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1. 蒋善国:《中国文艺精选》,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2. 梅尧臣:《宛陵先生集,拾遗,附录》,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3. 陈登元:《词林佳话》,南京书店,1931年版。
4. 沈圣时:《中国诗人》,光明书局,1933年版。
5. 梅尧臣:《南部新书》,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 季灏:《两宋词人小传》,民治图书馆,1947年版。
7. 鲁彦译:《词选》,教育书店,1948年版。
8. 施蛰存:《词林纪事》,贝叶山房,1948年版。
9. 程千帆,缪琨选注:《宋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0.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判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2. 叶静渊:《中国农学遗产选集 甲类 第十四种 柑橘 上编》,中华书局,1958年版。
13. 陈祖椝:《中国农学遗产选集 甲类 第一种 上编》,中华书局,1958年版。
14. 李玄深选注:《古典诗歌选读》,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15. 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版。
16.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2》,中华书局,1962年版。
17. 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宋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版。
18. 朱东润:《中华文史论丛 第7辑 复刊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9. 葛杰,仓阳卿选注:《绝句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0. 朱东润:《梅尧臣集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1. 牛牧民:《古今绝句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2. 方祖雄:《岳阳楼诗词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3. 刘树勋:《唐宋律诗选释》,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24. 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5. 郑孟彤:《唐宋诗词赏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6. 本社:《历代诗歌选》,中州书画社,1981年版。
27. 朱自清:《宋五家诗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8. 喻朝刚,王士博,徐翰逢:《宋代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9. 刘福元:《古代诗歌名篇选读》,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0. 霍松林:《文艺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1. 叶伯泉选注:《中国古代诗歌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2. 朱东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简编本 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3. 匡扶选注:《中小学生古诗词选读》,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4. 匡扶选注:《古诗词选读(下)》,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35. 袁行霈,张相儒注释:《中国山水诗选》,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
36. 朱东润:《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
37. 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8. 霍松林:《唐宋诗文鉴赏举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9. 喻朝刚,张连第等主编:《中国古代诗歌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0. 黄益庸,张亚真:《千年千家诗》,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41.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2. 程千帆:《宋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3. 喻朝刚,周航编:《分类新编两宋绝妙好词》,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44. 黄益庸,张亚真:《千年神童诗》,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
45.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6. 霍松林:《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7. 周啸天:《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48. 唐圭璋:《全宋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9. 朱东润:《梅尧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50. 程千帆著;巩本栋编:《俭腹抄》,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51. 霍松林:《唐宋名篇品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 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3. 霍松林:《唐音阁鉴赏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 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年。
55. 霍松林:《唐音阁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 程千帆:《唐宋诗名篇》,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7. 莫砺锋,赵晓兰:《宋诗精华》,巴蜀书社,2000年版。
58. 黄益庸,衣殿臣:《历代友情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9. 刘学锴,赵其钧,周啸天著:《历代叙事诗赏析》,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60.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简编本(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1. 巩本栋:《北宋党争与梅尧臣的诗歌创作》,原载《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
