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中国诗学研究年度报告(2022)》论文要目

编辑:赵静  添加日期:2024-01-16

论文要目

(按音序排列)



诗学总论

蔡宗齐《元明清诗学中以参悟为主的创作论》,《学术研究》2022年第10期。

陈璐《“缘情绮靡”阐释史与古典诗学的嬗变》,《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程景牧《中国古代诗学“圆美”范畴经典化的两个向度》,《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程瑜瑶《“小游仙”诗题在元明时期的传承与书写》,《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丹珍草《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体诗学的寻绎与建构》,《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3期。

董宇宇《“人能弘道”中国诗教传统与文化特质》,《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4期。

樊庆彦、李敏《刘乃昌先生的词学贡献》,《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1期。

方舒雅《诗中“诗”与日本五山诗僧的社交世界——五山前期汉诗转型的一种文本观察》,《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傅道彬《酒神精神与“兴”的诗学话语生成》,《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1期。

过常宝《“诗言志”从思想建构到教化诗学》,《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

过常宝《从“诗言志”到“赋诗言志”的文化逻辑和话语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胡旻《宇文所安的征兆诗学与杜诗新诠》,《华文文学》2022年第3期。

胡晓明、沈喜阳《中国心灵诗学之理论建构》,《孔学堂》2022年第3期。

胡晓明《百年中国诗学之回顾与前瞻》,《中国文化》2022年第2期。

胡晓明《微信时代的图文诗学——九论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5 期。

黄志立《“解镫”从诗格理论到赋学批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李虎群《<> 学在中国哲学建构中的回归与复位——以马一浮为中心的讨论》,《哲学研究》2022年第6期。

李虎群《试论马一浮在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中的价值》,《中国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

李健《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研究的意义》,《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第1期。

李岩《域外接受与变革朝鲜朝唐宋诗之辨审美趋向探析》,《文学评论》2022年第4期。

刘洋、肖远平《南方史诗的经济叙事与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基于史诗《亚鲁王》的考察》,《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刘洋《南方史诗的文化资源供给与中华民族新史诗的书写》,《理论学刊》2022年第3期。

陆路《汉晋北朝送别诗考述——以洛阳诗为中心》,《江汉论坛》2022年第7期。

罗小凤《论古典诗学中的“逸”传统》,《光明日报》,202221813版。

毛宣国《“缘情”和“性情”——中国诗学“情”之内涵探讨》,《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2期。

倪福东《论马一浮的诗学思想》,《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潘静如《古代诗学批评里的“犯”》,《中国诗歌研究》第二十二辑。

史上玉《对偶与五言声律关系问题新探》,《文学遗产》2022年第6期。

苏文韬《论早期彝族史诗之美学价值和现实社会功用——以早期楚雄彝族史诗为例》,《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 1期。

孙敏强、吴雪美《“诗笔”叙事演进及其与赋体文学的互动——兼谈传统叙事诗发展缓滞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唐宸《理念与方法: 天象模拟技术与古典文学经典作品研究》,《文学遗产》2022年第63

唐伟胜《感事—叙事连续体:抒情诗歌中“事”的修辞形态》,《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

陶水平《“兴”与“隐喻”的中西互释》,《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1期。

田淑晶《“直出即是”——诗文创作的一种古典范式》,《光明日报》202261313版。

王昌忠《论“诗言志”命题的整一性阐释》(《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王昌忠《论中国诗学对“诗言志”之“言”的阐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王成《朝鲜古代编中国诗文选本的批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321日第004 版。

王婧《论佛教诗学的“兼性”智慧》,《江海学刊》2022年第1期。

王婧《诗言智佛教诗学的文学史意义》,《长江学术》2022年第3期。

王志清《乐府诗学“事”义命题的生成与内涵变迁》,《学术界》2022年第11期。

卫垒垒《比兴一以贯之的传统诗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2206版。

吴斐《视觉文化时代我国民族史诗典籍对外出版与传播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2期。

夏德靠《“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肖鹰《从风骨到神韵: 再探中国诗学之本(上)》,《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肖鹰《从风骨到神韵: 再探中国诗学之本(下)》,(《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谢琰《论西湖诗歌的景观书写模式——以白居易、苏轼、杨万里为中心》,《文学遗产》2022年第5期。

熊忭《“诗言志”话语的意涵演变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文艺研究》2022年第4期。

徐正英、李延欣《论袁行霈中国诗学体系建构》,《学术研究》,2022年第1期。

许春华《“兴”“诗”与“仁”的对接——论“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哲学研究》2022年第6期。

殷明学《“野望”事象的诗性存在与书写》,《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袁劲《“兴”义阐释史中的显隐维度》,《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九辑。

查洪德《古代诗歌之格法与妙趣》,《光明日报》202261313版。

张伯伟《“文和”与“文战”东亚诗赋外交的两种模式》,《中华文史论丛》2022年第2期。

张海鸥《古典诗词的对称叙事与诗词审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张海沙、曹阳《论诗学审美范畴“机趣”——兼论机趣与理趣之区别》,《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

张晶、刘洁《中华美学精神及其诗学基因探源》,《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张晓希《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对日本诗话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张学海《藏族古代诗学中的“味”论》,《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赵春龙、李正栓《藏族格言诗汉译史考》,《西藏研究》2022年第2期。

赵薇《量化方法运用于古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和问题——以近年数字人文脉络中的个案探索为中心》,《文学遗产》2022年第6期。

郑佳琳《五言排律在诗学理论上的阐述过程及命名原理探析》,《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

诸雨辰《自然语言处理与古代文学研究》,《文学遗产》2022年第6期。

祝东《诗以言志<>作为公共资源传播的符号机制与影响》,《符号与传媒》2022年第2期。

先秦诗学


拜昆芬《湛若水〈诗经〉学的汉学取向及其学术史意义》,《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鲍远航《孔子“删诗”与〈诗经〉文本的经典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毕研哲,诗序“陈古刺今”谫论》,《东岳论丛2022年第5期。

曹胜高《巫祝传统、历史传统与屈原死国的观念形成》,《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陈悦《〈陈风·东门之枌〉主旨考辨》,《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陈鹏程《先秦旗鼓文化及其在〈诗经〉中的文学映现》,《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1期。

陈洪《贤女与神女——《韩诗外传》阿谷处女故事的诗学生成考论》,《阅江学刊》2022年第2期。

陈绪平《〈韩诗外传〉所录音乐史料钩沉及初步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程维《论〈诗经〉的议论传统——从〈沧浪诗话〉“以议论为诗”谈起》,《古籍研究》2022年第2期。

丁利荣、张筱星《物情与道境《〈诗经〉阐释中的植物审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邓联合、赵佳佳《〈庄子〉与〈诗〉的显隐关联发微》,《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4期。

多洛肯、赵钰飞《〈卷耳中的“二南”地域新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樊宁《清儒惠栋汉学思想的演进理路——以其〈诗经〉学为考察中心》,《浙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方铭《〈离骚〉的写作时间、篇名分章和主题辨析》,《东南学术》2022年第3期。

方铭《〈九章〉写作时间、篇名及主题辨析》,《山西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傅道彬《两种文明形态与周民族迁徙的史诗路径》,《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高中华《安大简〈殷其雷〉篇的章次类型与〈诗经〉的叙事逻辑》,《中州学刊2022年第3期。

盖明浩、郝桂敏《〈诗经〉中“曰”字用法新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葛刚岩、武婷婷《由经典误读看〈诗经·泉水〉的“肥泉”》,《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过常宝《乐教、诗教观念的形成及其实践》,《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2期。

管仁杰《朱熹〈楚辞〉三书遗稿面貌探考》,《文献》2022年第2期。

郭沂《〈诗经〉“天生烝民”章本义新探》,《文史天地》,2022年第9期。

郭玥《〈汉书·艺文志〉不录〈楚辞〉辨说》,《历史文献研究》2022年第1

郭苏夏《〈文心雕龙〉楚辞、汉赋理论“矛盾性”新探——重审矛盾的真实形态与刘勰的调和措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

韩宏韬《〈诗经〉修辞正变论——兼及“文学自觉”问题的一种考察》,《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郝敬《安大简〈诗经〉的异序问题——兼论先秦文献文本的非稳定性》,《安徽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郝建杰《商周时期。祝寿类语辞礼制内涵的嬗空《以〈诗经〉文本为中心》,《中州学刊》,2022年第2期。

何海燕《汉代碑铭诔文视域下的〈诗经〉孝行诗》,《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侯佳宁《〈诗经〉中礼物的文化内涵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侯乃峰《安大简〈诗经〉中的“蟡”字试析》,《安徽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胡建华,从跨语言比较视角看〈诗经〉“于V”结构——王于兴师、王于出征的句法语义及其他,《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

黄利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涵新探——一种基于“性--教”视域的诠释》,《社科纵横》2022年第1期。

黄震云《〈诗经〉的制作、修改和使用》,《宁波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贾婷婷《从〈诗经〉中的乡愁诗看乡愁意识的形成》,《文史杂志》2022年第2期。

贾瑶《〈诗经〉时代之“狐”意象考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

江朝辉《论〈诗经〉中植物形象在教学中的美育作用——以〈豳风·七月〉为中心》,《美学》2022年第3期。

金辉《〈诗经〉动物名称翻译策略探析》,《中国科技翻译》2022年第1期。

柯马丁《“文化记忆”与早期。中国文学中的史诗——以屈原和〈离骚〉为例》,《文史哲》2022年第4期。

孔志超、陈亮《〈楚辞书目五种〉补正十七则》,《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年第3期。

黎晟、孟航《圣王与三代《弘历与〈御笔诗经图〉制作考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李辉《周代典礼用乐“乐节”的形成——以〈诗经〉燕饮歌唱为中心》,《音乐研究》2022年第5期。

李秀强《出土文献与早期。〈诗经〉的口头传统》,《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李秀强《清华简所见先秦〈诗〉文本的史学特质》,《史学月刊》2022年第12期。

李秀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九歌〉覆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李营营《〈诗经〉在中华伦理精神建构中的重要价值》,《人文杂志》2022年第4期。

李笑笑《两河之间《〈诗经〉在楚地的流传发展及其认识价值》,《济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李宇舒《西方理论建构中国古典诗学模式的困境——论苏源熙〈诗序〉研究的局限性》,《江汉论坛》2022年第11期。

李辉《〈诗经〉歌唱研究的方法与维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011

李耀平《今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与〈毛诗正义〉关系考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李娜《汉魏〈诗〉学发展与〈诗经〉名物释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李广帅《苏辙文章中的〈诗经〉学思想》,《殷都学刊》,2022年第2期。

李金善《以注解屈原抒写君国情怀——陆时雍<楚辞疏>与周拱辰<离骚草木史>注释之比较》,《河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李晓书、谭渊《马若瑟〈诗经〉译本与“礼仪之争”》,《国际汉学2022年第2期。

李平《召公理讼与西周法官理想型——〈诗经·行露〉新释、解读与今鉴》,《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力之、岑贞霈《王逸“所作〈楚辞章句〉只有十一卷辨说”》,《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刘浩翔《从〈诗经〉看先秦战争观——兼论〈诗经〉与〈孙子兵法〉的文化联系》,《孙子研究》2022年第4期。

刘丽超《〈诗经〉中淇河乐舞文化初考》,《作家天地》2022年第21期。

刘冬颖《〈诗经〉《古代女子立德修身的必读书》,《文史知识》2022年第11期。

刘立志《〈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智慧中国》2022年第7期。

刘毓庆、张小敏《从《诗经·邶风〉看卫国州吁之乱与败——兼论〈诗〉、史互补互证》,《山西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刘毓庆燕燕〉:送别诗之祖》,《名作欣赏》2022年第28期。

