,刘峰:《<文选>李善注引唐前别集述论》,《中州学刊》2014年第8期,153-157页。
190. 芦春艳:《曹植以赋体为中介的诗文互参》,《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47-52页。
191. 孔德明:《论曹植以小说入诗的方式与意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115-121页。
192. 董宏钰:《<昭明文选>所收曹植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韵律对比——对木斋先生关于<古诗十九首>作者问题的音韵学考证》《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91-96页。
193. 徐公持:《转益多师:杜甫与汉魏六朝诗人》,《文学遗产》2016年第4期,86-93页。
194. 力之:《<赠白马王彪>之题非萧统编纂<文选>时所改》,《文学遗产》2016年第5期,187-188页。
195. 王津:《曹植作品“矛盾”后的自我概念、人格及其阐释接受》,《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120-125页。
196. 吴大顺:《曹植拟乐府的创作模式及其诗歌史意义——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之六》,《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66-170页。
197. 崔炼农:《曹植私制鱼山梵呗如何成为中国佛乐的标本》,《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年第3期,94-98页。
198. 张家国,何新文:《曹植的经典意识与辞赋创作》,《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57-165页。
199. 孙明君:《<洛神赋>:幻觉体验与赴水隐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47-53页。
200. 王京州:《曹植<白马篇>本事新说》,《文献》2018年第5期,148-153页。
201. 张振龙:《佛道关系背景下曹植“鱼山梵呗”传说的再审视》,《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4期,53-59页。
202. 吴怀东:《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界限在哪里———评木斋教授新著<曹植甄后传——汉魏古诗写作史>》,《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123-127页。
203. 詹福瑞:《魏晋诗文的忧生之嗟》,《文学评论》2020年第4期,117-125页。
204. 徐艳:《曹植五言诗经典化重塑之反省》,《文学遗产》2020年第6期,18-28页。
205. 周兴陆:《从萧齐宗室之争考察刘勰之丕植优劣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6页。
206. 吴怀东:《论曹植<辨道论>的思想立场与现实指向》,《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6期,160-172页。
207. 翟风俭:《曹植与梵呗<睒颂>关系辨析——兼与田青先生商榷》,《中国音乐学》2021年第3期,51-56页。
208. 张振龙:《曹植创制“鱼山梵呗”传说的地域因素》,《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4期 ,68-75页。
209. 王京州:《易代之际的曹植心迹论——以<三国志•苏则传>“发服悲哭”为中心》,《学术研究》2021年第11期,172-176页。
210. 袁济喜:《曹植之“愁”与意象创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45-53页。
211. 时鹏飞:《<曹子建集>宋嘉定六年本证伪——曹植集版本系统新证》,《文献》2022年第6期,25-35页。
212. 邢晨雨:《为何轻视文学:比较诗学视野下的曹植<与杨德祖书>》,《文艺评论》2022年第5期,68-75页。
213. 刘朝谦,刘可:《曹植的赋美学观》,《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74-85页。
214. 吕辛福:《论<洛神赋>的叙事艺术》,《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76-82页。
215. 孙明君:《曹植<髑髅说>及其生死观》,《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46-154页。
216. 赵忠富:《曹植文学批评三题——以“缘情”为中心》,《天中学刊》2023年第2期,74-82页。
217. 夏洵若:《曹植的“天路”哲思与心理构成——关联他在文学创作中的哲学意识》,《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91-98页。


【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1.  王鹏廷:《建安七子述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2.  王玫:《建安文学接受史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3.  胡旭:《汉魏文学嬗变研究》,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4.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5.  施建军:《建安文学专题研究》,复旦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6.  渠晓云:《魏晋散文研究》,苏州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7.  张朝富:《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历史阐释》,扬州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8.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扬州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9. 王淑梅:《魏晋乐府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10. 于春媚:《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以隐逸、游仙、玄言文学为中心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11. 杨贵环:《曹植文学的批评史略》,扬州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2. 王兴芬:《唐前传说研究——以汉魏六朝文献为考察对象》,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3.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暨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5.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山东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16. 蔡敏敏:《曹植诗赋研究》,复旦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17.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18.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19. 王柳芳:《城市与文学——以两汉魏晋南北朝为考察对象》,苏州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20. 杨园:《汉魏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云南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21. 刘育霞:《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山东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22. 王萍:《曹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23. 张兰花:《曹魏士风递嬗与文学新变》,浙江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24. 祝捷:《曹魏之政治格局、士人社会与思想对话——以“正始玄学”为中心》,南开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25. 韦运韬:《魏文帝曹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26. 朱丽:《曹植文学思想研究》,辽宁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27. 高迪:《<三曹文集>同义词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28. 王津:《唐前曹植接受史》,山东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29. 刘坤:《魏晋家庭伦常与文学新变》,山东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30. 张丽锋:《曹魏三祖时期文学研究》,河北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31. 于国华:《曹植诗赋缘情研究》,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32. 吕辛福:《魏晋文人理想人格新变研究——以高士人物的文学接受为中心》,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33. 阎菲:《魏晋之际文人生活与文学观念》,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34. 许庆双:《三国文人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35. 魏广言:《曹丕交游与文学关系研究》,吉林大学2018年博士论文。