62. 莫砺锋:《唐宋诗论稿》,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
63. 喻朝刚,周航主编:《宋词观止》,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64. 周啸天:《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5. 许嘉璐主编;倪其心分史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宋史)》,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年版。
66. 袁行霈主编;莫砺锋,黄天骥卷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7. 袁行霈:《名家书画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2005年版。
68. 袁行霈:《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2006年版。
69. 周啸天:《唐绝句史(第2版)》,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70. 周啸天:《中国文学经典》,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1. 莫砺锋:《宋诗(上)》,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72. 周振甫:《中国修辞学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3. 莫砺锋:《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74. 霍松林:《中国诗论史 中》,黄山书社,2007年版。
75. 周啸天:《百代千家绝句诗 下》,黄山书社,2007年版。
76. 莫砺锋:《唐宋诗歌论集》,凤凰书社,2007年版。
77. 喻朝刚,周航编注:《宋诗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78. 莫砺锋:《以俗为雅,推陈出新的宋诗》,辽海出版社,2007年版。
79. 霍松林主编;喻朝刚,周航等著:《名家讲解宋词三百首》,长春出版社,2008年版。
80. 唐圭璋:《宋词纪事》,中华书局,2008年版。
81.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2. 莫砺锋:《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3. 周啸天:《性本爱丘山,田园山水图文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84. 周啸天:《海内存知己,友谊•亲情》,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85. 周啸天:《似花还似非花,物花鸟图文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86. 周啸天:《举杯邀明月,饮酒品茗图文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87. 周啸天:《人生几何时,叙事传奇图文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88. 周啸天:《文章千古事,谈诗论艺图文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89. 黄益庸,衣殿臣:《历代咏物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90. 黄益庸,衣殿臣:《历代爱情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91. 黄益庸,衣殿臣:《历代民生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92. 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宋金元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93.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
94. 周啸天:《唐宋绝句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95. 霍松林:《宋诗鉴赏举隅》,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版。
96. 莫砺锋:《推陈出新的宋诗》,辽宁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97. 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98. 朱东润:《朱东润文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99. 喻朝刚,周航编著:《宋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100. 袁行霈:《千家诗(新编)》,中华书局,2014年版。
101. 霍松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02. 霍松林:《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库 唐音阁文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03. 周啸天:《曲径通幽,宋诗名作欣赏》,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年版。
104. 莫砺锋:《周勋初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
105. 朱东润:《梅尧臣 元好问传》,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06. 周啸天:《啸天说诗 5 ,一江春水向东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07. 周啸天:《古诗词鉴赏》,四川辞书出版社,2018年版。
108. 朱东润:《梅尧臣传》,中华书局,2019年版。
109. 喻朝刚,周航主编:《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版。
110. 莫砺锋:《莫砺锋文集》,凤凰书社,2019年版。
111. 周啸天:《中国绝句诗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12. 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典藏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
113. 袁行霈:《诗词与小品》,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期刊论文】
1. 如丝:《宛陵妙对》,《越国春秋》1933年第22期。
2. 夏敬观:《梅宛陵集校注》,《艺文》1936年第1卷第1期。
3. 夏敬观:《梅宛陵集校注》(续第一期),《艺文》1936年第1卷第2期。
4. 夏敬观:《梅宛陵集校注》(续),《艺文》1936年第1卷第3期。
5. 夏敬观:《梅尧臣诗》,《图书月刊》1941年第1卷第2期。
6. 谢孝龙:《梅尧臣的诗是北宋社会阶级矛盾的真实反映》,《文史哲》1956年第08期。