刘毓庆驺虞〉:生态保护者的赞歌》,《名作欣赏》2022年第22期。

刘毓庆野有死麕〉:山村恋歌》,《名作欣赏》2022年第16期。

刘毓庆摽有梅〉:收梅歌》,《名作欣赏》2022年第10期。

刘毓庆行露〉:女子抗婚之歌》,《名作欣赏》2022年第4期。

刘明园《子夏“西河”设教传经考辨》,《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刘铁芳《出发与回返之间的生命选择——〈诗经·君子于役〉的教育哲学阐释》,《社会科学家2022年第7期。

刘桂华《从周代音乐考古看〈诗经〉乐器组合艺术》,《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刘泽琳《〈诗经·羔羊〉主旨辨正——兼论讽刺与赞美的文本对比》,《新乡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龙文玲两汉之际的〈诗经〉解读与传播》,《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1期。

娄仁彪、韦青兰《〈诗经〉情诗与布依族情歌对比研究》,《安顺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卢欣、谭淑芳《文化自觉视域下〈诗经·国风〉中本源概念词的英译策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陆跃升《〈诗经·陈风〉体现巫文化原因考述》,《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罗建新《〈诗经〉图像的演进历程》,《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530

罗海燕《21世纪〈诗经〉研究的新境——以赵沛霖〈现代学术文化思潮与诗经研究〉为中心》,《古典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马泓洁《〈诗经〉中俄文本成语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文化学刊》2022年第3期。

马银琴《〈诗经〉女诗人作品探微(上)》,《文史知识》2022年第9期。

马银琴《〈诗经〉女诗人作品探微(下)》,《文史知识》》2022年第10期。

马草《论先秦〈诗〉的版本与属性变迁》,《温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马昕《三家〈诗〉辑佚体系述论——以陈寿祺、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为中心》,《国际儒学》2022年第1期。

敏承华《关于“西周史诗”问题的若干思考》,《内蒙古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宁小雨《高低语境文化论视角下〈诗经〉英译对比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彭慧《〈诗经·大雅·崧高〉“有俶其城”释义考辨》,《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彭锋《兴与激情》,《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1期。

钱志熙《论〈诗经〉“君子”称谓的时代内涵及价值》,《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秦华侨《〈诗经〉中的华夷思想》,《文史杂志》2022年第1期。

沈鱼《〈诗经〉虚字“云”的语法功能》,《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盛箐《〈诗经·小雅〉听觉叙事艺术探析》,《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史哲文《论清诗总集溯源〈诗经〉的编纂理念及经典化意图》,《中州学刊》2022年第7期。

孙海龙《先秦秦汉出土文献与〈诗〉〈骚〉文本解读得失综论》,《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

孙尚勇《礼乐精神与女子教育——“〈关雎〉之义”辨证》,《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孙尚勇《孔子论次〈诗〉考》,《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

孙玉安、陈芳《论王质〈诗经〉学“因情求意”的经学本质》,《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3期。

汤雨《套语、摹转与〈诗经〉的文本生成》,《汉字文化》2022年第14期。

唐旭东《论陶渊明〈时运〉对〈诗经〉的学习与借鉴》,《九江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唐茜《北宋〈诗经〉经筵文献辑考与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陶长军、魏耕原《论〈诗经〉特殊的比喻修辞》,《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王建成《〈诗经〉音乐美育研究》,《济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王坤《庞德“三诗”翻译思想探微——以〈诗经〉英译为例》,《外国语言与文化2022年第6期。

王翰颖《高诱〈吕氏春秋注〉引〈诗经〉考》,《汉字文化》2022年第22期。

王晓俊《认知诗学视域下〈诗经〉意象的审美阐释》,《中化文化论坛》2022年第1期。

王承略《〈诗序〉写作历程考论》,《文学遗产》2022年第2期。

王贞贞、施春华《说仁与成仁《孔子〈诗〉教之核心——从子夏论诗“礼后乎”谈起》,《国际儒学2022年第3期。

王飞《王国维论〈蒹葭〉考辨》,《嘉兴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王化平、郑婧《安大简〈诗经·绸缪〉解读》,《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王成《朝鲜徐居正散文引〈诗经〉〈孟子〉考论》,《殷都学刊2022年第2期。

王允亮、孟莉莉《论〈楚辞〉在汉代的接受与经典化——以〈远游〉相关争议为中心》,《郑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王志清、林标洲《“沃”之探《曲沃代翼或骊姬之乱——〈唐风·扬之水〉诗旨驳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吴姿翰《论朱熹的诗教观《基于〈诗经〉和〈四书〉的研究》,《龙岩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吴从祥《孔子“思无邪”考释》,《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吴寒《郑玄〈诗谱〉构建历史谱系的方法与理路》,《文学遗产》2022年第2期。

辛智慧《毛郑异同与〈诗经〉经学意趣考论——以庄存与的视角为中心》,《文史哲》2022年第5期。

徐丹《从〈诗经〉看华夏农业的成熟与发展》,《中国农史》2022年第4期。

徐建委《早期〈诗经〉的形成与编纂》,《光明日报》2022321

徐建委《早期〈诗经〉的记诵、书写和阅读》,《北京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徐正英《上博简《孔子诗论》“小雅”论及其诗学史创获》,《文学评论》2022年第2期。

徐正英《上博简〈孔子诗论〉〈关雎〉组诗论发微》,《文艺研究》2022年第1期。

姚道林《利用安大简〈诗经〉补释〈毛诗〉字词二则》,《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姚小鸥《论安大简〈诗经〉的编校问题》,《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

杨艳香《五伦、心性、公德《论孔子“诗可以群”》,《孔子研究》2022年第3期。

杨敬娜《〈诗经·东门之枌〉“市”与“市也婆娑”考》,《湘南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杨嘉媛《〈诗经〉中的“角枕”辨析》,《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4期。

杨新勋《20世纪以来海内外宋代诗经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名作欣赏》2022年第16期。

杨新勋《〈离骚〉词语解诂四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尹荣方《〈诗经·鄘风·桑中〉与上古三月养蚕礼俗》,《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

余树财《虚涵两意得见妙——从〈诗经·采薇〉看古诗反讽艺术》,《语言文字报》2022420

于娜娜《历史典籍〈诗经〉中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意象探析》,《湿地科学与管理》2022年第5期。

于春莉《论马瑞辰与晚清〈诗经〉学》,《巢湖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张万民《西方〈诗经〉翻译与研究四百年回顾》,《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7辑,2022

张弛《〈诗经·邶风·绿衣〉考论》,《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

张雪《基于生活图景建构的〈诗经〉文化审美表达》,《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张鑫《出土文献与诗骚传承渊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124

张云云《〈诗经·采薇〉《一首家国矛盾的变奏曲》,《名作欣赏》2022年第20期。

张晴悦礼乐形态与贵族话语——〈诗经〉战车的文化之“声”》,《名作欣赏》2022年第33期。

张露露《“文化记忆”视域中的古代仪式与文本——柯马丁的〈诗经〉研究的方法与争议》,《浙江学刊》2022年第6期。

张媚东《〈陈风·东门之杨〉主旨辨析》,《德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张亦清、周淑萍《〈论语〉与〈孔丛子〉论〈诗〉的传承与递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张高宇、沈英英《〈诗经〉中的雩礼微探》,《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张静《日本中村之钦〈笔记诗集传〉的〈诗〉学接受与著述宗旨》,《吕梁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张清清《〈诗经〉狩猎诗的文化解读》,《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张树国《太岁纪年与屈原生年的推算问题》,《文学遗产》2022年第5期。

张伟《属辞比事《王夫之〈楚辞通释〉的阐释原则与实践》,《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

张雪《〈诗经〉情景关系的文化解读》,《佳木斯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郑伟《孔颖达的〈诗经〉文章学》,《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3期。

赵树婷《论源于〈诗经〉婚恋成语的文化意义》,《中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赵巍巍《反思性社会学视角下庞德〈诗经〉英译本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赵红梅《〈文心雕龙〉的“楚辞经典化”意义探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赵棚鸽《论唐代经传分别背景下〈毛诗正义〉的传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赵棚鸽《安大简〈诗·葛覃〉“是刈是穫”异文考辨》,《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1期。

仲艳青《图说〈诗经〉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530

周兴陆《王逸〈楚辞章句〉与东汉安帝朝政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周密《〈诗经〉〈古诗十九首〉中感伤意境的探究》,《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周翔安大简〈诗经〉虚词异文考略》,《北方论丛2022年第4期。

曾利君《在传统文学资源中掘进——21世纪小说与〈诗经〉的对话》,《当代文坛》2022年第5期。

曾雯《古韵新唱——谈〈诗经〉音乐创作方法及其意义》,《当代音乐》2022年第5期。

左岩《别开生面的诗学探索——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研究》,《城市学刊》2022年第4期。

左岩《19世纪〈诗经〉英译本序言比较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左岩《“合乎字面意义”——高本汉〈诗经〉1950年译本研究》,《中国翻译》2022年第5期。

汉代诗学

张峰屹《东汉文学思想史的几个理论问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韦春喜、赵永江《汉代将军幕府文学集团形成的深层原因探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

李会玲《汉代诗歌文献流传史及“七言”的集体性亡佚》,《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年第1期。

杨允《幕府类型、文学语境与东汉幕府文学题材的嬗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熊长云《昭君镜考释》,《文学遗产》2022年第5期。

陈先涛《《汉书·武帝纪》祥瑞歌诗作者“阙名”辨》,《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期。

贺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辨正》,《图书馆杂志》2022年第期。

韩芮《古代童谣的儒学话语建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喻凡《汉代〈诗经〉阐释与汉诗》,《汉字文化》2022年第15期。

杨苑珊《汉代诗歌的生命意识》,《对联》2022年第2期。

周梦梦《丝绸之路上的阳关、玉门关研究文献综述》,《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袁方愚《文人徒诗在西汉的萌芽阶段探析》,《人文杂志》2022年第1期。

刘小珍《先秦两汉隐逸诗赋中的休闲文化探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陈丽平《萧统《文选》汉诗选录的经典化问题》,《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陆路《汉晋河淮诗考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陆路《汉晋六朝巴蜀诗考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陆路《汉晋北朝河朔诗考述》,《文史哲》2022年第4期。

陆路《汉晋六朝岭南诗考述》,《学术研究》2022年第5期。

郭艺涵《西汉王朝雅乐兴衰考》,《黄河之声》2022年第16期。

杨慧丽《汉唐乐府学典籍存佚简表——以十四种目录学著作为中心》,《乐府学》(第二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曾智安《乐府古辞<乌生八九子>与汉代墓葬画像“树木+射鸟图”探微》,乐府学(第二十五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王梦《两汉魏晋“鼓吹”名实考论》,乐府学(第二十五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王娜《《琴操·怨旷思惟歌》的文学母题意义》,乐府学(第二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赵敏俐《《陌上桑》的生成与汉代的“流行艺术”》,《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刘廷乾《歌行体之“歌体”与“行体”根源论》,《文学遗产》2022年第6期。

冯文开《汉乐府民间歌辞程式化创作的诗学技巧及其与文人创作的关系》,《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第3期。

王福利《乐府古辞“行胡从何方”或与汉时西域文化传入有关》,《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郑思诗《“被管弦”现象刍议》,《大众文艺》2022年第23期。

李大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新解——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有关事理的考论》,《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

黄雨轩《〈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民歌关系之比较研究》,《文教资料》2022年第13期。

