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诗学讲堂 >> 正文

王兆鹏教授:宋词的现场勘查——以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为中心

编辑:赵静 预审:胡传志 终审:胡传志  添加日期:2022-10-20

(本网讯 王景)10月19日晚,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先生应邀作客第39期“赭麓诗学讲坛”,给师生带来题为“宋词的现场勘察——以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为中心”的线上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傅宇斌教授主持,校内外近200人共同在线上聆听了此次报告。

首先,王兆鹏教授对辛弃疾《菩萨蛮》一词创作地点的考证进行论述,将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断定《菩萨蛮》一词的写作地点当为处于深山之中的造口而非郁孤台。其次,从诗句“中间多少行人泪”入手,通过对赣江十八滩的现场考察和对明清时期有关赣江十八滩诗文的解读,“复原”了造口的历史面貌,指出赣江十八滩曲折凶险的地形地貌乃是造成“多少行人泪”的外在原因,同时指出此句包含多层意蕴,不仅仅是书写过江行人的普遍感受,也包含了词人自己的独特感受。王兆鹏教授还特别强调,现在时态的现场,需实地考查、亲历目验;过去时态的现场,必须通过文献来钩沉考订,以“复原”历史原貌,体悟古代诗人词家创作时的“现场感”。创作现场关联的每一种历史掌故与历史传统,都能与文本形成一种共生性审美效应。最后,王教授指出古典诗词的现场勘查,要注意四个结合,即“点线面结合”“实地勘查与文献考证结合”“客观的现场勘查与主观的情感体验结合”“文本细读与现代技术结合”,只有做到这四项结合,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古典诗词之中蕴藏的情感和意味。

讲座结束后,王教授认真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使得聆听此次讲座的师生受益匪浅。傅宇斌教授对本次讲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王兆鹏教授对现场勘察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涵盖了更广的研究范围,而且是对前人研究视野的突破,新的研究手段的使用对青年学者也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