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第十八辑

编辑:赵静 预审:胡传志 终审:胡传志  添加日期:2020-12-29





内容摘要

中古诗学研究三人谈

中古诗学研究三人谈——“云端诗谭”系列讲座之一

刘跃进、傅刚、詹福瑞



祖保泉先生纪念专栏

祖保泉先生对《文心雕龙》的理论建构——以《风骨》“解说”为例

方锡球

祖保泉先生对《风骨》篇的"解说",是他古代文论"解说式"研究的组成部分。他对《文心雕龙·风骨》的解说,体现着他对古代文论的双重建构。对"风骨"内涵的建构,是对传统研究范式的继承与超越;"解说"式理论建构的取向与特征,是注重在古代文论内涵重建的基础上,建构古代文论文本外的理论空间,扩大古代文论的外延,从而建构具有现实文化品格的当代理论;"解说式"理论建构的现代品格,本质上是指向中国当下文学理论建设,使之具有扎根当代中国文化建构的现实品格。它除了是一种理论系统建构外,还具有方法论的价值。


钟嵘《诗品》研究论著四种叙录

杨焄

黄侃《诗品笺》、陈衍《钟嵘诗品平议》、钱基博《钟嵘诗品校读记》和叶长青《钟嵘诗品集释》是近代《诗品》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论著。《诗品笺》是黄侃在北大授课时所编讲义,可借此了解其文学趣味、学术理念和教学生涯。《钟嵘诗品平议》经陈衍不断修订增补完成,虽对钟嵘多有苛责,其评析仍可资借鉴。《钟嵘诗品校读记》为钱基博在无锡国专、光华大学任教期间所编讲义,内容虽然较为简略,但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钟嵘诗品集释》是叶长青在无锡国专任教时所编讲义,汇集诸家之说,足以反映当时《诗品》研究的整体水平。这四种著述不仅在撰述体式上各具特色,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论范注所录铃木虎雄《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

李平

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版《文心雕龙注》是范文澜本人修订的最后版本,此次修订不仅在"例言"之后增补了铃木虎雄《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的"绪言""校勘所用书目",并在正文夹校中大量采摭铃木先生的校语。铃木先生的校语内容极其丰富,其据唐本、冈本、洪本及《御览》《玉海》所校《文心》之语多有胜义,杨明照以"未得窥其全豹为歉"!因此,有必要对范注所录铃木《校勘记》作详细的梳理与分析,以使学界窥其全豹并资利用。


诗学研究

杜甫北征与秦直道

邓小军

秦直道自云阳北抵九原,千八百里,是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线修建的国防交通大道,线型顺直,路基坚实,路面宽阔平坦,被誉为中国高速公路之祖,媲美长城。本文首次提出:杜甫《北征》诗有三道确实证据——"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共同确证杜甫北征经行秦直道三水县石门关—宜君县马栏段。杜甫《北征》细致叙述亲身经行秦直道石门关—马栏段,包含关于唐代秦直道自然、人文之情况的大量信息,为诗史增加了深厚的历史地理内容,是自司马迁《史记》以后关于秦直道的稀有的、最直观的、路段信息最翔实的珍贵文献。


读萧云从诗作笔札

詹绪左、温志权

《萧云从诗文辑注》(沙鸥辑注)以及《萧云从诗歌笺注》(唐俊笺注)在迻录、注释上问题颇多,或擅改无据,或录字失真,或衍文,或释义未确,或引文有误,甚至还出现了录诗未完的情况。兹依其次第,择其要者,正其误,补其阙,拨其疑,意在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可供这些书再版时参考。


正名:清代女性诗学批评的逻辑展开

蔡德龙、侯娇娇

清代女性诗学批评繁荣,对女性文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正名"工作。在文学发生上,清人或是以《诗经·国风》为据,或是依据"诗主性情"的理论,为女性的文学创作寻求学理依据;在文体选择上,清人发现女性性别特征决定了其"吟咏见长""绝少治古文"的文体特点;在文学风格上,清代出现了支持"女郎诗""去脂粉气"的两种声音;在文学传播上,清人由"内言不出于阃"的传统训诫发展到"德与言不以男女异"。零散的批评构成系统而逻辑的论证,最终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形成了集中为女性文学"争地位"的第一次高潮。