徐策《《汉书·礼乐志》录诗初探》,《大众文艺》2022年第20期。

曹蓓蓓《〈诗经〉思乡诗及后世对其的继承与发展——以〈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为中心》,《新纪实》2022年第13期。

杜自波《《有所思》与《上那》两首诗的互文性解读》,《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马磊、张洁《鼓吹乐溯源辨析》》,《铜陵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孔庆蓉《汉“乐府”兴废及文本生成模式探析》,《西部学刊》2022年第18期。

李艳《汉代班昭的婚姻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兼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人物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济宁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岳洋峰《汉代乐府诗“风雅通歌”的演唱形态》,《人民音乐》2022年第7期。

王雪凌《汉代征战陈迹中积淀出的一曲征夫悲歌——《十五从军征》试说》,《作家天地》2022年第1期。

冯文开《汉鼓吹曲《战城南》的结构及其文学传统论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

郑丹平《汉乐府对汉代俗乐舞发展之重要性探究》,《艺术评鉴》2022年第21期。

杨赛《汉乐府古题《折杨柳》的演变》,《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

赵玉龙《汉乐府诗中的苦难抒写》,《书屋》2022年第1期。

孔庆蓉《汉乐府文本及研究范式浅析》,《散文百家》(理论) 2022年第4期。

吕舒宁《汉唐宫廷音乐机构比较研究》,《艺术评鉴》2022年第6期。

武海怡《汉魏六朝乐府诗歌中的女性美》,《今古文创》2022年第37期。

王韬《江苏汉代诗歌之“楚调”“乐府”研究》,《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

吴大顺《论汉魏六朝乐府诗的题名与命题方式》,《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王小恒《试论中国古代官方音乐机关的设立与诗体的演进》,《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刘芯阳《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汉乐府的研究》,《名作欣赏》2022年第9期。

胡大雷《〈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修辞论》,《北方论丛》2022年第1期。

陈盼盼《〈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第3期。

许妍《〈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百花》2022年第5期。

郭航乐《〈古诗十九首〉中典故的英译策略研究》,《作家天地》2022年第22期。

颜莉《《青青河畔草》四种译本赏析》,《今古文创》2022年第11期。

关彩玲《从“忽”字看〈古诗十九首〉中朴素的情感和超脱的人生态度》,《作家天地》2022年第22期。

张慧菱《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四言诗演变为五言诗探析》,《今古文创》2022年第6期。

于涌《东汉太学生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文化学刊》2022年第1期。

沃熠娴《多重目光与场域延伸——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被看”意蕴探析》,《今古文创》2022年第34期。

李鹏飞《方维仪对〈古诗十九首〉的接受及其美学意义》,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

朋星《汉代一棵开花的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山东教育》2022年第C2期。

叶嘉莹《好的诗是浑然天成的——叶嘉莹先生谈〈古诗十九首〉》,《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5期。

田园《论〈古诗十九首〉和建安五言诗的共通性》,《新纪实》2022年第5期。

高语汐《先秦与汉魏赠物寄情诗比较研究——以〈诗经〉〈古诗十九首〉选篇和〈赠妇诗三首〉为例》,《名作欣赏》2022年第15期。



魏晋南北朝诗学


蔡彦峰、黄美华《从作者到读者“读者意识”与齐梁诗歌“新变”》,《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

蔡彦峰、孙银莎《东晋诗僧群的五言体写作与五言诗史的建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陈浩东《论<玉台新咏>中庾信杂诗的艺术特色》,《古今文创》2022年第37期。

陈丽平《萧统<文选>汉诗选录的经典化问题》,《阜阳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陈世骧、张万民《文学作为对抗黑暗之光——陆机生平与<文赋>考》,《小说评论》2022年第5期。

戴文静《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神思”范畴的译释》,《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

冯娟娟、吴从祥《早期文学作品中采桑女形象的空洞化历程》,《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龚玉瑾、李捷、沙迪迪、赵一凡《<玉台新咏>中的耕织传统与文学书写》,《名家名作》2022年第21期。

顾承学《论陆机诗歌的行旅心态与时空营构》,《美与时代》2022年第4期。

顾农《中古文学札记六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何靖《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审美探讨》,《新课程导学》2022年第8期。

黄立《“意象”与Image之辩——以<文心雕龙>与意象派理论为例》,《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4期。

霍建波、常智慧《从饮酒诗透视陶渊明的侠客精神》,《焦作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李姝然《浅析宫体诗特点及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古今文创》2022年第7期。

李小琴《谢灵运山水诗中的身体美学》,《文学教育》2022年第7期。

李修建《论苏轼对魏晋名士的接受》,《美术大观》2022年第8期。

李寅捷《陶渊明<止酒>诗文本谱系及其接受历程》,《九江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刘宝春、管雅荻《徐摛、徐陵父子与萧纲的宫体文学运动》,《菏泽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刘砚群《诗人阮籍的儒玄人格》,《文学教育》2022年第9期。

刘悦《愁人知夜长魏晋夜诗的内涵及新变》,《阅江学刊》2022年第5期。

潘林《<文赋>“文”“意”论在明代的承袭与重构——以谢榛<四溟诗话>为中心》,《学术交流》2022年第2期。

彭淑慧《<玉台新咏>空间书写与宫体诗人心态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彭淑慧《汉魏六朝交往文化及其心理<玉台新咏>赠物诗的考察》,《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沈强《<文赋>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

石月《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美学的当代影响》,《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11期。

宋颖《嵇康的悲剧意识与诗化人生境界》,《关东学刊》2022年第4期。

唐雪贤《阮籍<咏怀诗>的人格张力》,《中学语文参考》2022年第3期。

汪业全、郭明洋、冯媛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韵脚字校勘十九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王琮凯《从石崇<王明君辞>看昭君文学形象的确立》,《大众文艺》2022年第15期。

王洪军《竹林七贤的耦合及其文学价值》,《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王莉《河内文人群体与魏晋之际文学》,《古籍研究》2022年第1期。

韦晖《魏晋诗歌叙写及其特色鉴赏——评徐公持的<魏晋文学史>》,《新闻爱好者》2022年第5期。

辛媛媛《<文赋>与<论崇高>想象论之比较》,《海外英语》2022年第3期。

徐涛、黄湑凡《基于时代背景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探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许结《赋为“漆园义疏”说》,《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

严耀中《试释“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以阐述儒学影响为主线》,《文史哲》2022年第3期。

杨东林《宫体诗与宫廷》,《学术研究》2022年第5期。

叶当前《<文心雕龙>的“物色论”与桐城派文论“声色观”的比较》,《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袁济喜《曹植之“愁”与意象创变》,《河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袁济喜《唐诗与竹林七贤》,《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袁亚铮《论史学对阮籍文学创作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张驰《系统回顾与革故鼎新——评<《玉台新咏》成书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12期。

张蕾《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玉台新咏考异>异文考述》,《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张升《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陇东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赵孟锦《从<文选>看魏晋南北朝宴饮诗》,《新纪实》2022年第12期。

赵志恒、王聪《礼乐重构视阈下魏晋诗画美育说会通考察》,《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朱蕾《魏晋玄学与魏晋南北朝饮酒诗关系研究》,西安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唐代诗学


曹世瑞《唐代“赠杖”文化及其诗歌书写》,《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2期。

常雪纯《诗性隐喻:唐诗中“幽人”的“非隐”向度及其诗学意义》,《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1期。

陈迟《杜诗“更调鞍马狂欢赏”释义考辨》,《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陈春雷《唐诗方位词语义研究》,《池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陈光《“世运”与“风雅”的合流:杨士弘《唐音》与元末江西宗唐复古思潮》,《地域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

陈萍《唐代送别诗常见类型和经典意象》,《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陈尚君《李白怎样修改自己的诗作》,《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3期。

陈雪婧《选集与文学史:宇文所安文学史研究进程中的文本集聚》,《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陈亚飞,王玉霞《刘禹锡的屈子情结》,《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陈颖聪《从明代宋诗刻本看“崇唐抑宋”》,《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3期。

成天骄《津阪孝绰《夜航诗话》的杜甫接受——兼论江户时期杜诗的经典化进程》,《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程浩炜,洪嘉俊,陈立琛《据大英图书馆藏《永乐大典》补〈全唐诗〉21首》,《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程宏亮《杜牧与长三角“唐诗之路”》,《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程磊《悲剧意识与杜甫卜居创作的思想蕴涵》,《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程磊《家园意识与向空而有的价值建构——崔颢〈黄鹤楼〉经典性探原》,《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程瑜《韩国诗话中的杜诗批评》,《国际汉学》2022年第2期。

戴思奇《陈子昂“风骨”说内涵探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戴怡悦《明代文人的韩愈诗歌接受——以明代唐诗选本为中心》,《汉字文化》2022年第8期。

单芷君《《又玄集》与李商隐诗歌接受》,《戏剧之家》2022年第10期。

邓江祁《论宁调元对杜诗的传承与发扬》,《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丁俊丽《清代韩诗经典化进程中被遮蔽的一环——清初诗学语境下汪森的韩诗研究及其意义》,《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段德宁,王松景《空间、视点、赏读:〈唐诗画谱〉的语图关系新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范子烨《“奇文共欣赏”:李白、陶渊明与《山海经》》,《名作欣赏》2022年第2期。

方伟,彭燕《中华经典文本的形成与影响研究——以杜集祖本〈杜工部集〉在宋代的传播为例》,《中华文化论坛》2022年第5期。

方学森《唐代九华山流寓诗人考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房瑞丽《论唐诗中浙东地理空间的建构及其文化意蕴》,《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冯海燕,黄大宏《诗礼相酬:唐人诗化社交方式与唐诗通俗化机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付兴林《白诗笼禽意象的喻指类型及其诗意的多元变调》,《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022年第4期。

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02022年第3期。

傅绍良《论白居易寓直诗中的非朝事情感及其成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傅宇斌,钱泽《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白居易诗教观视野下的律赋观》,《学术探索》2022年第9期。

甘露《“世界中”的唐诗与新视野下的文学批评——以〈唐诗之路〉为例》,《南方文坛》2022年第6期。

高梓梅《论唐诗“泪”意象的文化情结》,《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葛涵瑞《唐诗中“秉烛赏花”意象的形成及其审美意蕴》,《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葛晓音《李贺部分七古中的“断片”现象及其内在脉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2022年第6期。

谷维佳《〈风〉〈雅〉嗣音,体合〈诗〉〈骚〉——李白〈古风〉溯源〈诗〉〈骚〉发微》,《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3期。

谷文彬,朱文静《唐诗与唐传奇中洞庭湖书写异同及成因》,《云梦学刊》32022年第6期。

顾农《鲁迅与唐诗名家钱起》,《书屋》2022年第7期。

顾农《说杜牧诗四题》,《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5期。

郭殿忱,金成林《成都唐才子雍陶诗校补——以高丽释子山〈夹注名贤十抄诗〉为中心》,《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郭殿忱,金成林《高丽国〈十抄诗〉所选赵嘏诗考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郭殿忱《大唐道州刺史元结事迹考略及任上所作诗考异》,《湖南科技学院学报》32022年第2期。

郭殿忱《邯郸唐才子司空曙考略与其诗考异》,《邯郸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郭殿忱《唐人题〈古意〉诗异文校考——以〈唐诗品汇〉为中心》,《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郭发喜《《江南逢李龟年》作者问题新证》,《云梦学刊》32022年第3期。

