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本学期第五次杜诗读书会在文学院五楼西会议室顺利召开。文学院潘务正、程维、任群三位老师与硕、博研究生共二十余人参与此次读书会,主持人为田启龙,主讲人及篇目为:张敏《悲陈陶》;刘威风《对雪》;张文刚《哀江头》;汪超《一百五日夜对月》。
张敏同学以“七悲”为主线讲述《悲陈陶》的主题,并对诗中是否具有“悲房琯”的深意进行探讨。随后,此诗讨论的焦点落到了“群胡归夹雪洗箭”中“雪”与“血”的异文上,“血”的优势在于反映战争的惨烈,但吴伟同学根据此诗前后时期的作品判断存在下雪的可能,另外“血洗箭”亦与“血作陈陶泽中水”重复,因此“雪”更为恰当。
刘威风同学以“对仗与字词颠倒”的角度解读《对雪》,例如“战哭多新鬼”中应是“鬼哭”,并以杜甫《兵车行》中“新鬼烦冤旧鬼哭”佐证。其中“炉存火似红”中“有火”还是“无火”成为讨论的焦点,张佳谊同学赞同炉中无火,认为“火似红”要比直接描述火炉的冰冷更具表现力,潘老师则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说明以红色炉泥红似火表现冬日的寒冷。
张文刚同学从古今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哀江头》的艺术效果,吕静同学发现在杜甫诗中杨贵妃的形象似乎在战争前后有些差异,战争前在《丽人行》中杜甫颇有微词,但在此诗中却未察觉到类似贬意,在经过反复的讨论后,余敏同学总结为在阶级矛盾与敌我矛盾中,杜甫始终在意唐王朝的兴衰,坚定的与唐王朝站在一起。
汪超同学以“对月思人”为主题解读《一百五日夜对月》,并与《月夜》比较,发现这两首诗都以“红蕊”、“青蛾”、“香雾”、“玉臂”等较为“香艳”的细节刻画妻子形象,但杜诗其他写妻子的诗多是“老妻”、“瘦妻”形象,距离似乎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
最后,潘老师分享其读诗的方法,其一,要记典故;其二,要分析诗法,如前后照应,起承转合等,理解杜诗更要采取“点线结合”的方法,可能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程老师认为想要读懂杜诗的关键在于和杜甫“感同身受”,以加深对杜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