36. 邹广胜:《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21年博士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1.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2. 施建军:《神仙•游仙诗•曹氏父子》,郑州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3. 陕艳娜:《论魏晋士人的人格》,西北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4. 袁继灵:《三曹及其诗歌》,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5. 付以琼:《论建安文学的生命化》,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6. 孙津华:《试论曹植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郑州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7. 李存霞:《从建安七子的创作看建安时代“文学的自觉”》,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8. 张运全:《论曹植辞赋的文化内蕴》,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9. 杨贵环:《三曹文学思想研究》,宁夏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10. 王赠怡:《屈原、曹植之挫折情绪与其文学意象》,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11. 王保国:《曹植的神仙艺术世界研究——论曹植的神仙方术观与神仙题材的文学创作》,宁夏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2. 张传东:《魏晋文学史料述略》,山东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3. 吕则丽:《曹植辞赋与散文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4. 王维民:《乐府音乐与建安文人乐府诗》,山东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5. 杨永:《唐人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研究学术史考察(唐代)》,郑州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6. 肖波:《初盛唐诗人与建安文学》,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7. 邓义兰:《建安文学在南朝的传播接受》,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8. 赵俊玲:《曹植后期创作的特色》,郑州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9. 苏畅:《论建安赋》,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20. 宋姗姗:《建安与正始文人不同仕宦心态及其诗文》,内蒙古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21. 白云:《元前曹植接受史》,黑龙江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22. 叶娜:《建安与正始诗歌意象之比较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3. 闫月珏:《论三曹文学的生命意识》,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4. 胡皓月:《建安诗歌中的悲风意象》,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5. 王立洲:《神女意象的文化蕴涵》,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6. 郭灿辉:《从赠答诗看魏晋文士集团的精神气象》,兰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7. 张丽涛:《建安乐府文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8. 许丽:《魏晋美人赋略论》,内蒙古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9. 罗建胜:《邺下文人集团之文学创作》,华侨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0. 李曙光:《曹植诗歌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1. 李亚鹏:《曹植诗歌的抒情性特点及其影响——以阮籍、陆机、谢灵运为例》,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2. 隋雨竹:《论建安诗歌中的尚悲风格》,延边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3. 管延江:《张载和曹植哲学思想比较》,延边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4. 刘亚奇:《三曹诗歌创作异同及其成因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5. 杨娟:《从曹植接受史中考察历代对曹植赋的接受情况——兼论曹植赋的艺术成就》,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6. 冯宇:《三曹文气成因探究》,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7. 宋俊伟:《建安赋的诗化现象探析》,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38. 王永青:《曹植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9. 黄刚涛:《曹植创作中的审美意识》,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0. 邱兴跃:《曹植文学思想略论》,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1. 陈廷玉:《建安尺牍文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2. 朱逸菲:《建安诗歌生命意识研究》,贵州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3. 郑玉娟:《建安士风与建安诗风》,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4. 王晓慧:《曹丕曹植比较研究》,内蒙古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5. 王欣:《魏晋南北朝“美女赋”创作研究》,延边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6. 乔芳:《曹植集及<曹集诠评>研究》,西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7. 杨朝蕾:《魏晋论体文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48. 王一红:《论魏与西晋文侠风骨》,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49. 周进:《建安赋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50. 宋兰:《建安交际诗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51. 王晓彬:《曹魏儒学新变与曹植的文学创作》,浙江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52. 庾伟:《论曹植诗歌的文化内蕴》,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53. 郑士元:《三曹诗中的生命意识律动研究》,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54. 孙娟:《曹植诗歌接受史研究——以历代诗话评点为中心》,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55. 苏仁娟:《论曹植作品的空间艺术》,河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56. 王国瑛:《三曹乐府诗歌转型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57. 何飞飞:《建安七子散文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58. 李娟:《论曹植辞赋中的人物形象》,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59. 薛凌波:《建安诗歌模式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60. 朱军:《曹植诗赋作品中的写景因素研究》,安徽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61. 张笑菊:《李白与曹植比较研究——以女性诗歌和游仙诗歌为例》,河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62. 阮慧钰:《魏晋南北朝赋论对两汉赋论的新变——以曹丕、曹植及刘勰的赋论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3. 何青春:《三曹对中国诗体的贡献》,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4. 刘玉娇:《曹植作品用典研究》,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65. 刘宏领:《曹植与山东》,山东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6. 赵佳:《论三曹的音乐思想》,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7. 章敏:《五言之冠冕 文词之命世——曹植、陆机、谢灵运诗歌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8. 杨贺琰:《抒慷慨之气,铸有情之文——建安散文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9. 崔建荣:《曹植乐府“乖调”研究》,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70. 陈婧:《洛水文学审美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71. 朱慧:《曹魏时期曹氏文学家族诗歌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72. 