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第十三辑

编辑:赵静  添加日期:2017-08-27

 

 

内容摘要

 

诗赋研究

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

邓小军

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是指对中国经典微言诗史的解释,运用词语训释、诗史互证和诗艺鉴识方法,突破对经典微言诗史的注释和解释中长期存在的认知盲区、模糊区和误区,首次成功地揭示出经典微言诗史所隐藏的被政治谎言和政治高压所掩盖的重大历史真相,堪称学术革命;开辟了后人在本研究领域中后续研究的道路,开启了后人在其他相关以及相似研究领域中的法门,堪称学术典范。本文以汤汉注陶渊明诗、钱谦益注杜甫诗、瞿蜕园等注李白诗、陈寅恪释证钱谦益柳如是诗等为例,讨论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

 

蔡邕《诗》学家法考

蔡邕为汉末著名学者,其著述中常用《诗经》典故。清人据其与《鲁诗》石经的密切关系而将其《诗》学家法判归《鲁诗》。笔者认为这一论证过程有失合理,结论实不能成立。本文将蔡邕的现存著作依创作时间分为三期,并对各期的《诗》学取向详加辨析,认为蔡邕由专用鲁说向兼采鲁、毛的方向发展。本文最后,还对《独断》所载《周颂》序文加以分析,发现其为后人据《毛诗序》及郑玄《毛诗笺》杂糅而成,不能代表蔡邕的《诗》学立场。

 

论詹锳《文心雕龙义证》的汇校集注性质

詹锳的《文心雕龙义证》是20世纪“龙学”史上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具有会校、集释的性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心雕龙》校注史上还没有一部融会校、会注、会评于一体的“三会”本的缺憾。其会校、集释具有互相发明、相互驳正和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总的说来,仍是瑕不掩瑜。

 

宋玉赋对唐传奇的影响

郭自虎

唐传奇取得很高成就,能够做到“叙述宛转,文辞华艳”,成为与唐诗相并提的一代文体。从文学的接受与传承来看,除小说、诗文对其产生影响外,前代辞赋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宋玉“情赋”系列对中唐爱情传奇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主题方面对“好色”的解构与重构,结构上的梦游与荐枕之叙事模式,人物描写方面的光彩照人写法,皆显示出唐传奇对宋玉赋或明或暗的演进之迹。

 

论宋南渡诗坛的东坡热与和坡诗

宋南渡时期,东坡成为热点,被奉为道德、文章的楷模,是诗人们学习的对象。他的文学成就再次被肯定,政治品格也被空前推崇。和坡诗被看成是学习东坡最为直接的方式,有过贬斥经历的李纲、李光、王之道、张九成等人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和坡诗,虽然他们的风格与东坡相去甚远,但在道义的传承上与东坡接近。汪藻与孙觌的诗歌风格最肖东坡,但人品卑下,去坡远矣。

 

论严嵩诗歌的三重价值

武道房

严嵩是明代有名的“奸臣”,但他的诗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一是知人论世价值。言为心声,从严嵩诗中,我们既可看到他出色的才情,亦可看到他阶段性的心迹变化。与史书中单色调的奸臣形象相比,诗中的严嵩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一面。二是证史、考史价值。历来史家所作严嵩传,对其前半生事迹多语焉不详,通过其诗所叙生平经历,既可补史家之缺失,亦可与正德、嘉靖两朝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政风民俗进行诗史互证。三是诗学史价值。严嵩是正、嘉时期以复古名义掀起的诗文革新运动中坚人物之一,在明代诗学史演进的链条中,他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不可因为他的“奸臣”角色而忽视其诗学史贡献。

 

 