郭梅《走在“浙西唐诗路”上的“田园诗”群》,《博览群书》2022年第3期。

哈雪英《世说人物形象在唐诗中的接受与重构》,《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海滨《论白居易们的文化矛盾心态——以唐诗表现西域器乐审美意味为例》,《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韩宁《“诗以诗传”与唐诗经典化路径——以杜甫与崔涂〈孤雁〉诗的传播为例》,《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郝若辰《从“鹤膝”到“上尾”的概念错置:杜甫律诗四声递用说献疑》,《中华文史论丛》2022年第3期。

何蕾《唐诗中的“胡”“夷”之别》,《学术交流》2022年第3期。

洪迎华《论唐代士人的恋京心态》,《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33-14

侯本塔《借诗颂古:云门宗颂古诗征引唐诗资料辑释》,《宜春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侯飞宇,丁放《从《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看金圣叹对温庭筠七律诗的选评》,《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胡可先,林洁《新出墓志与杜牧研究》,《图书馆杂志》12022年第5期。

胡可先《杜甫入蜀诗的艺术表现》,《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

胡可先《李白诗中的西域风光》,《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5期。

胡可先《唐代湖州钱氏文学世家述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2022年第5期。

胡可先《西陵·渔浦: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胡明柯,张中宇《王勃诗在明代的接受起伏——以诗选和诗评为考察中心》,《宿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胡明柯《明代宋之问诗接受研究——以明代唐诗选本为考察中心》,《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胡菀楠《浅谈琵琶作品《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技法特点与情感内涵》,《戏剧之家》2022年第12期。

胡旭,万一方《杜甫“颇学阴何苦用心”考论》,《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

黄立一《唐诗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黄琪《盛唐“兴寄”“兴象”范畴中的诗歌体制实践和诗歌功能观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黄人二,童超《“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之“却”字解》,《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黄晔,薛任琪《湖北唐诗之路背景下的孟浩然诗歌旅游开发》,《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贾兵《《忆昔二首》写作时地考》,《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

简圣宇《中国传统意象理论在隋唐五代的拓展和深化》,《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蒋寅《李杜优劣论背后的学理问题》,《文学遗产》2022年第1期。

景遐东《唐代山水诗与隐逸诗中的若耶溪》,《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50-5

况晓慢《李商隐古文思想内蕴及对其骈文写作之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雷恩海《韩愈《石鼓歌》:元和中兴的先鸣之声》,《名作欣赏》2022年第1期。

雷正娟《明代唐诗选本中孟浩然诗的接受起伏及其原因》,《湖北文理学院学报》32022年第10期。

(木萧)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编纂的政治意识——兼论其成书年代》,《开封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李宝龙,郭柏彤《李白对高丽王朝诗人及其汉诗创作的影响》,《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李超,郝继东《论唐诗中的“思”有“哀愁”义》,《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李朝军《唐宋诗歌灾害书写的沿革与异同》,《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李丹婕《杜诗中的“杂虏”与“杂种”新诠——兼释“九姓胡”的内涵》,《中华文史论丛》,1472022年第3期。

李芳民《杜甫“致君尧舜”政治理想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李芳民《杜甫晚年的家国情怀与诗歌艺术创新——以寓居夔州之初的诗歌创作为中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李飞跃《唐诗格律的统计分析及问题》,《文学遗产》2022年第5期。

李浩《“园林诗”范畴的史实与学理新说》,《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李丽黎《论儒家思想对杜甫诗歌的影响》,《文化学刊》2022年第4期。

李梦林《《唐诗三百首》中的江南风物与士人情怀》,《新纪实》2022年第1期。

李谟润《佛寺与浙东唐诗之路》,《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李沛媛《论高棅《唐诗品汇》的唐诗观》,《新纪实》2022年第3期。

李文琳《从唐宫仕女画管窥唐代女性的审美风尚》,《艺术品鉴》2022年第1期。

李小山《试论郑谷诗歌的末世文人心态及艺术表现》,《河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

李雅静《早朝大明宫唱和诗的传播与接受》,《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李岩《域外接受与变革:朝鲜朝唐宋诗之辨审美趋向探析》,《文学评论》2022年第4期。

李有林《《寄韩谏议》诗旨新说——以家族墓志披露的韩汯生平为中心》,《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

李煜东《安史之乱初期杜甫行踪的史料生成与建构》,《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47-5

廖明星《明代温庭筠诗接受研究——以明代唐诗选本为中心》,《唐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林素萍《“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与英国山水诗比较及英译研究》,《海外英语》2022年第1期。

刘芳亮《江户时代取材于中国选本的日本所编唐诗选本——以筱崎小竹〈唐诗遗〉为例》,《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年第2期。

刘刚《盛世之盛:大唐文艺复兴》,《文史天地》2022年第3期。

刘火《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纪念白居易1250周年诞辰》,《文史杂志》2022年第3期。

刘宁,魏佳乐《论杜甫的送别诗》,《唐都学刊》2022年第5期。

刘芹《〈全唐诗〉中的江南运河风物书写》,《档案与建设》2022年第2期。

刘青海《论姜夔词对李贺诗的取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刘天骄《论唐代乐工歌妓文化对唐诗创作和传播的影响》,《宜春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刘啸虎,王文昌《略论唐代的“瑟瑟”》,《平顶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刘烨《文化交流与融通:论唐诗中的袈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刘真伦《韩愈、李翱“幽怀”唱和解读()——兼论韩愈阳山心结的郁积》,《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刘真伦《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解读——阳山心结揭秘篇》,《云梦学刊》2022年第4期。

柳国伟,赵旎娜《浙东唐诗之路文化IP形塑策略》,《中国文艺家》2022年第1期。

柳国伟,赵旎娜《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创新实践路径探索》,《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3期。

龙成松《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胡声”——兼论浙东唐诗之路与丝绸之路的交会》,《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7期。

龙野《“吴中七子”的诗学取向与乾嘉诗坛关系探论》,《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6期。165-17

龙珍华《驱疫与救治:唐诗中的疾疫书写》,《江汉论坛》2022年第7期。

龙正华《羌笛意象与盛唐诗歌》,《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5期。

卢盛江,李谟润《初唐浙东诗路的发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陆巳仪《唐诗、宋词中黄昏意象之流变》,《戏剧之家》2022年第11期。

罗漫《文献辨伪的歧路与杜牧〈清明〉的追踪认证》,《江汉论坛》2022年第3期。

罗时进《“卢骆刘张”四杰说的成立及其意义》,《江海学刊》2022年第4期。

罗时进《贞元时代的南北文学集群及其诗风趋尚》,《文学遗产》2022年第1期。

吕家慧《盛世叙事:中宗、玄宗朝的龙池书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吕家慧《史学意识与中唐文章观念的新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吕家乡《试论杜甫名篇“三吏”“三别”及其相关评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马丽媛,张倩《美学视角下李龏《唐僧弘秀集》中的审美旨趣》,《芒种》2022年第2期。

马路路,潘百齐《多民族融合与唐诗繁荣的多元格局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2期。

马路路《唐诗之路镜湖客籍诗人行迹与诗作考述——兼论唐人镜湖诗创作动因》,《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马曙明《独寻台岭闲游去——论台州在“浙东唐诗之路”中的意义》,《名作欣赏》2022年第11期。

马旭《宋代集注本对杜甫诗自注的运用》,《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孟令兵《关于王维“禅境诗”诸特征之跨文化比较研究——基于王维、松尾芭蕉及海德格尔诗作的对比分析而论》,《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

米彦青《唐代北部边境地带诗歌意象的生成与表征》,《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莫砺锋《杜荀鹤的《春宫怨》是恶诗吗?》,《古典文学知识》,2252022年第6期。

莫砺锋《李白《清平调三首》是美是刺?》,《古典文学知识》,2202022年第1期。

莫砺锋《罗隐七律的成就及其在唐末诗坛上的地位》,《文艺研究》22022年第4期。

莫砺锋《射猎诗中的盛唐气象——读王维〈观猎〉札记》,《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3期。

莫砺锋《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中国民族》2022年第2期。

莫砺锋《一样幽艳,两般哀怨——读李贺〈苏小小墓〉与白居易〈真娘墓〉》,《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4期。

木斋《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朴哲希《论性情说与朝鲜古代“唐宋诗之争”的演变》,《浙江学刊》2022年第5期。

亓娟莉《两首涉董庭兰唐诗补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钱垠《唐诗中的“洞庭波”意象考察》,《名作欣赏》2022年第11期。

钱志熙《李白与佛教思想关系再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2期。

钱志熙《略论李白游仙诗体制类型及渊源流变》,《文学遗产》22022年第4期。

乔壮《安史之乱中杜甫北上行迹考——兼论延安杜甫崇祀的文化意义》,《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秦缘《唐代琴歌的美学思想探微》,《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邱晓《诗中有神:试论杜诗“大水”意象的神话色彩和原型意味》,《人文杂志》,2022年第1期。

任映雪《论杜牧诗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写作手法及艺术特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尚永亮《唐代忠、万二州贬流官考》,《长江学术》2022年第2期。

沈儒康《卢汝弼《边庭四时怨》在日本的经典化》,《保定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慎泽明《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黄河文化传播研究——以唐诗黄河意象为例》,《新闻爱好者》2022年第1期。

施妍《从自然地理到人文观照——唐诗中的黄河书写》,《平顶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石云涛《诗家与僧家的因缘——唐诗中佛寺上人房()书写》,《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6期。

石云涛《唐诗中的开元盛世——兼谈后世诗人对姚崇的肯定和颂扬》,《中原文化研究》,102022年第3期。

史美珩,史莫野《白居易诗歌多元兼容的哲学思想及启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宋雪雁,霍晓楠,刘寅鹏,邓君《数字人文视角下〈全唐诗〉贬谪诗人的时空轨迹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22年第7期。

苏铁生《论金元人对杜牧及其诗文的接受与传播》,《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隋雪纯《论虎关师炼《〈济北集〉对杜甫的接受》,《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66-7

孙少华《杜甫〈壮游〉的“逆向阅读”与其“前文本形态”蠡测——兼论解读文本的一种可能》,《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6期。

孙绍振《李白的笑对人生与杜甫的歌哭血泪》,《语文建设》2022年第2期。

孙祥,张铭《从唐诗中寻迹西域乐舞的孑遗美》,《艺术评鉴》2022年第7期。

孙欣欣《明嘉靖《全唐诗选》的诗学理念》,《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覃聪《重探杜甫天宝七载前后行迹及心态——以“奉赠韦济”三诗为切入点》,《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谭子玮《《入蜀记》称引唐诗考论》,《滁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唐芸芸《清代唐宋诗之争中宋诗代表及唐宋源流脉络的确立》,《学术界》2022年第9期。

田竞《清人引赋注义山诗考论——以朱鹤龄、程梦星、姚培谦、冯浩四家笺注为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01期。

田苗《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2期。

万伯江《盛唐诗人群体的构成与分野》,《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

汪伟《“芭蕉不展丁香结”——论唐诗中的“去芭蕉”现象》,《新纪实》2022年第2期。

王成《朝鲜杜诗论评与杜诗学研究——以左江《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为中心》,《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

王川《唐诗中“酒家胡”与“胡姬”文化》,《文史杂志》2022年第1期。

王东峰《〈分门集注杜工部诗〉的版本、瑕疵与价值》,《图书馆研究》2022年第5期。

王飞《〈五盘〉小考》,《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王红霞,刘佳敏《古代朝鲜文人李光接受杜甫的原因探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王红霞,姚舒月《陈子昂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王建勇《白居易的佚诗〈麻姑山〉》,《读书》2022年第2期。