7. 朱东润:《关于梅尧臣诗的一些议论》,《文汇报》1962年第9卷第5期,3页。
8. 吴孟复:《宋诗革新倡导者梅尧臣及其诗》,《江淮学刊》1963年8月。
9. 吴孟复:《梅尧臣》,《安徽文学》1963年第4期,125页。
10. 朱东润:《论梅尧臣的诗》,《复旦学报》(社科版)1978年第1期,37页。
11. 陈玄:《关于“陆游为梅尧臣饯行”及其他》,《江汉论坛》1980年第06期。
12. 浦金州:《梅尧臣咏安徽风物》,《艺谭》1980年试刊号期,53页。
13. 黄克:《传记文学的新镜鉴——<梅尧臣传>》读后》,《读书》1980年第04期。
14. 赵仁珪:《“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从梅尧臣、欧阳修、苏舜钦看宋诗的议论化》,《文学遗产》1982年第01期。
15. 周治华:《试评欧阳修对梅尧臣及其诗的评价》,《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02期。
16. 韩宗敏:《恬淡幽远,语浅情永-梅尧臣<鲁山山行>赏析》,《旅游文学》1983年第1期,105页。
17. 陈光明:《论梅尧臣诗歌的平淡风格》,《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第02期。
18. 王永厚:《王安石与梅尧臣唱和农具诗》,《农业考古》1984年第01期。
19. 马锡鉴:《关于<梅尧臣诗选>的注》,《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01期。
20. 潘民中:《关于梅尧臣两首诗的“解题”》,《许昌学院学报》1985年第04期。
21. 朱杰人:《北宋诗人梅尧臣和苏舜钦的比较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01期。
22. 陈光明:《不作浮靡风月诗,直辞千载耐沉思——梅尧臣诗歌的人民性》,《湘潭大学学报增刊》(中国古典文学论集)1986年12月。
23. 王英志:《梅尧臣“平淡”说与<鲁山山行>》,《语文学习》1986年第2期,36页。
24. 秦寰明:《论梅尧臣诗歌的艺术风格》,《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02期。
25. 吕美生:《梅尧臣“平淡”诗论再探》,《学术界》1987年第05期。
26. 秦寰明:《梅尧臣著述杂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04期。
27. 吕美生:《梅尧臣诗歌理论的历史贡献》,《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02期。
28. 吴孟复:《梅尧臣事迹考略》,《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02期。
29. 张海鸥:《梅尧臣的诗歌审美观及其文化心理成因》,《广州大学学报》(文理工综合版)1988年第01期。
30. 陈金现:《梅尧臣诗风格初探》,《辅英学报》1989年第09期。
31. 李法惠:《试论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风格的异同》,《南都学坛》1989年第03期。
32. 周梦江:《试论梅尧臣的诗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04期。
33. 刘永翔:《梅尧臣<碧云騢>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3期,96页。
34. 张福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梅尧臣诗“平淡”发微》,《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03期。
35. 张仲谋:《梅尧臣诗“以丑为美”论》,《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02期。
36. 周义敢、周雷:《梅尧臣诗的历史评价》,《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02期。
37. 方健:《 梅尧臣茶诗注忻未完》,《农业考古》1991年第4期,159~163页。
38. 方健《梅尧臣茶诗注析》,《农业考古》1991年第04期。
39. 邵汉清:《欲罢不能,去留两难:读梅尧臣<东溪>》,文史知识》1992年第8期,76~78页。
40. 方健《梅尧臣茶诗注析(续)》,《农业考古》1992年第02期。
41. 秦寰明:《论北宋仁宗朝的诗歌革新与欧苏梅三家诗》,《文学遗产》,1992年第1期,56-63页。
42. 张仲谋:《梅尧臣、欧阳修交谊考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04期。
43. 杨旺生:《苏舜钦梅尧臣艺术风格比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04期。
44. 窦建国:《梅尧臣<汝坟贫女>地名三考》,《许昌学院学报》1993年第04期。
45. 陈公望:《梅尧臣二题》,《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02期。
46. 陈友康:《梅尧臣诗的弊病与欧阳修的责任》,《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03期。
47. 黎小瑶:《从梅尧臣“以诗代文”看宋诗散文化之端倪》,《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01期。
48. 唐春生:《梅诗师韩之奇险论》,《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04期。
49. 张宇声:《开山祖师数宛陵——论梅尧臣诗》,《淄博师专学报》1994年第01期。
50. 周明辰:《梅尧臣与宋诗风》,《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第03期。
51. 陈公望:《梅尧臣与欧阳修》,《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04期。
52. 程杰:《宋诗“平淡”美的理论和实践》,《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04期。
53. 马中军:《北宋西京幕府中的梅尧臣与欧阳修》,《洛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03期。
54. (日)横山伊势雄:《梅尧臣的诗论——兼正“梅尧臣学唐人平淡处”之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02期。
55. 艾思同:《论梅尧臣的诗风》,《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05期。
56. 郭鹏:《从欧阳修对梅尧臣诗的品评看北宋诗学的发生》,《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02期。
57. 李剑锋:《陶渊明接受史新局面的开创者梅尧臣》,《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05期。
58. 马舒:《梅尧臣与建茶》,《福建茶叶》1997年第03期。
59. 李德身:《论欧梅诗派》(上),《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02期。
60. 李德身:《论欧梅诗派》(下),《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03期。
61. 张廷杰:《论梅尧臣的边塞诗》,《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01期。
62. 吴大顺:《论梅尧臣观照山水的基本范型》,《怀化师专学报》1999年第06期。
63. 张金耀:《关于梅尧臣及其他:<尹瘦石书联>一文若干错讹举正》,《中华读书报》2000年第5卷24期,3页。
64. 吴大顺:《博采众长话宛陵——论梅尧臣师法众长对其诗风形成之影响》,《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03期。