词学研究

词文学的基本结构单位初探

蔡国强

词文学的结构单位,是一个几乎无人触及的问题。现在词文学沿用的规范还是明清的词谱系统,而在这个系统中,除了每一个词体上会标明某体有多少字多少句之外,实际上并没有涉及结构单位的规范。而现存的明清词谱系统虽然称之为“谱”,却正因为由于这一重要元素的缺失,导致了实际上句式的规范、韵脚的规范等诸多方面的规范都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同时,宋代即存在的真正意义上的结构单位,例如“拍”、“均”等,却一直以来被词学界所忽略、遗忘,通过对这些概念内涵、功能等方面的挖掘,则可以使词学研究回归到一个更本源的程度,使词的写作可以更近其本来面目,创作的作品不再成为“赝品词”。

 

再论蒋敦复词论

杨柏岭

笔者早年论蒋敦复词论,过于强调其个性张扬的一面。其实,蒋敦复为人、为学、为词,皆呈现出“张扬个性而不离宗本”的特质。其“有厚入无间”等词论,既是蒋氏既叛逆又守规的个性以及由浙转常后的论词心态的反映,也是通过“自达其性情”“各归于正”的方式,解读儒家诗学“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结果。这种既放且收的词学门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新旧演变的特点。

 

民国女词人罗庄三题

彭玉平

民国女词人罗庄在词史上声名不彰,但生前却词名甚高。其《新凉》诗中“簟纹帘影清于水”一句,深得章炳麟的赞赏,被绘为《簟纹帘影图》,文学才华引起广泛关注。罗庄词受其尊人罗振常的影响,又曾删定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词学修养很高。罗振常推崇南唐北宋词,与王国维有诸多暗合之处;他又将重拙大之“情”与南唐北宋词的自然之“境”结合,给罗庄很大的启发。罗庄的词还得到沪上词坛名家如王国维、况周颐、刘承干等的推许,享誉一时。由罗庄个案,不仅可见传统闺秀诗词在民国年间的新变,也可略窥民国词坛生态之一斑。

 

严迪昌先生的清词研究与清词经典的建构

赵玉民、沙先一

清代历经朝代更迭与外族入侵,其独特的时代特征赋予了清词独有的面貌。清词之地位可与宋诗相比肩,其价值与成就应在宋元之上,堪称“中兴”。虽一代总集尚未编就,全貌难窥,清词仍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出现了清词研究的热潮。严迪昌先生是清词研究的专家,对清词研究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推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清词研究的进程。严先生颠覆了传统词史的写作模式,基于一代清词的特质,突出研究的家族性、地域性和流派性倾向,注重词史上流派之间的继承与批判,成就了具有词史、文献与选本三重价值的《清词史》。在解读清词的过程中,严先生自具手眼,在认同前人的同时又能不囿于其评价,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和精到的见解,指出清词的创新之处,使得清词“中兴”的论证有了切实的依据。严先生指出词史上评价的偏颇或谬误之处,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佳篇,不仅论证了清词具有经典化的潜质,更加推动了清词经典化的历程。

 

 

诗学文献研究

《唐诗纪》首事者黄德水考

韩震军

《唐诗纪》一百七十卷,成书于明代万历间。它是由黄德水和吴琯等人先后接力编纂而成。其对后世“全唐诗”有着发凡起例的意义。由于传本稀少,学者对其关注不够,特别是对其编者认识更是模糊,甚至是以讹传讹。本文在梳理传统文献和相关碑志材料的基础上,对《唐诗纪》首事者黄德水的家世、交游及诗学观念稍作考论,以期更深入地探讨传世典籍《唐诗纪》。

 

《怀古轩诗钞》非桐城潘江撰考论

汪孔丰

《清人别集总目》收录桐城潘江诗文集时出现了一点失误,把《怀古轩诗钞》当作是桐城潘江所撰。其实,这部诗集是山阴潘江所撰。它的刊刻年份也不应该在康熙四十七年,最早刊刻时间可能是在康熙五十三年,或者更迟一点。此外,集中还收有潘江词作36首,可补《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失收之漏。

 

 

