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诗学讲堂 >> 正文

陈尚君教授:唐诗经典的疑问

 添加日期:2017-04-05

328下午,文学院2017年行知讲坛暨“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144讲在敬文报告厅开讲。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尚君教授应邀为大家带来“唐诗经典的疑问”主题讲座。讲座由副院长俞晓红教授主持,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传志,文学院教授武道房、潘务正、张勇、副教授李伟及400余名学子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教授由设问“什么是经典”引入主题。他提出:“今天人们熟悉的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之二,而在唐代人们则更加推崇他的《回乡偶书》之一”。结合分析李白的《静夜思》和《玉阶怨》,陈教授指出,对作品经典性质的判断和欣赏,有其时代和阶层的认知差异。教授以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为例,揭示了民间对名家诗作随意改动的现象。他从文本改动变化、诗题与诗旨、作者歧互、后出疑伪、本事错乱等五个层面,分析说明唐诗经典的形成与认知时代、流传版本等的关系,并以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诗作了例析。教授表示,文本的流传是一个改写的过程,因此经典存疑的现象在所难免。他又以花蕊夫人的故事为例,讲述重新写定唐诗之复杂艰难。教授还推举了唐人最称颂的经典和唐代女诗人的好诗,以帮助同学们提高鉴赏能力。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随波逐流”,教授这样鼓励同学们。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用同学们熟悉的唐诗为例,使大家在常见诗中发现新观点,收获新见解。讲座结束后,他还耐心与同学们展开精彩互动,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悉心为大家答疑解惑,并且鼓励大家向大师的目标前行。

讲座结束后,俞晓红对讲座做了精要总结。“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今天在座的同学有一半被唤醒,将来就是一片森林。”俞院长高度评价本次讲座。她表示,此次讲座不仅向大家揭示什么是真正的经典,而且为经典的辨伪与认知提供了价值构成与方法论。最后,她用“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得了真学问”这句话,激励同学们静下心来,走一条无悔的学术之路。(文学院魏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