65. 严杰:《赞“《春秋》笔法”而非论诗──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诗意辨》,《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03期。
66. 李之亮:《关于梅尧臣交游的几个问题》,《中州学刊》2001年第06期。
67. 李之亮:《梅尧臣交游考略》,《文献》2001年第04期。
68. 徐乐军:《梅尧臣“平淡”诗论探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03期。
69. 李一飞:《梅尧臣早期事迹考》,《文学遗产》2002年第02期。
70. 王秀春:《北宋天圣明道年间欧、苏、梅的诗歌创作》,《求索》2002年第06期。
71. 张娜:《梅尧臣诗动物意象初探》,《社科纵横》2001年第01期。
72. (日)绿川英树:《梅尧臣与黄庭坚——兼论北宋诗坛“怪巧风格”的嬗变》,载《中国诗学》第8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6月。
73. 陈利娟:《梅尧臣与禅宗》,《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1期。
74. 郭英德:《清切平淡宛陵诗:[梅尧臣]》《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5期,51-53页。
75. 吴大顺:《论欧梅唱和的分期及特征》,《求索》2003年第05期。
76. 吴大顺:《宋诗新质与欧梅唱和》,《晋阳学刊》2003年第05期。
77. 李萍:《论梅尧臣诗歌的意象群色泽》,《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02期。
78. 聂巧平、李光生:《论<瀛奎律髓>对梅尧臣五律的评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02期。
79. 吴大顺:《论欧梅唱和诗的创作动机》,《学术论坛》2004年第01期。
80. 吴大顺:《欧梅唱和与宋诗革新》,《船山学刊》2004年第01期。
81. 张明华、魏宏灿:《论梅尧臣诗对陶渊明的接受》,《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02期。
82. 张明华:《试论梅欧诸人的近体诗对西昆体的继承和改造》,《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2期。
83. 张自华:《梅尧臣的“古淡”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02期。
84. 李萍:《论梅尧臣诗歌的艺术个性》,《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
85. 梁珍明:《梅尧臣与佛教》,《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02期。
86. 刘培:《覃思精微,深远闲淡——论梅尧臣的辞赋创作》,《云梦学刊》2005年第05期。
87. 吕变庭:《庆历新政前后及新政期间的梅尧臣》,《党史博采》(理论)2005年第08期。
88. 吴莺莺:《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3期。
89. 尚永亮、刘磊:《欧、梅对韩、孟的群体接受及其深层原因》,《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4期。
90. 徐晔:《梅尧臣悯民情感诗化方式初探》,《甘肃农业》2005年第11期。
91. 杨慧:《覃思精微,意新语工——梅尧臣诗论的创新意识》,《沈阳大学学报》2005年第05期。
92. 陈冬根:《豪气少年事,风骨晚年功——论北宋中期诗风转型中欧阳修的创作思想》,《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07期。
93. 陈金现:《梅尧臣的梦与诗》,《兴大人文学报》第36期,2006年3月。
94. 陈玮:《梅尧臣的专用布袋》,《源流》2006年第01期。
95. 顾友泽:《论文学史上“苏梅”并称》,《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01期。
96. 马茂军:《庆历党议与梅尧臣诗风的嬗变》,《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2期。
97. 徐丹丽:《陆游效梅宛陵体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01期。
98. 杨慧:《梅尧臣与宋代诗学的理性精神》,《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1期。
99. 杨慧:《顺物玩情,平淡邃美——浅析梅尧臣诗论的平淡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04期。
100. 杨慧:《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浅析梅尧臣诗论的意境说》,《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
101. 杨慧:《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谈梅尧臣诗论的读者意识》,《理论界》2006年第07期。
102. 吕玲娣:《北宋诗人梅尧臣用韵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
103. 穆迪,李伟:《我心岂是限南北,美好未必须深红——论梅尧臣诗歌中的植物情结》,《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05期。
104. 王淮喜:《伉俪之悲,断肠心碎——梅尧臣悼亡诗叙议》,《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07期。
105. 王祥:《北宋交通与梅尧臣的纪行诗》,《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3期。
106. 吴楠,边翠芳,王甜甜:《因心而友,唯才是举——从范仲淹与梅尧臣交游看其人格魅力》,《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
107. 杨慧:《因事有所激和因物兴以通——论谈梅尧臣诗论的现实品格》,《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2期。
108. 杨维时:《感悟宋•梅尧臣赋诗研制宁国鸦山茶》,《中国茶叶加工》2007年第02期。
109. 陶广学,卢瑞彬:《梅氏悼亡诗的平淡邃美及其伦理文化意义》,《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2期,105-107页。
110. 邱志诚,冯鼎:《梅尧臣诗中的审丑意识:兼论宋诗以俗为雅风格的形成》,《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4卷 6期,841-848页。
111. 陈冬根:《读<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札记一则》,《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4期。
112. 代亮:《孟郊、梅尧臣穷苦之吟异同论》,《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06期。
113. 龚玲、张勤:《梅尧臣“穷者之诗”的内容特色》,《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08期。
114. 邱志诚、冯鼎:《梅尧臣诗中的审丑意识——兼论宋诗以俗为雅风格的形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6期。