现当代诗学研究

现代汉诗用典研究的现状梳理与思考

叶永胜

用典是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段,人们对其褒贬不一。学术界研究用典主要在古典诗词领域,对现代汉诗的用典情况缺乏深入考察。胡适的文学革命“八事”反对新诗用典,引起对现代汉诗用典的论争。一般人凭印象认为新诗很少用典,实际上现代诗人有意无意中运用典故很多,尤以西方典故和神话-传说典故为多,学界尚需通过个案的细致考察阐明现代汉诗用典的诗学特质,思考现代汉诗的用典又如何构建现代汉诗的民族性特征和东方诗学,经由诗人个体研究而至整体,提炼出现代诗学内涵。

 

论朱湘诗作《采莲曲》的表演诗学

方维保

朱湘的诗作《采莲曲》试验了一种表演诗学。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诗作内容的假定性叙述。它在假设性的舞台上,将一年四季和人生的三个阶段浓缩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来完成;通过具有隐喻涵义的植物意象—莲的意象和动作意象—采莲,展现了痴情男女情爱的整个过程;通过采莲花—莲藕—莲蓬的情节,演绎了人类代代相传的生殖主题。二、诗作音乐的剧情性和动作性。诗作韵律与歌唱者的身体动作,以及被讲述的主人公的身体动作的对应性和协调性;诗作韵律的歌唱特性;其节奏与相应的动作的对称性;诗作节律的隐喻性。三、诗作形体的视觉造型设计;诗作形体的象形性,图案的对称性和流动性,其与歌唱者和被歌唱者的形体之间节律上的协调性和行为动作的隐喻性。《采莲曲》有着较为大胆的试验,但总体上符合新月派的优美和谐的诗学追求。

 

 

学苑新声

论萧纲山水诗之绘画美

但小玲、徐中原

梁简文帝萧纲山水诗在散点透视、化静为动和色彩搭配等诗歌创作技巧方面与中国古代绘画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出绘画之美的特点。这些山水诗总体上可窥见诗人孤独苦闷的创作心态,而这种创作心态与诗人入主东宫之间的个人命运存在一定的关系。

 

郑谷《鹧鸪》经典化与黄陵庙书写传统的建立

刘亚文

晚唐诗人将湘妃祠庙——黄陵庙带入诗歌视野,黄陵庙题咏自此得以逐渐成为湘妃母题下的一个重要分支。郑谷《鹧鸪》第一次明确将黄陵庙与鹧鸪意象结合,《鹧鸪》经典化与黄陵庙书写传统在此之后保持着同步发展,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渗透、融合。一方面,《鹧鸪》兼具唐宋诗风的独特成就使其在意象群的构建、主题的开拓等方面对黄陵庙题咏传统产生重要影响,成为黄陵庙书写的典范。另一方面,湘妃母题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鹧鸪意象的丰满。

 

清人对陆游秀句的发现与运用

姜双双

清代诗人围绕陆游“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秀句,展开了阅读—入图、入诗—题咏图画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他们代入自身阅历解读、运用秀句,既印证了秀句的妙处,又延展了原作的诗情画意,正是陆游秀句经典化过程的一环。

 

论陆游诗中的复句

周青松

陆游诗歌中的复句数量众多,但目前还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笔者反复翻检《剑南诗稿》,共检出1500余条复句和大量雷同诗句。综观陆游诗歌复句,其类型可分为名句重出、佳句重出和熟句重出三种,这三种类型的复句所占的比重和重出效果各有不同。与此同时,陆游诗歌复句的题材倾向和后世接受也不平衡,两者共同消减了复句的不良影响。近体诗的格律定型与老化、诗材的限制与创新力的减退、作诗率易与蹊径太熟、作诗过多与检点不足等是陆游诗歌多复句的重要原因。

 

 

著作推介

评张勇《贝叶与杨花——中国禅学的诗性精神》

潘务正

 

翰林视角:清代文学发生与演进的制度性考察

王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