王琳,严明《“湖苏芝”对朝鲜王朝诗风转变的关键作用辨析》,《东疆学刊》2022年第4期。

王启才,张可《唐诗征引《吕氏春秋》典故论辑》,《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王汝虎《杜诗注释学中的形式批评理论及其意义》,《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王帅,王红蕾《杜诗“法华三车喻”钱笺辨议》,《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王天孜《唐朝的生活美学》,《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第4期。

王向峰《杜甫诗情的人民性与时代感应》,《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王晓平《《赵志集》疑义试解——兼论中国典籍日本古写本精读》,《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王笑莹,柏红秀《论中唐听乐诗的叙事开拓》,《江淮论坛》2022年第6期。

王馨雨《杜甫亲情诗的日常化书写及其对宋诗的影响》,《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王雅娴《“诗中有画”——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析论》,《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

王雨墨,杨雨,李哲《〈全唐诗〉渭桥意象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

王悦《论杜甫诗歌对民众身体疾苦的观照——以 “骨”意象为例》,《文化产业》2022年第2期。

王赟《唐朝“风骨”诗学观的发展历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王志鹏《诗人杜甫的理想情怀与现实困境——以秦陇诗歌为中心》,《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魏家海《杜甫题画诗宇文所安翻译中的文化形象重构》,《中国翻译》2022年第3期。

魏娜《唐代诗歌自注发展轨迹探赜》,《殷都学刊》32022年第3期。

魏文强《杜甫在花鸟题材题画诗中的美学主张》,《艺术评鉴》2022年第2期。

吴春怡《唐诗中白帝城文学景观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吴刚《杜甫民族观及其对少数民族诗人影响研究述评》,《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吴怀东,潘雪婷《“宁诎青莲而奉少陵”——论梅鼎祚《唐二家诗钞》对李、杜的认识》,《滁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吴晋邦《杜牧七律拗峭风格新论》,《文学遗产》42022年第6期。

吴俊辰《灯火阑珊处的古典诗传统——20世纪30年代晚唐诗热对现代诗创作的启发》,《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4期。

吴淑玲《驿路唐诗边域书写中的中原中心叙事》,《中原文化研究》02022年第5期。

吴夏平《神人之间:晋唐桃源形塑与流变》,《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伍飘洋《“虚摹”:明清批评家对杜诗艺术的发掘》,《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4期。

肖瑞峰《唐诗之路视域中的贺知章》,《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谢璐阳《论〈蜀相〉异文“丞一作蜀”的来源与性质》,《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谢慕沙《李商隐〈锦瑟〉〈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新笺》,《文史杂志》2022年第1期。

谢琰《长安经验与李白后期诗歌的自叙模式》,《文艺研究》2022年第4期。

辛鹏宇《唐诗中的禅学底蕴以月亮和飞鸟的经典意象为例》,《中国宗教》2022年第4期。

徐婉琦,沈文凡《开阖排宕,抑扬纵横——论杜甫排律的诗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022年第6期。

徐子娴《〈阁夜〉新解》,《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5期。44-5

杨成凌《晚唐选家对元稹诗歌的审美接受》,《新纪实》2022年第2期。

杨代欣《刘咸炘的《风骨集》《风骨续集》和《风骨集评》(上)》,《文史杂志》2022年第5期。

杨晖,张瑞钰《李重华的唐诗宋诗论》,《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杨会敏《论朝鲜朝末期文人金泽荣对杜甫诗歌的接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杨景龙《李白对唐代之前中国诗歌抒情传统的继承与超越》,《河北学刊》2022年第6期。94-10

杨丽萍《李梦阳仿作《秋兴八首》及其文学史意义》,《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杨慕文,刘玉梅《唐诗漫画的多模态功能文体分析框架》,《中国外语》2022年第3期。

杨胜宽《“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杜甫在严武幕府的心境、处境与作为》,《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杨恬,张中宇《明代刘禹锡诗歌接受研究——以唐诗选本为考察中心》,《平顶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杨为刚,杜婷《试探“扶桑”意涵在唐诗中的流变——以杜甫和李白诗歌为中心》,《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85-9

杨晓霭,王震《杜甫和李商隐的“黄昏”》,《古典文学知识》,2222022年第3期。

杨衍亮,邱美琼《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的唐诗研究述论》,《老区建设》2022年第1期。

杨玉锋《两京巡幸与京洛唐诗之路》,《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俞宁《“狂的改样”——论杜甫的寓身认知与〈夜归〉诗的风格》,《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袁行霈,曾祥波《探寻诗境的入口》,《读书》2022年第6期。

岳进《诗画互文与“孟浩然灞桥风雪”意象的美学转换——从〈孟浩然骑驴图〉到〈灞桥风雪图〉》,《艺术评论》2022年第8期。

查金萍《“杜韩”:从并提到并称》,《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张驰《唐〈常远墓志〉释考——兼补〈全唐诗〉一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张丹阳《杜甫文儒身份意识之形成和嬗变探析》,《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5期。

张风塘《中国画观点视野下的诗意画演变过程》,《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1期。

张焕忠《《唐诗三百首》中的奉和应制诗》,《黑河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张锦辉《官服·仕宦·心态——论白居易的官服书写》,《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张灵慧《大唐之声:唐诗中的鼓声书写》,《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张梦锦《论唐诗对杨贵妃的书写及其诗史价值》,《汉字文化》2022年第1期。

张其秀《杜甫、严武“睚眦”问题覆议》,《唐都学刊》2022年第5期。13-1

张起,邱永旭《杜甫华州去官是弃官还是流放?》,《中州学刊》,3112022年第11期。

张维薇,李广志《日籍客卿朝衡与李白交往考释——以相关诗文及和歌为中心》,《唐都学刊》2022年第6期。

张雨晨《论《小仓百人一首》和“唐诗”中的芦苇诗歌》,《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张岳林,韩子谊《唐诗中的黄山形象》,《皖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张云云,储冬叶《唐诗中的“刀光剑影”》,《汉字文化》2022年第1期。

张震英《论姚合、贾岛诗歌清新奇峭之美学风格》,《广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张正《胡震亨《杜诗通》析论》,《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年第4期。

张忠纲《皮日休、陆龟蒙学杜与“吴体”之谜》,《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

赵亮,周超,于爱民,吴越《唐诗中“望”字视觉空间的意境探析及在地性分析——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例》,《建筑与文化》2022年第3期。

赵新哲《何时更得曲江游——试论杜甫的曲江书写》,《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赵谞鹏《从〈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看杜甫对道家的态度》,《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周凤莉,尹英杰《唐诗中的丝缕意象》,《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周凤莉《唐诗曲线美意蕴探究》,《名家名作》2022年第1期。

周衡《论姚合五律诗的写作程式及其生成》,《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3期。

周玉华《王夫之对柳宗元诗歌接受情形探究——以〈唐诗评选〉为考察中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朱家英《李贺不写七言律诗?——简谈《南园十三首》的形成问题》,《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3期。

诸佳怡《杜甫曲江诗政治内涵发微——以名物为中心》,《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佐藤浩一《从对仇兆鳌的毁誉来看〈杜诗详注〉的价值》,《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宋代诗学

常崇桦《“三远法”与北宋诗僧仲殊的都市风情词》,《昌梁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巢彦婷《“放翁诗无长篇说”发微——兼论陆游古体诗的文体特征》,《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陈才智《苏东坡眼中的白乐天以徐州为中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陈斐《〈天地间集〉赵宋遗民的另一部“心史”》,《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陈修圆《时与空的编织论苏轼黄州诗的时空设计》,《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陈序《饮食 审美 哲思——杨万里饮食诗歌微探》,《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陈宇、 汪俊陈《世隆编纂诸书僞作说质疑》,《宋代文化研究》第28辑,线装书局2022年版。

陈雨星《宋人张咏〈新市驿别郭同年〉之“新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年第4期。

陈越、卞东波《与少陵诗史同条共贯——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所载史事发微》,《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程刚《“心为太极”与邵雍诗歌中“狂”“闲”“乐”的生命境界》,《北方论丛》2022年第2期。

程杰《“淤荫”何谓宋楼璹〈耕织图·淤荫〉相关诗歌、绘画与农学问题》,《江海学刊》2022年第2期。

邓莹辉、罗帅《“新学”语境下的宋代昭君诗以王安石《明妃曲》二首为例》,《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丁玎《两宋之际政局纷争下的叶萝得》,《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丁沂璐《北宋边塞诗的军储保障与重农思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董烁《宋词“卖花声”流变与审美价值探微》,《江西社会科学》 2022年12期。

范子烨《凌濛初套印本〈陶靖节集〉宋人批语辑考》,《学术交流》2022年第7期。

方舒雅《转向与超越北宋诗学语言观念下的“换骨夺胎”》,《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

费君清,楼培《从戴复古“不甚读书”的争论看南宋诗风的演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符继成《唐宋文化转型与柳词新变的生成及扩散》,《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2期。

高琰明《〈诗馀画谱〉中东坡词的图像诠释》,《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巩本栋《“词林之弘璧,艺苑之玄珠”——略谈〈古文真宝〉的评价问题》,《光明日报》924日第11

巩本栋《辛弃疾何以“胸中今古,止用资为词”》,《名作欣赏》2022年第28期。

顾宝林《欧阳修扬州地域的诗歌书写与创作企向》,《国学学刊》2022年第2期。

韩元《凡物皆有可观苏诗中的“以俗为雅”》,《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3期。

侯本塔《论临济宗思想与宋代咏物诗的新变》,《荆楚学刊》2022年第2期。

胡传志《范成大与金接伴使田彦皋交往考》,《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胡楠芳《瓜步风景书写的变迁:从南朝至南宋》,《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胡秋妍《“遍”的音乐内涵与词体相关形态生成》,《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黄金灿《从诗韵视角看“诚斋体”的生成路径》,《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2期。

黄金灿《音韵与气韵宋代韵书的文化意涵》,《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黄文翰《北宋云门怀深的生平与净土诗创作》,《法音》2022年第2期。

康倩《苏轼题画诗中的桃花源》,《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李贵《汴京气象宋代文学中东京的声音景观与身份认同》,《学术月刊》2022年第1期。

李俊标、朱新月《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三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1期。

李舒宽《宋代诗学句法论视阈下的“健”》,《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3期。

李腾焜《张炎北游南归事迹新考——兼论与其词学的关系》,《文学遗产》2022年第2期。

李雪《论方回诗论中的“奇”观念》,《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55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李刚《宋代诗学话语“中的”与“走盘”义理发覆》,《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55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李雅静《宋诗中负暄书写及其诗学意义》,《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

梁思诗《宋诗中的种植书写与士大夫精神内蕴》,《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林雨鋈《陆游接受史上的清代“第一个读者”及其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林雨鋈《由杜入陆——张谦宜对陆游诗学的解读与接受》《中国诗学》第3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

凌丽《论张孝祥词中之“冷”》,《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刘炳辉《陆游〈剑南诗稿〉中的岁时诗与南宋民俗》,《贵州文史丛刊》2022年第2期。

刘驰《南宋词人卢祖皋生平及词作编年考》,《词学》第48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月。

刘锋杰《两种文学原道观朱熹与刘勰比较论“文以载道”再评价之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刘学《〈乐章集〉的编撰与用乐继承——基于乐章渊源的考察》,《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刘俞廷《宋代的食蟹风尚与文学书写》,《东南学术》2022年第2期。

刘月飞《论陈与义的诗学渊源——以《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为中心的考察》,《中国诗歌研究》第2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罗墨轩《陆游海棠书写的双重面相与奉祠心态——兼对“祠官文学”概念的补充》,《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马俊铭《论杨万里〈退休集〉景物诗中的主体凸显——诚斋晚年诗歌新变的一种考察》,《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马里扬《徐益藩批校〈淮海长短句〉笺记》,《词学》第48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月。