115. 寿涌:《考《临川先生文集•补遗》误收梅尧臣诗二首》,《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04期。
116. 陶广学,卢瑞彬:《平凡中的真情 平淡中的深邃——论梅尧臣的悼亡诗》,《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03期。
117. 王顺娣:《梅尧臣的平淡诗观》,《社科纵横》2008年第08期。
118. 吴大顺:《欧阳修论梅尧臣诗歌风格》,《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4期。
119. 杨理论,骆晓倩:《“先生诗律擅雄浑”——陆游接受梅尧臣的一个独特视角》,《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2期。
120. 杨再喜:《柳宗元诗歌传播接受的开创者梅尧臣》,《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
121. 郑陶凌:《欧梅苏诗歌的“宗唐说”》,《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02期。
122. 陈庆艳:《论科举考试对梅尧臣诗歌创作的影响》,《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
123. 陈庆艳:《论梅尧臣对宋代诗人创作的影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03期。
124. 陈远洋:《略论梅尧臣与宋诗的关系》,《创新》2009年第12期。
125. 黄桃红:《欧阳修与梅尧臣的真挚情意》,《兰台世界》2009年第03期。
126. 李栋,张清:《梅尧臣<陶者>赏读》,《文学教育》(上)2009年第09期。
127. 刘美荣:《刘敞与梅尧臣交游考》,《大众文艺》2009年第24期。
128. 苏莉:《刍议梅尧臣的茶人情怀及对当代茶道思想的启示》,《茶叶》2009年第01期。
129. 吴大顺:《论欧梅诗派的诗歌风貌》,《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01期。
130. 朱海萍:《北宋梅尧臣的咏梅诗探析》,《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第03期。
131. 陈安梅:《从《六一诗话》看欧阳修和梅尧臣》,《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
132. 叶烨,刘学: 《梅尧臣的诗风与仕宦生计:兼论宋人仕宦的谋生意义与文学影响》,《学术探索》2010年第6期,131-135页。
133. 李晖:《“洗儿”风俗的源与流——从梅尧臣“洗儿”一事说开去》,《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02期。
134. 李萍:《梅尧臣以文为诗的特征体现》,《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06期。
135. 李新市:《范仲淹与梅尧臣及其三篇《灵乌赋》》,《文史春秋》2010年第09期。
136. 李正明:《近十年来梅尧臣研究综述》,《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
137. 林今团:《梅尧臣诗赞蔡襄的书法与茶叶》,《福建茶叶》2010年第05期。
138. 屈玉川:《梅尧臣的诗歌创作风格》,《现代交际》2010年第12期。
139. 任翌,姚婷:《“石齿漱寒濑,高峭带平淡”——谈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06期。
140. 宋皓琨:《梅尧臣诗学思想管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
141. 叶烨,刘学:《梅尧臣的诗风与仕宦生计——兼论宋人仕宦的谋生意义与文学影响》,《学术探索》2010年第06期。
142. 朱存红:《承唐启宋 继承开拓——论梅尧臣与宋诗的关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6期。
143. 朱少山、余恕诚:《论梅尧臣的唐诗观》,《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5期。
144. 林倩帆:《北宋诗坛上的“俞伯牙与钟子期”:读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及欧阳修对其品评有感》,《语文学刊•上半月刊》2011年第5期,136-137,160页。
145. 陈庆艳:《论梅尧臣诗歌创作的转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3期。
146. 陈文苑:《黄庭坚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04期。
147. 成玮:《梅尧臣“诗主讽谕”说提出背景新探——兼论“北宋诗文革新”概念的适用度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06期。
148. 李朝军:《论梅尧臣的自然灾害题材诗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1期。
149. 李晖:《论梅尧臣与澄心堂纸的绵绵情结》,《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05期。
150. 李萍:《个性精神对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影响研究》,《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07期。
151. 李萍:《论文化氛围和群体指向对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影响》,《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5期。
152. 李萍:《梅尧臣诗歌的取材炼意》,《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153. 李萍:《梅尧臣诗歌研究综述》,《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第05期。
154. 李萍:《诗学渊源对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影响》,《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6期。
155. 李晓娜:《论梅尧臣的“平淡论”与隐逸的关系》,《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9期。
156. 刘丽丽:《司马光与梅尧臣交游考述》,《飞天》2011年第04期。
157. 庆振轩:《自以欧梅比韩孟——韩孟、欧梅并称之文化内涵探论》,《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04期。
158. 邱瑰华:《欧阳修与梅尧臣交游系年》,《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03期。
159. 王子墨:《梅尧臣“平淡”诗风内涵辩证》,《黄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06期。
160. 吴大顺:《论欧梅诗派及其发展历程》,《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02期。
161. 徐涛:《<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补正》,《图书馆杂志》2011年第06期。
162. 常民强:《一枝一叶总有情,关心民瘼传政声——梅尧臣的豫西伏牛山情结》,《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04期。
163. 陈晓清:《论梅尧臣诗的审丑意义》,《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第01期。
