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第二十一辑

编辑:赵静  添加日期:2022-08-26


 

 


 

内容摘要

 

诗学研究

 

刘禹锡七律风格琐议

魏耕原

刘禹锡的七律,一直以来被关注的仅几首名作。事实上,其七律以昂扬的气势和明朗的意象,配合“焊接法”的景物组合方法,以及反复的民歌手法、灵活多变的用典,流丽矜持的对偶等艺术手段,往往带有历史哲学与人生思考,在中唐诗坛自成一格,成为中唐七律之巨擘。

 

宋代士人阶层与词臣群体关系侧议——以科举考试为中心

许浩然

宋代词臣群体与士人阶层之间产生人事关联的场域主要在科举考场。词臣常被授予科考知贡之权,负责衡文取士。宋代科举史料常态性地记载知贡词臣提携应试士子,应试士子趋奉知贡词臣的史事。笔者承认这一常态,但要着意抉发事实的另一面,即科举背景下士子对于词臣的挑战之势。这主要体现为士子对词臣科考命题的偶然失误致以嘲弄指摘,落榜之际,对知贡词臣诉诸公然的抗议,以及议论辞章之学时,本于自身科场辞章的富赡,对词臣发表诟病非议。历历显现出科场进取之士急切、躁动的心态。除此而外,宋代更有一类不尚仕宦功名、追求内在道德的士人,他们对词臣群体的指摘态度则显现出词臣耽习文辞、趋于承奉、醉心仕进,涵养不足的缺陷。

 

南宋中兴诗人的清简仕宦心态与山林之诗——以楼钥添差台州通判任上的文学活动考察为中心

赵惠俊

南宋孝宗中兴时代的士人逐渐兴起了清简的仕宦心态,如楼钥甫才中举,便在诗歌中表达起吏隐与退居情绪。这种清简的追求在楼钥出任闲散的添差台州通判之时得到实现,也为楼钥带来了丰富的文学交游。他在此时不仅拜会并认定了自己的诗学宗主吴芾,还与待阙官员李庚、台州诗人林宪、早岁致仕的鹿何等文学士人往来甚密,促成楼钥越来越熟习疏离庙堂的山林丘壑之诗,也使他的诗学门径从取法郊岛,转变为师从晚年苏轼与陶韦。楼钥的台州文学交游集中呈现了南宋中兴诗坛“诗在山林而人在城市”的诗学观念,不仅意味着晚唐体于永嘉四灵之前即已流行于浙东,而且还显示出此时即已出现对晚唐之限的突破,同时贯穿其间的山林话语可谓元明诗学台阁山林之分途的滥觞。

 

宫观官制度视野下的陆游诗文创作

张振谦 谭智

宫观官制度是宋代特有的官制,又称祠禄制度,是统治者尊崇道教的宗教政策和优待官员的政治政策相结合的产物,广泛地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陆游一生五次担任宫观官,丰富的宫观官经历和优厚的俸禄为他的诗文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物质保障,他也因此创作了大量相关诗文作品,主要包括乞祠文书、领祠诗歌和奉祠诗歌。具体而言,陆游的乞祠文书是政治失意与生活窘境下的双重产物,领祠诗歌充分表现了他在现实生活与爱国理想之间的矛盾心理,奉祠诗歌则是他壮志难酬与仕途失意之时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方式。这些作品承载着陆游对家国兴衰和个人沉浮的记忆,充分反映了他在宫观官制度下的心理进退和政治情怀。

 

河朔诗派的先声:刘荣嗣《简斋先生诗选》考论

王新芳 孙微

明末曲周诗人刘荣嗣及其好友卢世㴶、钱谦益、张镜心、瞿式耜等人形成了一个对杜诗颇为关注的文人群体,其中卢世㴶、钱谦益都是当时著名的注杜学者,故而刘荣嗣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他继承了杜甫关心民瘼的诗史精神,在《简斋先生诗选》中多表现下层人民疾苦以及忠君爱国、忧谗畏讥之忱悃,其诗风高健苍浑,备受后人推崇,对清初河朔诗派的兴盛起到了发凡起例的作用。作为河朔诗派的先声,刘荣嗣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燕赵诗学史上是一位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重要诗人。

 

论梅曾亮诗歌之风貌

孙车龙

梅曾亮为引领一时文坛风向的文章大家,而诗亦甚佳。《柏枧山房诗集》存其诗近七百首,在桐城派诗人中数量显眼。因意兴高标,梅曾亮对自己的诗作常汰择焚弃,精益求精。梅曾亮诗歌取材宽广,真切映照时代精神面貌,而又颇得诗教敦厚之旨。其诗歌风格多样,除晚年作品深浸“诗史”之味外,又具“坚致古劲”与“清妙自然”之不同面目,这是他熔铸百家而能自成一家的结果。

 

刘师培清代文章观研究

黄春黎

刘师培对清代文章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分辨文学之文与学术之文,他认为两者不可混淆,也非截然有别,欲为文学之文则必须工于文词;二是以学派论文章成就,他认为今文家与宋学家之文均不可与汉学家之文相提并论,从事诗文者多污行,而汉学家于道德最高;三是考校文之空与实,他鄙薄诸家之文多流于空,强调文要重实。刘师培的论述确能局部反映清代文章发展的状况,但实际上又以乡学为本位,着重攻击桐城派,实则是为宣扬扬州文派张本。

 