翁方纲对袁枚的诗学批评失声考述

宁夏江

袁枚对翁方纲以考据入诗深为不满,多次对他提出批评。然而翁方纲对袁枚的批评不予回应,表现出不对称的失声。究其原因:一是袁枚是科场前辈,能言善辩,翁方纲考虑到批评袁枚自己并不占优势;二是袁枚同皇亲权贵广有联系,翁方纲顾虑批评袁枚会招致皇亲权贵的不满;三是袁枚在乾嘉诗坛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且两人有共同的诗友圈,翁方纲担心批评袁枚会引发诗友间的纷争。鉴于这些原因,翁方纲做出了被动的忍让。


安徽楚辞研究述略

王轶

安徽是楚辞研究重镇。宋前是安徽楚辞研究的发端期,刘安、三曹等对章句训释、义理阐释和评论等楚辞研究方法有开创之功。宋元是安徽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在宋元历史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和理学的陶范下,安徽楚辞研究在校勘、训诂、义理阐发与艺术赏析等多方面取得丰硕的成就。明代是安徽楚辞研究的继兴期,成果主要集中在万历、嘉靖年间的徽州地区,具有推崇创新、不再独尊朱注,发扬治骚寄托传统,赞扬屈原忠而无过,楚辞文学研究极具师心、复古色彩等特点。清代是安徽楚辞研究的全盛期,清前期的安徽楚辞研究深受明遗民情结影响;乾嘉道时期受徽州朴学、桐城派的影响,安徽楚辞研究达到鼎盛;实事求是、不涉义理是徽派朴学楚辞研究的基本特点;桐城派治骚则主要关注义理和辞章,表现出清真雅正的特点。


诗学文献研究

清代学者郑王臣考略

庞国雄

郑王臣是清乾隆时期著名学者、诗人,编纂了莆田地方第一部诗歌总集《莆风清籁集》60,并附以《兰陔诗话》,评品人物,发凡诗学观念,致使莆田文学引起学界关注并产生影响,后收入《四库全书》,为后世所重。本文在梳理郑王臣诗文及其友人诗文并方志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郑王臣的家世、交游、著述及诗学观作一番考论,以期更深入地探讨《莆风清籁集》《兰陔诗集》和《兰陔四六》的文学成就。


《石牛》诗作者辨疑

李永龙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中,有一首并不十分抢眼的《石牛》诗却被多地志书收录。只是在这些方志中,诗的内容略有差异,作者被冠以不同姓名,诗文所描写的对象"石牛",也被各志"据为己有",令人看后莫衷一是,真假难辨。其实,该诗出自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是作者托物言志、抒发感情之作,并无具体所指,方志中关于石牛诗的记录,均为无实据的套用或虚构。


林云铭事迹编年

彭芳


王弘撰年谱

王娇娇


新书推介

从细部到整体:《清诗考证》系列的基本特征

郑幸

近年来清代诗歌研究中,朱泽杰先生的《清诗考证》系列成果尤为引人注目。就其中的清诗总集研究来说,朱先生很早就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动向,《考证》系列中,"总集"有关的篇目占据比较大的比重,或是对既有书目的考辨与补充,或考订清诗总集的序跋、版本、内容、作者等,或利用总集文献作一些延伸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转向清代诗社与集会研究。作者力图尽可能多地发现并解决清诗研究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拓展新的领域,构建起清诗研究的完整体系。


普通知识分子的学术世界——《江顺诒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启示意义

黄振新

《江顺诒研究》是学界第一部系统研究江顺诒的专著。论著首次对江顺诒的著作进行了系统整理,对其生平行事进行了深入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学术、文学主张和作品风貌予以了解析,将江顺诒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论著采取的"眼光向下"的治学路径和体现出的治学方法,对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