164.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3期。
165. 顾大朋:《<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补正(二)》,《江海学刊》2012年第03期。
166. 顾大朋:《<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补正(一)》,《江海学刊》2012年第02期。
167. 顾大朋:《<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补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06期。
168. 梁雪茹:《平淡论诗学观之管窥——兼论“滋味”说与“平淡”论的异同》,《许昌学院学报》2012年第01期。
169. 刘蔚:《论梅尧臣田园诗的集成与开山意义》,《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第06期。
170. 涂序南:《论梅尧臣注<孙子兵法>》,《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06期。
171. 魏勇军,杨晓霞:《苏舜钦与梅尧臣反映民生疾苦诗比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72. 左汉林,高付军:《论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与杜诗的关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04期。
173. 曹韧基:《梅尧臣河豚鱼诗及其相关争议》,《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03期。
174. 陈文苑,刘春敏:《苏轼对梅尧臣文艺观的继承与发展》,《宜宾学院学报》2013年第07期。
175. 陈文苑,马蕾:《陈师道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02期。
176. 陈文苑,马蕾:《朱熹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01期。
177. 陈文苑:《陈师道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178. 潘星辉:《朱东润梅诗评论指瑕》,《学术月刊》2013年第02期。
179. 涂序南:《<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辨正》,《兰台世界》2013年第09期。
180. 涂序南:《论宛陵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01期。
181. 左汉林:《梅尧臣的诗歌创作及其与杜诗的关系》,《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
182. 李东东,周勇:《嘉祐四年殿试锁宿与欧梅唱和关系考论》,《榆林学院学报》2014年第03期。
183. 涂序南,王海潮:《<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辨正(二)》,《兰台世界》2014年第02期。
184. 夏文利:《北宋诗人梅尧臣的纪游诗与北宋交通》,《兰台世界》2014年第18期。
185. 柯安顺:《浅析梅尧臣与<孙子兵法注>》,《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1期。
186. 龚宇:《平淡之下,悲情暗涌——梅尧臣<灵树铺夕梦>评析》,《写作》(上旬刊)2015年第04期。
187. 胡传志、汪婉婷:《论梅尧臣诗歌的体裁选择》,《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5期。
188. 李娟:《论梅尧臣的地域风俗类诗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第01期。
189. 李曦,郑红:《是功还是过——梅尧臣与庆历新政补缀》,《兰台世界》2015年第12期。
190. 马静:《梅尧臣的诗学审美发微》,《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年第05期。
191. 苏睿:《范仲淹、梅尧臣<灵乌赋>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03期。
192. 孙盼盼,任竞泽:《评梅尧臣诗体革新的意识》,《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5期。
193. 孙盼盼:《方回<瀛奎律髓>中对梅尧臣“送别诗”的品评》,《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194. 孙盼盼:《刘克庄<后村诗话>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与接受》,《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09期。
195. 孙盼盼:《论叶燮<原诗>对梅尧臣诗歌的评点》,《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02期。
196. 孙盼盼:《许学夷<诗源辩体>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接受》,《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第09期。
197. 夏建圩:《解答朱东润先生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
198. 杨春华,汪静心:《梅尧臣饮食诗歌初探》,《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年第01期。
199. 张立荣:《梅尧臣的七律诗风与北宋庆嘉诗坛》,《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200. 朱梦静:《梅尧臣诗歌题材研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03期。
201. 郭晓燕,尹成梅:《官场边缘人梅尧臣的为政之道》,《领导科学》2016年第30期。
202. 汪文丽:《梅尧臣山水纪游诗及其特点》,《鸡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01期。
203. 王凤苓:《梅尧臣民俗诗创作的多重因素》,《兰台世界》2016年第10期。
204. 吴宗平:《梅尧臣的民俗诗歌类型及意蕴》,《安顺学院学报》2016年第02期。
205. 张杰:《浅析梅尧臣“意新语工”说诗学内涵》,《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6期。
206. 张鑫:《梅尧臣•诗》,《东方艺术》2016年第20期。
207. 郑斌:《新世纪梅尧臣研究综述》,《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年第04期。
208. 陈小辉:《<全宋诗>之梅尧臣诗重出考辨》,《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2期。
209. 林雪云:《论曾巩的《说内治》及其与梅尧臣女性观的异同》,《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年第04期。
210. 刘文会:《梅尧臣纪游诗探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03期。
211. 沈童:《以悲伤阶段论解读梅尧臣悼亡诗的独特风格》,《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04期。
212. 陈冲:《论梅尧臣诗歌之风格及其在宋诗中的影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4期.
