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诗学讲堂 >> 正文

邱江宁教授:南北融合与元代文坛的建构

编辑:程紫丹 预审:胡传志 终审:胡传志  添加日期:2023-04-07

46下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院长邱江宁应邀作客第49期“赭麓诗学讲坛”,给师生带来题为南北融合与元代文坛的建构”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文献学团队主办,报告会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主持,古代文学与文献学团队俞晓红、王昊、潘务正、张勇耀、程维、邹春秀、王桢、李万营、何振、尚鹏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邱江宁教授结合多方史料分析了“蒙古”“元朝”“南北”等概念的演变,阐明了元代文化融合和文坛建构的历史背景。邱江宁教授指出,与元代社会的南北融合背景相呼应,元代一统文坛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四轮南北大融合,她依次对四轮融合做了细致的讲解。第一轮融合发生在1260年前后,主要在当时的北方社会,“南”代表金源文人为主的中原臣民,“北”是指蒙古和色目贵族为代表的游牧统治者群体。融合的结果不仅使得金源文人成为当时文坛的绝对主角,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为西域文人群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轮融合中“南”指南宋治下区域,“北”指蒙古统治区域,包含北人南下和南人北上两个进程,分别在1278年、1286年左右,前者推动了元曲南移进程,后者推动了元代中叶正统文坛的南北融合。第三轮融合以延祐首科(1315)为标志,以馆阁文人为主导的元代中晚期文坛格局得以形成。第四轮融合在“至正更化”前后,1340年到1352年左右,元末正统文坛因之而有中兴之势。通过深入的分析,邱江宁教授强调元代社会的南北融合不仅使其文学格局走向大一统,更影响了元代文学的审美追求,使其呈现出“清丽”“清和”“粹密”等风貌特征,推动了元代文学臻于多元平衡的彬彬之盛。

讲座结束后,张勇耀老师予以总结,称赞邱江宁教授的学术研究有积淀、有系统、有格局、有方法、有风格,聆听讲座获得了很多启示。其他老师也发表感言,纷纷给予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