《容安馆札记》与钱锺书的陆游诗歌批评

巢彦婷

学界对钱锺书《宋诗选注》《 管锥编》《 谈艺录》等著作中的陆游诗歌研究已有较多讨论,但《容安馆札记》中的陆游诗歌注释与批评却尚未引起关注。钱锺书青年时代已展露出对陆游诗歌的兴趣,此后又逐步展开研究。《容安馆札记》是钱锺书撰著、补订的资料来源,与钱氏其他著作中的陆游研究构成“互著”。此书中的陆游诗歌研究内容丰富,包括文献的搜集考订、诗歌的补注品评,亦讨论了陆游与理学的关系。从钱锺书的陆游研究这一个案出发,可以重新认识其“文学本位论”的提出语境与具体实践。

 

词学研究

 

《尊前集》编撰时代考论

周海燕 马里扬

关于《尊前集》的编撰时代,有唐五代说、明代说、宋初说与南唐说。宋人记述与今本《尊前集》几乎无有不合,黄丕烈藏明钞本中存有宋讳字, 知今本即宋人所见之旧本。清人孔昭虔首倡南唐说,其由编者与西蜀词人的“同时异域”关系及李王与冯延巳词的“随时续入”断言编者之为“南唐遗老入宋者”;今人曾昭岷先生揭出的“编次不紊中特重南唐”益可证成其说。黄藏本李王《望江南》二首前可见“续集”二字,是二见之李王至徐昌图等九人二十六首词为续补。由原选与续集体例之一贯性,可知二者时代相近;由南唐遗老之生年,可推《尊前集》至晚问世于宋仁宗康定(1040—1041)年间。卷首明皇非若昭宗、庄宗之称庙号或避宋圣祖玄朗讳,故其时代不早于诏讳圣祖名的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

 

黄公度词集文献考述

邓子勉

黄公度词集宋代就已经刊行于世,有单行本,也有诗文别集本。前者宋以后不存,后者宋刊本清代仍存,另有影宋本。此就黄氏词集在宋以后的传抄、刊印、庋藏等情况, 依别集本、单行本,略为排比考论,以见传承演化。

 

宋南渡后岭南词坛的地域书写及其审美意蕴

宋秋敏

宋室南渡以后, 随着大量流亡、寓居、贬谪词人的涌入,岭南词坛逐渐繁荣。岭南迥异于中原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引发词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创作热情,由此岭南的自然风景、城市风光和风土人情开始较频繁地出现在南渡后的岭南词作中,表现为具有浓郁岭南风味的地域书写倾向。这不但扩大和更新了宋词的意象群,提供给读者不同于以往的审美新感受,也促进了南渡后地域多元化词坛格局的形成。

 

论宛敏灏诗词

邓小军

宛敏灏诗词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七十年之历程与自己之心灵历程,笔力之大,包罗巨细,深弘博丽,取得了卓越之成就,允称大家。宛诗最突出之成就,在于韵味与神韵;诗史之深致;咏史诗之深致;长篇叙事诗、叙情诗波澜壮阔,刻画出人物形象之鲜明性格特征等四个方面。宛词最突出之成就,在于写景抒情,宛然北宋小令,而别有自家之深致;词中有史,“溟深波浪阔”;山水词笔妙传神;怀人词情致深永等四个方面。韵致与深致,出之以明白如话,此是诗歌语言艺术极高明之造诣,亦是宛敏灏诗词之根本艺术特色。

 

“果实互相寻觅”:以李子为中心的网络词群扫描

马大勇

作为网络词坛的一杆大旗,李子的出现不是孤峰独峙、天外飞仙式的,那是时代精神、文学风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以他为中心,可以扫描到相当一批审美立场、创作祈向类似的词人,足以组构成一个相当规模的松散群体。这些词人有的于李子为前辈,与其不谋而合、不期而遇,有的则颇受李子影响,改弦更张,同气相求。本文即对蔡世平、象皮、杨弃疾、殊同、沙子石子、无以为名、崔荣江、小崔等构成的这一群体进行散点透视式的扫描,力图呈现当下词坛的一个重要截面。

 

 

诗学文献

 

白居易池州诗考

纪永贵

白居易曾在今安徽大地上生活并多次穿行,在宿州符离集和皖南宣城留下不少诗作,但在皖江其他地方的诗歌相对稀少。《白居易集》中有一首经过池州的诗《冬至宿杨梅馆》,乃是他于贞元十五年(799)从江西浮梁县任职的兄长处“负米”回洛阳途中所写。杨梅馆在今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境内,是唐代池州东西官道上的一处驿馆。诗人写作此诗时,可能还同时写有表达行役之苦的《伤远行赋》和思人的《寄湘灵》等诗。

 

《高士奇年谱》补正

胡春丽

王树林《高士奇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6月版) 对于考稽高士奇生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亦有不少失载失考之处,间有错考处。兹以高士奇所著《城北集》《苑西集》《归田集》《随辇集》《独旦集》《清吟堂集》《蔬香词》《竹窗词》《左传纪事本末》《扈从东巡日录》《扈从西巡日录》《塞北小钞》《松亭行纪》《春秋地名考略》《左传姓名考》《左传纪事本末》《左国颖》《江村消夏录》《金鳌退食笔记》《天禄识余》《词林闲笔》《田间恭纪》《 经进文稿》《瓶庐韵笺》《蓬山密记》《江村书画目》《书画总考》《北墅抱瓮录》等为主要资料依据,旁征高氏交游的别集、年谱、方志,加以排比胪列, 依年代补其失、正其误于次。

 

明清集句诗籍考补

郑斌

在裴普贤、张明华、李晓黎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经检方志、书目等文献,辑补明清集句诗籍39种,包括尚存于世的12种、已佚或可能已佚的27种。这些文献的辑补既可为集句诗研究提供助力,也可为研究明清时期陶诗、杜诗之接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