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交流 >> 正文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胡传志教授应邀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做专题讲座

编辑:赵静  添加日期:2023-05-05

5月1日下午,胡传志教授应邀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带来“古代作家个案研究例说”的主题讲座。本场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邱江宁教授主持,相关专业老师与同学共同聆听。

讲座伊始,胡教授表明作家个案研究“似易实难”,其常规思路是从生平、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流传与影响四个维度进行考察。他认为,这样的研究思路具有模式化、套路化的弊端,以介绍性内容居多,创新性不足。因此建议我们在研究之前,一定要“祛魅”,破除教科书模式,跳出思维定式。

随后,胡教授分别从大作家个案研究和小作家个案研究两种情况出发,以作家的生平、作品、流传与影响等为角度,结合众多实例向在座师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他引用刘跃进先生和刘学锴先生的相关治学体会,指出大作家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说明其突破往往在局部而非整体。而小作家数量众多、参差不齐,要慎重选择研究对象。

在大作家个案研究方面,胡教授以“辛弃疾的师承关系”“杨万里诗歌”“稼轩词的北归及其走向”等为例,表示大作家生平研究需有新意,不宜过分琐屑,并非所有的生平研究都有文学史意义。同时,他认为我们应去发现大作家作品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意义的话题,以问题来组织文章。此外,胡教授指出,对于大作家的流传与影响研究,要从中发现规律,挖掘其文学史意义。如果只是排比资料,做一般性的纵向描述,意义有限。

在小作家个案研究方面,胡教授谈道,小作家个案研究不仅需要问题导向,还需要价值导向。关于小作家的生平研究,胡教授以“南宋诗人徐似道的生卒年考”这一实例呈现了具体的研究路径。他表明很多小作家,在全集、选本、文学辞典、百科全书、教科书、著述提要之类中会有一定的介绍。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弥补其不足,纠正其错误,以此来体现小作家研究的意义。针对小作家的作品研究,胡教授以“南宋程卓《使金录》”“郑经及其《东壁楼集》”等为例,指出小作家的研究重点一般不是其文学成就与艺术创新,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各种问题。此外,如果某一作家的作品很少,可以结合其他资料,作些拓展性的研究。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位小作家放在一起形成作家群来加以研究。研究方法因研究者、研究对象而异,以适合自己、适合研究对象为优。

讲座尾声,胡教授总结道,作家个案研究一定要借助他者来聚焦研究对象,要有宏观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揭示出研究对象的价值和特色。某一个案研究,就是一个据点,一个棋子。要由一个点走向N个点,可以连成线,连成片,不断扩大自留地的面积。邱江宁教授在致谢之后进行总结,指出古代作家个案研究中的思路往往比材料更重要。并且建议我们既要具有广博的见识,又要有读书的深度和细度,敢于破除权威,寻找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做到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以个别见一般。

互动环节中,胡教授就“问题意识的培养”“作家创作风格的转变”“历史分期与文学分期”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讲座内容丰富,呈现了古代大作家和小作家个案研究的范式,给在场的师生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