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刘跃进教授应邀做客“赭麓诗学讲坛”,带来题为“难忘诗骚李杜魂——谈谈文学经典阅读问题”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主持,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刘运好教授及文学院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刘跃进教授指出文字书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了文字书写才有了经典和经典阅读。接着,刘跃进教授以宏阔的视野回顾古往今来关于经典阅读的争论,以魏晋时期嵇康与张辽叔的辩论、宋代陆九渊与朱熹的论辩和当下关于文学之用的讨论为三个重要节点,鞭辟入里的分析了纸张发明、雕版印刷术、数字化智能化等因素对经典阅读和学术的影响。刘跃进教授强调,虽然文字载体的变迁影响着经典阅读和学术传统,但是文学是教人心灵不死的学问,回到文学经典的阅读可以净化心灵,这是文学经典最大的意义。随后,刘跃进教授介绍了钱锺书、陈寅恪、严耕望等著名学者读书治学的方法,指出读书治学的三个步骤,即耐心阅读经典、精细处理材料、做充实而有光辉的综合研究。同时,刘跃进教授结合自身的治学经验,指出在学术研究中要关注政治制度史和社会思潮史的研究,要在耐心阅读经典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学术品牌,要发现与发明并重,在熟读经典中去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最后,刘跃进教授引用叶嘉莹先生的诗句“诗骚李杜魂”,指出《诗经》《楚辞》、李白、杜甫的文学作品是文学中的经典,并以儒家传统的诗教观以及叶嘉莹先生的诗教实践等,精心阐释了诗歌的“兴发感动”作用等,从而特别指出读诗学诗乃“人生美育第一课”,阅读上述文学经典可以回归人的本质、解决人生的困惑。
讲座结束后,刘运好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刘跃进教授学术思想精深,讲述深入浅出,既有学术方法的指导,又能启迪心灵。刘跃进教授从微观中发现宏观、从小切点当中发现大问题、勤做读书笔记等治学经验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值得借鉴和学习;刘跃进教授强调阅读文学经典,为人们的焦虑提供了一剂良方,刘跃进教授对于现实人生的诗意观照,具有启迪心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