杨胜勇:《论曹植乐府诗的文人化》,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73. 钱刚:《曹植、阮籍诗歌比较研究》,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74. 胡波:《文学史视域下的三曹生命意识及其表达》,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75. 夏静:《曹魏同题赋研究》,湖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76. 胡油油:《邺下诗风的转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77. 杨玉婷:《曹植诗赋的叙事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78. 袁野:《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延边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79. 吴珉煜:《阮籍、曹植抒怀诗比较研究》,延边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80. 郭燕茹:《丕植优劣论研究》,兰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81. 王亚萱:《时空观影响下的建安诗歌》,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82. 李志慧:《三曹诗歌用典艺术研究》,烟台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83. 周清遐:《曹植诗歌意象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84. 张莎莎:《曹植文学创作的世俗化倾向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85. 王超:《别乐之唱 君子文章——诗乐分离角度下的曹植诗歌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86. 钟桃:《曹植辞赋创作心态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87. 张剑雄:《建安文坛深探——论“三曹”与“七子”的为人与为文》,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88. 张红娟:《曹植悲剧命运原因之解析》,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89. 王珊珊:《建安诗歌声韵艺术研究》,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90. 张颖:《曹植赋与古代朝鲜作家徐居正、成伣赋比较研究》,延边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91. 王文鸿:《曹植、陆机生命意识比较研究》,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92. 孙烨:《<诗经>对建安三曹的影响》,内蒙古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93. 陈璐:《曹植作品引<诗>研究》,扬州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94. 师文凯:《建安时期文与赋关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95. 闫琳:《三曹诗歌的英译传播和英译策略研究》,山西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96. 王伟珍:《论“汉音魏响”——以建安诗坛为中心》,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97. 刘青:《三曹政论文研究》,延安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98. 徐娜:《建安七子书信研究》,西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99. 李璐璐:《建安七子“士不遇”主题研究》,江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00. 朱碧菲:《论曹丕和曹植的女性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硕士论文。
101. 毕林林:《建安诗坛“五言腾踊”现象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02. 王亚轩:《建安七子诗歌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03. 崔夏晶:《论曹植之“狂”与渊明之“狷”》,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04. 李建梅:《曹魏文学传播、教育及其关系研究》,石河子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05. 段素梅:《三曹与建安时人书信交往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06. 杨麟舒;《曹植与魏晋风度》,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07. 刘振宇:《建安时期文学中的服饰描写——以曹植、曹丕和建安七子为例》,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108. 尹晴:《李白游仙诗和妇女诗对曹植的继承》,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109. 牛海涛:《曹魏时期赋风研究》,北方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110. 赵宇涵:《<三曹文集>副词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111. 殷思懿:《论曹植辞赋的生命意识》,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12. 张则见:《曹植〈洛神赋〉接受史研究——以诗文为讨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13. 史云娇:《曹植的悲剧审美意识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14. 闵晓琼:《黄节<曹子建诗注>研究》,山东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15. 宋楠:《魏晋诗歌中的京都气象》,山东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16. 冯媛云:《曹植<洛神赋>的主题考察及叙事策略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17. 张誉兮:《<洛神赋>研究 ————以版本考察为中心》,厦门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18. 吴菲:《曹植诗歌词汇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19. 王添阳:《曹植五言乐府诗旧题新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20. 徐芷莹:《邺下文人交游诗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21. 张露菲:《曹操曹植表文比较研究》,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22. 汪伟:《论宓妃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的发展演变》,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23. 刘佳媚:《曹魏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24. 马禹:《建安三曹生命观及其文学呈现》,西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25. 杨兴勤:《性政治视域下的建安诗赋研究》,延安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26. 韩珂:《建安诗歌引<诗经>研究》,湖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27. 安慧芳:《曹植政论文研究》,黑龙江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128. 王丹蕾:《三曹游仙诗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129. 顾兴德:《建安文学关系传播论》,石河子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130. 丁玲:《论曹植诗赋中的救赎意识》,延安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131. 朱玉兰:《曹植乐府诗研究》,湘潭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132. 郭迎迎:《曹植<诗经>接受研究》,安徽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133. 郭乃绮:《建安时期同题异体创作研究》,郑州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134. 莫晓雯:《明诗话中的曹植诗歌批评与接受研究》,暨南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135. 蒋聪慧:《建安士风与公宴诗赋》,辽宁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136. 侯冰玉:《建安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137. 于汝运:《魏晋文学中的游艺书写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138. 田乐乐:《魏晋游宴诗的话题序列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139. 叶珊彤:《魏晋诗文中的兄弟情感书写研究》,闽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140. 张琪:《探析“宓妃”艺术形象的发展演变》,辽宁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统计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