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诗学讲堂 >> 正文

唐宸副教授:古籍数据库及其发展趋势

编辑:程紫丹 预审:胡传志 终审:胡传志  添加日期:2023-10-16

10月13日,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唐宸老师应邀作客第53期“赭麓诗学讲坛”,给师生带来题为“古籍数据库及其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文献学团队主办,报告会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主持,文学院、历史学院、图书馆的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唐宸副教授首先提出了“采用计算机工具与网络建立数据库进行古籍研究更具效率”的基本观点,从“个人十年以来的经验心得、古籍数据的类型与发展现状、古籍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三部分介绍了古籍数据库的使用与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传统型数据库、智慧型数据库、AI型数据库三种类型的古籍数据库,并展示了利用数据库进行文献辑佚、古籍检索、文本转换、AI机器人学术训练等数字化学术研究方式。唐宸副教授指出,古籍数据库的意义在于能在互联网中仅凭敲击键盘就可以完成繁复的古籍辑佚工作,既可缩短项目周期,又可以因互联网和数据库的特性发现新的科研创新点。在谈到古籍数据库的发展趋势时,唐宸副教授指出,完善数据库的首要工作是实现图像和文本数据的高质量化,将公益和盈利的关系平衡好;其次是要实现数据库的API互通和跨界;再次尝试人人都建立自己的古籍数据库,围绕特色进行专题建设与研究。整场讲座中,唐宸副教授谈吐风趣,语言幽默,旁征博引,例证详实。师生互动环节,参与讲座的学生积极提问,从如何自学计算机知识、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开源资源自建古籍数据库等方面进行积极深入的探讨,唐宸副教授对学生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气氛生动,交流热烈。

胡传志教授对唐宸副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唐宸副教授运用最前沿的技术与科学手段开展数字人文的研究,极大地拓宽了研究视野,带来了学术方法的革命性转变,对推动古典文学和文献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