马莎《〈少年游〉词事演变考论兼论周邦彦“风流词客”形象之嬗变》,《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马自力、赵秀《苏轼任扬州知州的日常世事与审美超越》,《求是学刊》2022年第1期。

彭国忠、刘泽华《本体、文体与主体黄庭坚的词学理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彭文良《点校本〈苏轼诗集合注〉缺误补正》,《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21期。

钱锡生《后世词人笔下的常用稼轩词意象》,《光明日报》2022214

庆振轩、周欣媛《苏轼“说诨话”的传播创作及文化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邱美琼、杨操《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辛弃疾词研究》,《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邱阳《辛弃疾与陈亮交游考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萩原正树、 靳春雨《和刻本〈事林广记〉中所见宋词——〈全宋词〉未收〈迎仙客〉词六首》,《词学》第47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月。

裘江《〈蔡宽夫诗话〉为叶梦得作献疑》,《文学遗产》2022年02期。

任永刚《论方回对老杜派的诗歌批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沙红兵《论苏轼的“物我平等”思想与诗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商宇琦《陆游入幕行实考辨》,《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1期。

沈松勤《论“周姜体派”》,《文学遗产》2022年第1期。

宋皓琨《北宋诗与史的离合与蜀汉正统倾向》,《中国诗学》第3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

宋秋敏《宋南渡后岭南词坛的地域书写及其审美意蕴》,《中国诗学研究》第21辑,凤凰出版社2022年版。

孙克强《千年词学史上的柳词批评述论》,《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孙利政《苏轼佚诗辨伪一例》,《中国诗歌研究》第2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孙宗英《〈六一诗话〉中欧阳修和梅尧臣诗学观的“错位》,《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59

陶风风《〈晁无咎词〉版本及相关问题考核》,《保定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陶文鹏《论辛弃疾词意象的创新性和交融性》,《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期。

汪超《论曾巩诗歌的景观审美与身体感知》,《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汪超《试论柳永词的文本重复及其传播效果》,《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王倩、赵蔗洋《〈四库全书〉本〈古今岁时杂咏〉考辨》,《中国诗学》20223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

王卫星《论唐宋词调中的参差对》,《词学》第48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月。

王卫星《宋词新风柳永长调论析》,《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王馨鑫《南宋词人吴文英家世补论——从新发现翁逢龙传记资料谈起》,《词学》第47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

王友胜《宋诗视域下的周敦颐人格精神及其范式意义》,《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王兆鹏,肖鹏《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现场勘查与历史钩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王兆鹏、齐晓玉《宋代诗文词作者的层级与时空分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王兆鹏、王友胜、阮忠《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光明日报》2022514日版

韦春喜、吴博群《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2期。

吴承学《〈沧浪诗话〉与宋代理学》,《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

吴娟《两宋别集合刻考论——兼谈别集合刻与文学的交互关系》,《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谢永芳《论宋词效体与和韵前代名家词》,《中国韵文学刊》第1期。

辛亚民《聊验天心语默间张载诗歌的易学底色》,《光明日报》2022419日版。

徐涛《论欧、梅“诗骚观”的差异及表现》,《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徐小洁《朱熹《诗集传》对明代朱谏《李诗选注》的影响》,《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徐莺《燕居与焚香宋代士人的鼻观与修身》,《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许家星《朱子四书学中的诗学》,《光明日报》2022418

杨传庆《词学史上的东坡艳词批评》,《文学遗产》2022年第4期。

杨海龙《宋代集杜诗的递嬗历程及其诗学阐释》,《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

杨景春,刘亚珍《从苏轼诗词里的菜园描写看其躬耕思想》,《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杨森旺《南宋诗悟观的三个维度》,《长江学术》2022年第2期。

杨一泓《北宋运河时代语境下汴水的新书写》,《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2期。

杨玉锋《〈全宋诗〉补遗成果与宋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第3期。

姚逸超《论苏轼及其门人对柳永新调的接受》,《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尹波、郭齐《旧题朱熹〈训蒙绝句〉〈性理吟〉之作者考辨》,《文艺研究》2022年第5期。

尹子豪《宋诗惶恐滩意象的形成和发展——兼论中国古代诗歌地域意象的发展规律》,《宋代文化研究》第28辑,线装书局2022年版。

郁玉英《诗词离合视野下的朱敦儒词之嬗变及其词史意义》,《词学》第47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月。

昝圣骞《新声何以多成僻调——〈乐章集〉创调特征与词史接受透视》,《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张春晓《从文学题咏到政治文化范本——〈世彩堂集〉成书、进献和传播考论》,《文艺研究》2022年第8期。

张峰《佛禅诸趣——黄庭坚《演雅》内涵再探》,《中国诗学》第3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

张福清《〈苏辙诗编年笺注〉补正》,《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张剑《方志文献的若干问题与对策浅探以宋人诗歌为例》,《中国地方志》20221期。

张剑《梅尧臣诗体诗论析疑》,《文学评论》2022年第2期。

张隽、黄擎《从“蛮夷渊薮”到“富庶上国”——论唐宋文人对福建书写的嬗变》,《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张立荣《北宋后期江西诗派七律诗风论析》,《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12期。

张梅《典故类聚辛词独特的叙事写心之法》,《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张明华、张玲《论欧阳修《采桑子》鼓子词的体制和创作动机》,《中国诗学》第3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

张培锋《宋代士大夫宗教信仰的文化属性》,《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张鹏飞《“陶渊明接受”视域下司马光与“宋调”的离合》,《文化与诗学》第3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张硕《作为“诗人”的晚宋临安高僧——宋僧居简〈送高九万菊涧游吴门序〉考论》,《中国诗学》第3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

张振谦、谭智《宫观官制度视野下的陆游诗文创作》,《中国诗学研究》第21辑,凤凰出版社2022年版。

赵惠俊《代言与自我之间:柳永羁旅慢词程式化结构的类型、渊源及词情归属》,《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赵惠俊《南宋士大夫的退居词与朱敦儒〈樵歌〉——苏辛之间的另一重路径》,《词学》第48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月。

赵惠俊《南宋中兴诗人的清简仕宦心态与山林之诗——以楼钥添差台州通判任上的文学活动考察为中心》,《中国诗学研究》第21辑,凤凰出版社2022年版。

赵惠俊《宋词本事的失真》,《光明日报》2022214日。

赵鑫《自然意象的回归与江西诗法的转变》,《文学遗产》2022年第2期。

赵语晨《稼轩词〈论语〉接受的独特性》,《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曾祥波《〈仇池笔记〉的成书来源及其价值——以明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为切入点》,《文学遗产》第2期。

郑斌《论宋人对林逋及其咏梅诗的接受》,《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1期。

郑斌《南宋浙江乌伤四君子考论》,《安康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郑慧霞《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本义探微以“吴音”为考察中心》,《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郑鑫、李静《朱敦儒〈樵歌〉的填词选调及其声情》,《词学》第47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月。

周剑之《曾巩诗歌的溪山佳兴与自然观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周剑之《花担上的帝京宋代卖花诗词的都城感知及文学意蕴》,《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

周子翼《〈后山诗话〉考辨》,《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朱新亮《玄言诗的蜕变宋代哲理诗的艺术实验》,《学术界》2022年第4期。

朱迎平《陆游或爲庶出的推想——从〈祭鲁国太夫人文〉谈起》,《新宋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朱子良《从古代文学嘲谑传统看陆游自嘲诗创作》,《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诸葛忆兵《论陆游艳词情诗之同调》,《江淮论坛》2022年第2期。

左志南《苏轼诗歌佛禅静观思维运用特点的叙事学解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辽金元诗学


陈贝、高林广《元初东南文士的复古思想及其现实指向——以戴表元为中心》,《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陈小辉《〈全宋诗〉与〈全元诗〉同名诗人误收考》,《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崔悦、辛昕《论元好问的东平诗》,《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狄宝心、赵兴华《元好问词作年考辨五则》,《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狄宝心《边元鼎诗之心灵纠结历程及迥异宋诗的特色渊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董守轩《金代文人咏茶诗研究》,《农业考古》2022年第5期。

杜春雷《稀见元人总集《武夷诗集》考论,《版本目录学研究》2022年刊。

多洛肯,李连旭《文学交融下的金元女真族文人群体刍议》,《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范梦玮《我国传统题画诗的艺术性研究——以元好问题画诗为例》,《名作欣赏》20229月刊。

冯柯桢《元好问寒食诗的意象创造与运用》,《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付阿敏《元代宫词研究》,延安大学。

高攀《从“桃花源情节”看元末明初士人心态———以〈剪灯新话〉为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26月。

郭庆财《宋元之际的“方氏合族”与方回的诗歌宗派观》,《安徽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贺筱颖《“英气”与“和气”并长金人王若虚对苏轼文风再认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胡传志《论金元文人题咏杨邦基绘画的诗歌》,《安徽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胡钰乔《宋元时期的诗歌发端理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

贾祎航《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对刘琨的诗歌批评》,《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李文胜《论元代清官及文学书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李文胜《论元代文人的征诗现象》,《学术界》2022年第11期。

刘嘉伟《多元文化的交融色目诗人丁鹤年的文化底蕴新探》,《中华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

刘露露《试论郭熙〈林泉高致〉在金代的流传及影响》,《美术观察》2022年第3期。

刘晓《张弘范诗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马颖杰《以性情为旨归元代雅集序体现的诗学精神》,《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1期。

蒙翔《略论元代馆阁文人“送诗”创作》,《青年文学家》20228月刊。

孟亚州《元人杜本诗歌创作刍议》,《名家名作》2022年第5期。

牛贵琥《元好问“以诗为专门之学”金代诗人身份独立的标志》,《名作欣赏》20223月刊。

邱江宁《南北融合与元代文坛格局的建构》,《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邱江宁《西域作家对元代文风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邱江宁《元朝的内亚特征与元代文学研究的路径》,《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任永刚《试论方回诗歌批评的标准及特征》,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宋巍、张亚楠《论金代诗人周昂的诗学观及其诗歌创作》,《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宋亚文《元代天台诗人曹文晦隐逸思想探微》,《天中学刊》2022年第2期。

隋宇晴《贡性之诗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王欢欢《王旭山水诗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王嘉宸、辛昕《论刘秉忠题画诗的归隐情怀》,《美与时代》2022年第1期。

王嘉宸、辛昕《论王恽题画诗的慕陶情结》,《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年第8期。

王嘉宸、辛昕《元初北方馆阁文人上京纪行诗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王嘉宸《论王恽的飞禽走兽题画诗》,《文化学刊》2022年第6期。

王嘉宸《论元好问的寒食诗》,《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王嘉宸《王恽题人物画诗的研究》,《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王猛《元代“诗史”说考论》,《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5期。

王锐《完颜允恭〈赐石右相琚生日之寿〉创作时间考》,《名作欣赏》20228月刊。

王昕《一代诗集整理的经验——读〈新编全金诗〉》,《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王子瑞《清俊和融——元初名臣程钜夫的题画诗风》,《平顶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武鸿锐《遗山词题序与词之破体》,《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武君《论元末文人“崇陶”与“学陶”》,《阴山学刊》2022年第1期。

武莉《金太子完颜允恭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

辛昕《元初北方诗坛的慕陶之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2

徐艳丽《郝经乐府诗辑考及其乐府诗创作研究》,《山西师大学报》2022年第6期(11月)。

晏选军、韩旭《元明易代之际杨维桢与高启的差异性评价考述 》《浙江学刊》2022年第3期。

杨万里《元好问的绘事游艺实践与诗画同宗观念》,《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杨欣《耶律楚材西域诗论》,《牡丹》2022年第8期。

杨梓英《戴表元诗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查洪德《元代中后期诗风转变中的萨都剌》,《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张奥《金代的诗经接受研究》,河北师范大学。

张建松《元代少数民族咏水诗歌中的心灵抒写》,《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张建伟、张志杰《近三十年元人编选元代诗文总集研究综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张建伟《北方文学家族与元代文学》,《临沂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

张建伟《元代诗人的流布与文学格局的新变》,《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

张晶、王永《赋诗与讽谏辽代契丹诗人创作的文化功能》,《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张静、裴兴荣《论元好问题画诗中的情与理》,《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张静楠《方回瀛奎律髓的唐宋诗观》,宁夏大学。

张瑞杰、李燕《论元好问易代出处对清初山西诗人的影响》,《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6月)。

张勇耀《金元之际“蜀汉正统”论的文史演进与南北汇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

张勇耀《金元之际的汴京书写与文化记忆》,《中州学刊》2022年第10期。

张勇耀《金元之际的汉唐情结与文史建构——兼论“金源氏典章法度几及汉唐”说的虚实》,《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

郑佳荣《元朝对外出使诗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

周钰《论元人张宪的乐府诗歌创作》,《名作欣赏》20225月刊。

邹春秀《完颜亮之死与宋金文人的创作》,《名作欣赏》202211月刊。

左东岭《元末明初和陶诗的体貌体征与诗学观念——浙东派易代之际文学思想演变的一个侧面》,《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



明代诗学

艾冬景、郭万金《心学哲思下的诗情关怀王阳明诗歌态度论》,《北方论丛》2022年第2.