213. 邱美琼,向玲:《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梅尧臣诗歌的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5期。
214. 吴瑞侠、吴怀东:《梅尧臣题画诗考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4期。
215. 张福清:《《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补正》,《中国韵文学刊》2018年第03期。
216. 董双:《<南山诗>之开掘与倒塌———欧阳修、梅尧臣作为第一接受者》,《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04期。
217. 方蕴华,刘凯利:《王维<偶然作>的后世接受研究——以储光羲和作与梅尧臣拟作为例》,《新西部》2019年第15期。
218. 何文迎:《论“绘事后素”对梅尧臣平淡说的诗论影响》,《美与时代》(下)2019年第05期。
219. 马骥葵:《欧阳修、梅尧臣在北宋中期诗学批评史上的意义》,《许昌学院学报》2019年第03期。
220. 潘链钰,马金水:《梅尧臣山水诗叙事性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6期。
221. 苏碧铨:《梅尧臣礼物酬答诗中的交游叙事》,《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05期。
222. 苏碧铨:《友情•乡情•雅情:梅尧臣礼物酬答诗的情感析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年第05期。
223. 王金伟,崔晶:《“纸上谈兵”:梅尧臣的边塞诗创作与诗风引领》,《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第07期。
224. 王俊熙:《论梅尧臣诗歌的抒情艺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06期。
225. 席号:《宋诗话中的梅尧臣诗歌品评刍议》,《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年第08期。
226. 左汉林:《论钱钟书与朱东润关于梅尧臣诗歌的论争》,《北方论丛》2019年第05期。
227. 戴琨:《梅尧臣乐府诗简论》,《名作欣赏》2020年第06期。
228. 李沛:《从欧、梅戏题诗考察北宋时期对“戏”诗的认识——理解宋诗特殊题材与复杂情感的一种视角》,《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05期。
229. 李书魁,赵咪咪:《浅析漫赏北宋梅尧臣茶诗》,《广东茶业》2020年第03期。
230. 马金水:《论梅尧臣对谢灵运的诗歌接受》,《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6期。
231. 田海霞:《从<六一诗话>窥探欧阳修对梅尧臣的书写态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09期。
232. 王启玮:《梅尧臣、苏舜钦边塞诗的角色想象与诗史意义》,《文学遗产》2020年第02期。
233. 钟琪:《雅趣和诗意:欧阳修梅尧臣咏桂诗的意蕴比较》,《美与时代》(下)2020年第09期。
234. 朱新亮:《文人群体交游唱和及其对诗风的影响——以梅尧臣为例》,《中国韵文学刊》2020年第01期。
235. 曹金发,周俊:《论吴孟复的梅尧臣研究》,《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
236. 戴凡宇:《梅尧臣对陶渊明平淡诗风的继承与发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05期。
237. 李明泽,董家魁:《“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论梅尧臣诗赋中的思想与情怀》,《安顺学院学报》2021年第01期。
238. 梅雪容:《论梅尧臣的淑世情怀与明哲保身思想——以灵乌二赋为中心》,《镇江高专学报》2021年第04期。
239. 涂序南:《论梅尧臣的古文及其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240. 吴名岗:《梅尧臣<孙子兵法>“战国相倾之说”辨正》,《孙子研究》2021年第06期。
241. 杨秀清:《梅尧臣的饮食诗及饮食观》,《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年第04期。
242. 袁辉:《北宋诗文革新视野下的赋风演进——以欧阳修与梅尧臣辞赋创作为中心的探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
243. 张福清:《论梅尧臣、欧阳修戏谑诗创作分期特点》,《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01期。
244. 张福清:《论梅尧臣、欧阳修戏谑诗之诗学价值》,《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04期。
245. 郑韵扬:《知己酬唱对七言古诗表现功能的拓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中心》,《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02期.
