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诗学讲堂 >> 正文

易闻晓教授:学术“逍遥游”:“至大无外”与“至小无内”

编辑:程紫丹 预审:胡传志 终审:胡传志  添加日期:2023-03-01

2月27日上午,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核心专家易文晓教授应邀作客第47期“赭麓诗学讲坛”,给师生带来题为“学术‘逍遥游’:‘至大无外’与‘至小无内’”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主持,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武道房、潘务正、傅宇斌、张勇耀等老师和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部分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


讲座伊始,易闻晓教授讲述了自己时常以“玩味”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即学术“逍遥游”,本次讲座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语调中拉开序幕。易闻晓教授将学术研究分为“至大无外”与“至小无内”两个方面,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一,中国诗法学理论体系。易闻晓教授认为中国诗法学理论体系具有体用本末、“自然”与“工力”、以句法为中心等,并引用了大量古人的论述为证,如“诗有本末,体气本也,字句末也。”“诗有造物,一句不工,一篇不纯,是造物不完也。”“夫积字成句,一字不稳则全句病”等等。第二,赋学研究的语用本位。易教授从赋学的辞章、名物的铺陈、语词的铺陈、名物转形容等方面展开论述,具体展示了汉赋中存在的铺陈现象易教授指出汉赋的本质便是名物和语词的铺陈。第三,文体与学科的出脱。易教授认为“至小无内”的考实和“至大无外”的叙述乃是名物研究互为表里的双向维度。并说明了至小问题的解决、小处大义、虎事与儒道佛、名物凭虚铺陈等内容。着重强调了至小问题的解决,列举音韵学的例证,如牛纽丑的声韵关联,丑非假借牛、能、耐、奴、怒、难等,举证详实、角度新颖,令人大开眼界。

讲座结束后,潘务正教授对对本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易教授本次讲座十分生动有趣,赞叹易教授能够将学术研究作为一件乐事的“逍遥游”态度及在做学问中同样能够做到“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并以此勉励在座的学子们进行学术研究也要注重“小”与“大”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