安家琪《<白沙先生诗教解>的文本形态及其诗学观念》,《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

安家琪《魏阙江湖中晚明“布衣权”的可能及其文学史意义——以布衣山人与朝中官员的关系为视角》,《苏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2.

曾海军《重估王阳明“心外无物”论的价值——读丁纪《<鹅湖诗与四句教>所思所得》,《天府新论》2022年第6.

陈刚《公安派的奇人观及其文学姿态之生成研究》,《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1.

陈娟《论叶朗对王夫之诗学意象思想的阐释》,《船山学刊》 2022年第5.

陈水云《明末清初的词选词派与词统观念的嬗变》,《文学遗产》2022年第5.

陈水云《晚明词坛的推尊唐词与“唐音”复归》,《西北师大学报》2022年第5.

陈勇《王夫之诗学批评观与<庄子>“朝彻”之境》,《文学遗产》2022年第1.

代亮《清初诗坛对竟陵诗派的回护——兼论清初诗学对中晚明诗学的承继》,《文学遗产》2022年第1.

多洛肯《明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叙论——中华文学交融一体的历史缩影》,《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第2.

高益荣、刘爽《秦藩宗室“青门社”与晚明诗坛的互动与融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2.

何林军《王夫之的苏轼阐释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特殊个案》,《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4.

胡诗黎《王夫之诗论中的镜喻》,《船山学刊》2022年第1.

贾飞、王慧《王世贞与李攀龙的文学交游》,《语文学刊》2022年第5.

贾飞《论“乐府变”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衡估》,《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2.

蒋振华、王啸然《张三丰诗歌“灵性”说及其与明代“性灵”说之关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1.

金建锋《论明末诗僧释明河的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意义》,《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2.

康琳悦《“盛唐”与“自悔”的误区王世贞诗论书写轨迹的再审视》,《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22.

李秉星《钱谦益“香观说”中的感官隐喻与明诗批评》,《文学遗产》2022年第1.

李程《明诗总集编撰与清代诗学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8日版.

李舜华《从复古、性灵到会通刘汤论乐与隆万间文学思潮的嬗变》,《文学评论》2022年第3.

刘爱丽《<国朝畿辅诗传>之编纂特点与陶樑的诗学主张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

刘英波《明代政治文化与仕宦文人的贬谪命运》,《宁夏大学学报》2022年第2.

乔光辉《瞿佑宣德三年南还再探——以<乐全诗集>为中心》,《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1.

渠嵩烽《东林学人高攀龙拟陶诗刍论》,《湖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3.

沈松勤《明清之际的词统建构及其词学意义》,《文艺研究》2022年第6.

史海新《董其昌与明清文学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2022年第4.

苏利海《李贽的“大人”之学与“快乐”诗学——兼议李贽诗学的“现代性”特质》,《晋阳学刊》2022年第4.

孙学堂《“前后七子”并称与“前七子”塑造之完成——以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为重点》,《文史哲》2022年第4.

孙学堂《康海落职与“前七子”的初步塑造——关于弘、正复古思潮的一个原发性问题》,《文学遗产》2022年第2.

谭德兴《何景明奉使南方的诗文与创作心态》,《河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2.

汤志波《论沈周的交际身份与诗学宗尚》,《苏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5.

田明娟《明晚期文学复古活动中心及话语权力的空间转换》,《浙江学刊》2022年第3.

王春翔《嘉靖前期“六朝初唐派”商榷——兼辨析“为初唐者”》,《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

王珏《黄宗羲“诗史相表里”思想论析——史学本位的考察》,《史学史研究》2022年第1.

王立增《古乐想象与文学呈现明代乐府诗的复古和新变》,《中州学刊》.2022年第10.

王茜《开放的本文“情景交融”中的“身—心—物”三维关系》,《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2.

王天觉《论明人的唱和诗体观念——以唱和诗集序跋为中心的考察》,《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2.

王廷法《晚明禅林诗禅关系的重构与援儒入禅的诗学转向:以吹万广真为中心》,《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2.

王婷《嘉靖时期中央上层文官对复古风气的审察及文学秩序的构建》,《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2.

王新芳、孙微《河朔诗派的先声刘荣嗣<简斋先生诗选>考论》,《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1

王逊《晚明诗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反思》,《福建论坛》2022年第3.

王逊《现代学人视域下的诗学晚明及其研究路向》,《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5.

温世亮《胡直“神韵”说的心学因缘及诗学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2.

夏秀《陈子龙论“温柔敦厚”——兼论中国古代范畴阐释中的“既/又”思维模式》,《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

徐隆垚《许学夷<诗源辩体>的理论资源》,《文学遗产》2022年第2.

徐隆垚《许学夷<诗源辩体>编刊始末考》,《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22.

魏刚《传世书画真迹对于徐渭研究的文学文献意义——兼及<徐渭集>未收诗文辑补》,《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22.

颜子楠《模件化的创造力以高启的咏物律诗为例》,《励耘学刊》2022年第2.

晏选军、韩旭《纠缠的经典化评价历程高启诗歌评论的传播与接受》,《中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4.

杨宁宁《“即事生情”与“事之景”——船山诗学中的事件形态》,《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2.

杨遇青《晚明诗学中的主体质素论述及其演生过程——从李贽的“二十分识”到公安派的尚趣重学》,《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第4.

叶晔、魏柔嘉《王世贞<乐府变>本事新说》,《浙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8.

叶晔《女性词的早期阅读及其历史认识的形成》,《文学遗产》2022年第1.

易兰《明代王粲、刘桢优劣论的转向及其诗学原因》,《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

郁玉英、杨剑兵《论朱敦儒词在元明两代之影响——以选与评之间的关系为中心》,《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

郑斌《明清集句诗籍考补》,《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1.

张建国、许建平《明代“格调说”与清初“神韵说”诗学渊源发覆——以王世贞、王渔洋诗论为中心》,《海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4.

张娜娜《明清易代士人“诗史”书写中的自我建构——以钱谦益为中心的探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

张天琪《论高濂<百花词>创作手法及特点》,《学术交流》2022年第2.

张玉霞、高源《枯柳意象与明遗民诗画中的悲情》,《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4.

章继光《明代诗人陈白沙诗的地位与评价》,《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4.

赵映蕊《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以木公、木增为中心》,《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

郑利华、王婷《<诗源辩体>与明代复古诗学的重新整合》,《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

朱雯《甲申之际的诗史与心史——以方以智<瞻旻>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第6.


清代诗学

毕海林《清代诗人视野下的孙子与<孙子兵法>,《滨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蔡伦《清代诗人凌泰封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曹明升《清代词学中的性灵说——一种“非主流”词学理论的生存状态与词史错位》,《文学遗产》2022年第5期。

陈谙哲,李静《官方批评转向与文体接受差异——明清小说中的杨维祯其人其诗》,《明清小说研究》2022年第4期。

陈灿彬《嘉兴后学与朱彝尊诗注的再生产》,《文献》2022年第2期。

陈昌强《<全清词·顺康卷>待补词人词作十一家三十二阕》,《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陈国安《论梅村词的开拓与清代学人之词的奠基》,《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陈令君,梁田《节气古诗词的生态话语分析:以郑板桥<七言诗>为例》,《唐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陈明超《马国翰和鸥社诗人》,《走向世界》2022年第8期。

陈圣争,常建香《乾隆帝农业民生类诗歌意蕴探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陈圣争《沈德潜的“遇”与袁枚的“不遇”》,《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4期。

陈腾《退轩抄本<吴梅村先生诗集>考述》,《文献》2022年第2期。

陈腾《吴梅村的八首“佚诗”》,《读书》2022年第3期。

陈雪军《同行切磋,博采众长——从王鹏运两个词社词集看晚清词集的传播与校勘》,《词学》2022年第1期。

陈扬,李茹欣《<人事殊悲>行藏独知——从戴廷栻述怀诗看其遗民情怀》,《名作欣赏》2022年第18期。

陈英姿《<红楼梦>诗学的“清音”研究》,《青年文学家》2022年第18期。

陈玉兰《论王韬诗歌的精神世界》,《文学遗产》2022年第6期。

陈玉婷《清代女性诗歌创作与儒家思想》,《青春岁月》2022年第18期。

陈钰君《从“行止见识”论林黛玉缘何不喜义山诗》,《曹雪芹研究》2022年第3期。

陈政彤《从叶燮<原诗>创作主体论探究咏史翻案诗》,《新纪实》2022年第13期。

程诚《近代词学批评方法及其内涵》,《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程诚《梁令娴与<艺蘅馆词选>,《光明日报》2022613日第13版。

程冲,方盛良《论桐城方氏的杜诗观》,《滁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程刚,杨玉琳《津阪孝绰对清代杜诗学的受容》,《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程景牧《清代诗学的“清空”理论范式》,《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7期。

程莹《清代三家<>的编辑思想——<毛诗>与三家<>的接受为视角》,《池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戴倩《江南文化视域下清代马氏兄弟词研究》,《池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邓芳《论<红楼梦>第十八回探春和李纨诗的归属》,《曹雪芹研究》2022年第3期。

翟屯建《清乾嘉时期女诗人——汪嫈》,《徽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丁小明,尹伟杰《<晚晴簃诗汇>编纂新考——<金兆蕃致曹秉章尺牍>为中心》,《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

丁友芳,周群《王船山诗以达情论的理论特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董雪莲,段伟《明末清初云南传统儒学的复兴与诗坛走向》,《昆明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杜桂萍《现状与反思:清代诗文研究的学术进境》,《求是学刊》2022年第5期。

杜玄图《清代词韵学的建构性特征》,《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5-16

杜玄图《谢元淮“以曲歌词”的时代特质与困境》,《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多洛肯,侯彪《清代蒙古族女性诗人诗歌艺术审美脞说》,《阴山学刊》2022年第3期。

范丽琴《清代福建四种地方诗歌总集编纂始末考述》,《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冯丽蓉《徐继畲诗歌初探》,《汉字文化》2022年第8期。