246. 蔡婷婷:《浅析梅尧臣宣城诗歌书写内容和创作价值》,《品味•经典》,2022年第14期。
247. 金典:《梅尧臣讽谕诗的“怪巧”风格论》,《蚌埠学院学报》2022年第04期。
248. 梅雪容:《从<鸱鸮>到梅尧臣看禽言诗与鸟言诗的关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4期。
249. 梅雪容:《休闲美学视域下的梅尧臣茶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年第01期。
250. 明光:《平山堂诗词开山之作考》,《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04期。
251. 饶岚:《梅尧臣诗中的“蚊”意象研究》,《新纪实》2022年第09期。
252. 沈童:《从唐宋诗之变看梅尧臣悼亡诗的意义》,《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03期。
253. 徐涛:《论欧、梅“诗骚观”的差异及表现》,《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01期。
254. 张剑:《梅尧臣诗体诗论析疑》,《文学评论》2022年第02期。
255. 张明华:《论梅尧臣、苏舜钦与欧阳修书写现实题材的不同立场》,《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02期。
256. 周斌:《梅尧臣的“平淡”论》,《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01期。
257. 朱新亮:《论梅尧臣诗歌的叙事性》,《求是学刊》,2022年第05期。
258. 朱新亮:《宋诗老境美的艺术呈现——以梅尧臣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03期。
259. 彭玉平:《欧阳修与梅尧臣》,《名作欣赏》2023年第04期。
【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1. 涂序南:《梅尧臣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1. 陈等平:《梅尧臣“平淡”诗学观研究》,扬州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2. 程甜:《梅尧臣咏物诗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3. 马兴群:《梅尧臣伤悼诗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4. 文艺:《梅尧臣诗歌自拟副文本研究 ————以诗题、诗序与自注为中心》,西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5. 何秋霞:《梅尧臣咏史诗研究》,华东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6. 向晓玲:《梅尧臣诗之“淡”美研究》,湖北民族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7. 李惠予:《天真与经验,象征与现实 ————华兹华斯与梅尧臣诗歌中的儿童意象对比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8. 李沛:《梅尧臣论诗诗研究》,河南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9. 冯婷:《梅尧臣唱和诗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0. 杨航琴:《梅尧臣诗歌中的动物意象书写》,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11. 杜佳悦:《梅尧臣叙事诗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12. 楚静静:《梅尧臣的“意新语工”论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13. 孙盼盼:《明代诗话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4. 牛苗苗:《梅尧臣诗歌创作心态及其诗风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5. 董海春:《梅尧臣诗歌地名疏证》,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6. 韩维娜:《梅尧臣叙事诗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7. 汪婉婷:《梅尧臣诗体选择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18. 周晓蕾:《历代文坛领袖对梅尧臣评价研究》,陕西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19. 刘皓琳:《梅尧臣茶诗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20. 杨素霞:《梅尧臣诗歌在清代的接受研究》,南昌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21. 张兴茂:《梅尧臣送别诗研究》,广西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22. 韦怡:《梅尧臣早期诗歌与韦应物诗歌异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3. 杜月仙:《梅尧臣说理诗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4. 屈玉川:《洛阳文人集团与梅尧臣诗歌的孕育》,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5. 汤国梅:《梅尧臣的禽言诗与动物意象研究》,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26. 穆迪:《梅尧臣纪游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27. 陈文苑:《宋代梅尧臣接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28. 王淮喜:《梅尧臣诗风嬗变之研究》南昌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29. 殷三:《梅尧臣咏物诗研究》安徽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30. 施霞:《梅尧臣诗歌研究》四川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统计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