冯梦娜,冯小禄《刘熙载词学批评方法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冯乾《清代词学中的“雅”与“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冯乾《抒情传统视野下的常州派词学》,《长江学术》2022年第4期。

冯岁平《严如熤<汉南续修郡志>选编清诗探析》,《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冯伊恬《清初词坛唱和与曹尔堪的词风转变》,《新纪实》2022年第2期。

高宁《方维仪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年第8期。

高西北《厉鹗与姜夔词风的异同及其原因探析》,《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高旭东《谭嗣同在新体诗与传统诗之间的徘徊:兼论其绝命诗的被误读歪曲》,《东方论坛》2022年第1期。

高一诺《清初词尊体中破体与辨体之交融——再谈“至常州词派消除破体、辨体矛盾”论》,《牡丹》2022年第16期。

高莹,王峥《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耿宁《馆藏异类毛装古籍的修复研究——以清抄本<百花诗一木堂诗尘>修复为例》,《新世纪图书馆》2022年第1期。

关爱和,孙军鸿《“读我连篇新派诗”:黄遵宪文学论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桂子馨《明清花鸟画及其题画诗的意象研究》,《艺术大观》2022年第20期。

郭超《陈维崧“性情论”诗学思想探论》,《潍坊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郭超《陈维崧<今文选><四大家文选>及其文学史意义》,《潍坊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郭康松,李明欣《用御制文献做“江南”文章——以康熙御制诗总集的编纂为中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郭天骄《袁枚“梅村体”诗歌的仿体与新变》,《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郭薇《清代诗文中的罗浮仙蝶书写及其文化意蕴》,《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年第3期。

郭文仪《离合之间:清代词学视域下的<柳絮词>,《红楼梦学刊》2022年第5期。

郭文仪《晚清文人的中唐情结与文化想象》,《国学学刊》2022年第1期。

郭怡妮《归懋仪诗歌愁怨主题浅论》,《品位·经典》2022年第16期。

郭子凡《论何梦瑶的诗歌艺术风格及影响》,《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韩丽霞《八旗诗歌总集<白山诗介>编纂特点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郝苗,杨延平《从<田园杂诗>看钱澄之对陶渊明遗民色彩的接受》,《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郝腾《新见国图藏稿本<吉祥止止轩诗话>考述》,《中国诗学》2022年第32辑。

何李,翁雅婷《清代水师名将李长庚诗歌题材研究》,《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何水英《论<黔诗纪略>对黔诗诗题的改编》,《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何扬《梁溪词人词学思想与清初词坛之演进》,《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

何振,葛恒刚《王夫之对明诗史的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侯婷《<晚晴簃诗汇>诗人小传校释七则》,《名作欣赏》2022年第26期。

胡建次,王雪婷《厉鹗论词绝句的批评观念与论说特色》,《台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胡梦飞《清代文人行记中的大运河——以陆陇其<三鱼堂日记>为中心》,《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胡全章《于右任与晚清诗界革命思潮》,《文学评论》2022年第4期。

胡韬《王士禛<古诗选>成书时间及编纂缘由新考》,《韶关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胡晓博《论清代竹枝词创作中的继承与演进》,《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黄浩然《词集重刊与词坛新貌——论雍乾年间的“山中白云”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黄江玲《洪亮吉黔中视学与文学创作》,《贵州文史丛刊》2022年第1期。

黄科安《从训蒙工具到参与建构中华传统文化:“位列”诗在清代民间的流布与转身》,《东南学术》2022年第3期。

黄黎星《陈宝琛诗文中易学内容论析》,《福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黄鹏程,徐永明《典范的视距:王士禛与清初诗、记文体的并行创作》,《江淮论坛》2022年第2期。

黄鹏程《论朱彝尊的酬赠诗与仕隐心态》,《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

黄文清《从<亦吾庐诗草>看清代诗人欧阳云的慕陶情结》,《九江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黄子育,陈水云《吴鼒《百萼红词》考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9期。

霍东晓《试论清代“曾燠寿欧会”及其文化意涵》,《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

吉琳《徐孚远军旅诗中的将士形象》,《文学教育()2022年第11期。

吉倩《朱彝尊题画词研究》,《汉字文化》2022年第20期。

江合友《<九宫大成>与清代中期的词谱制作》,《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姜克滨,张兰兰《论钱谦益歌行体创作艺术风格》,《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姜维枫《“温柔敦厚”与“风雅正变”——清初遗民对传统诗学的接受与突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蒋惠雯《宋荦与“江左十五子”交游考》,《理论界》2022年第7期。

蒋润《集部之学的余响:钱基博、钱钟书父子清代诗文研究述论》,《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蒋寅《嘉道间诗学对袁枚性灵说的反思》,《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1期。

景建军《王士禛诗学思想浅析》,《作家天地》2022年第32期。

康文《“黔中诗帅”周渔璜诗歌研究》,《青年文学家》2022年第30期。

柯丽娜,韩伟《“音乐之乐”与清代诗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7-04

孔燕君《<复初斋诗集>佚诗辑补》,《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22年第1期。

郎净《试析清代才女徐德音之生活场景及其诗歌》,《名作欣赏》2022年第17期。

李波《清人查礼<铜鼓书堂遗稿>寓桂诗作所见中国与安南使臣往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李彩彩《<红楼梦>“温柔敦厚”的诗教观探析》,《汉字文化》2022年第16期。

李彩云,任刚《伊犁流人祁韵士西域咏怀诗钩沉(上)》,《昌吉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李彩云《清代西域流人作家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李晨《关于晚近吴下诗人集李商隐诗的文献考察与文本探微:以<楚雨集>为中心》,《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李晨《闾里幽芳:鸦片战争时期关于浙江烈女刘七姑的诗歌书写及其内涵》,《嘉兴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

李成晴《论纪事性词题的体制变迁》,《文学遗产》2022年第5期。

李东海《清诗选本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探究——以清诗人汪楫及其诗为例》,《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李逢源《嘉庆御制诗中的养心殿“岁寒三友”》,《月读》2022年第8期。

李建国,陈晏葶《彭淑佚诗补遗及与许兆椿互见诗考辨》,《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李建江《左宗棠佚诗》,《读书》2022年第8期。

李金松《乾嘉时期士人游幕与诗风嬗变》,《长江学术》2022年第2期。

李美芳《上海图书馆藏孤本黔诗总集<全黔诗萃>考论》,《贵州文史丛刊》,2022年第2期。

李能知,李定广《<红楼梦>引诗、论诗的“失误”与曹雪芹的诗学造诣》,《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2022年第3期。

李世忠,王梦旎《清代西域诗路论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李爽《清代桐城诗派涉佛诗风格考论》,《古籍研究》2022年第2期。

李爽《徐灿与秋瑾爱国词之比较》,《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李舜臣《释守仁<梦观集>刊刻与流传考论》,《文献》2022年第6期。

李晓芳《清代文人丁嗣澂及<雪庵诗存>述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李晓瑞《纳兰性德咏物词研究》,《戏剧之家》2022年第3期。

李肖锐《传统诗型的嬗变:以晚清民国几种“梅村体”诗为例》,《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2期。

李心畅《新见胡德琳<碧腴斋诗钞>稿本考论》,《文献》2022年第2期。

李璇《明清贞节烈女绝命诗的多样抒写》,《文学教育()2022年第11期。

李璇《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研究述略》,《文学教育()2022年第12期。

李寅捷《章法与情感:郑文焯对谢灵运山水诗的仿拟和批点》,《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2期。

李宇星《清初词学的不同走向研究——以李渔、王士祯词作为例》,《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李雨杰,李东峰《清赴越诗人吴光及其<使交集>研究》,《新余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李雨晴《<熙朝雅颂集>成书背景及近四十年学术研究成果》,《文化产业》2022年第18期。

李正梅《清代陕西籍女诗人张印及其<茧窝遗诗>考述》,《安康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李智,归晟《清代归庄诗文漆盒赏析与延展研究》,《中国生漆》2022年第1期。

梁尔涛《明末清初中州诗坛格局与诗学主潮》,《天中学刊》2022年第1期。

梁雪《徐士俊的诗学主张与诗歌创作探微》,《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廖粤,罗志欢《陈昌齐<赐书堂集钞>考述》,《岭南文史》2022年第1期。

林光钊,洪锦芳《清代宁夏进士所撰诗歌考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林静《明末清初闺秀词的传播》,《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林静《清初女词人寄外词初探》,《名作欣赏》2022年第27期。

林静《清初顺康年间女性词选编撰》,《黑河学院学报》2022年第8期。

林霞《<四库全书总目>清别集提要中沈德潜诗论探赜》,《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9期。

林瑶《论程嘉燧题画诗》,《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刘恩惠《<林屋唱酬录>考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刘贵贤,刘英波《袁枚诗论与文论比较探微》,《长治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刘慧宽《上海图书馆藏姚光稿本<倚剑吹箫楼诗话>十则》,《中国诗学》2022年第32辑。

刘佳维《从叶嘉莹<清代名家词选讲>看其词学批评方法》,《今古文创》2022年第37期。

刘娟《<十子诗略>流传考述》,《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年第3期。

刘梦园《集句词艺术形貌探微——以朱彝尊<蕃锦集>为例》,《汉字文化》2022年第18期。

刘琪《徐灿、顾太清爱国词比较分析》,《汉字文化》2022年第20期。

刘芹《曹雪芹<红楼梦>近体诗格律分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刘秋彬《清初五鹿诗社考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刘深,沙先一《清词自度曲的创作方式与音乐、文本的双重形态》,《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刘文娟《彭孙贻、彭孙遹仕隐心态与清初士人的出处选择》,《学术交流》2022年第3期。

刘新敖《时空观念:清代诗学元理论探析的一种视角》,《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柳佳汝《巾帼傲骨:从闺秀词看顾贞立的女性主体意识》,《青年文学家》2022年第8期。

龙静《明清时期两首山水诗中的反衬和兴发》,《青年文学家》2022年第24期。

鲁杰,杜玄图《从<笠翁词韵>看清初曲化词韵的词体音律观念》,《江汉论坛》2022年第11期。

陆勇强《<全清词·雍乾卷>辑补35首》,《衡水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陆勇强《<全清词·雍乾卷>辑补49首》,《唐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罗尚荣,李小莉《“闺阁女宗”顾贞立词中“风”意象探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

罗时进《在“近代”已近“晚清”未晚之际——论曾纪泽的西学知识结构与域外诗创作》,《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马大勇《顾春词的“头巾气”——兼说清代第一女词人之争》,《文史知识》2022年第4期。

马强《论清代蜀道诗中的定军山题咏及历史文化意蕴》,《陕西理工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马强《清代诗人李銮宣栈道诗及其历史地理价值》,《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马强《诗以言志:明清易代之际巴蜀士大夫的命运与追求》,《中华文化论坛》2022年第4期。

马雯彬彬《论清诗中的灾害书写》,《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梅雪容《姜采发清代宋诗复兴之先声论》,《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孟根《论凌廷堪的观剧诗》,《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3期。

孟国栋,陈圣争《从选本到教材:<唐宋诗醇>的经典化之旅》,《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7期。

孟小佳《书写渔洋——论传记文本中王士禛形象的塑造》,《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莫岸洪《交游酬唱与登临咏怀——论清代端溪书院掌教士人的诗歌创作》,《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莫岸洪《论明末清初女性词评出现“林下风”倾向的内涵与社会文化意义》,《人文中国学报》2022年第1期。

莫崇毅《明末清初词序综论》,《词学(第四十八辑)》202212月。

莫崇毅《晚清民初词坛的严苛声律观念及其影响》,《文学遗产》2022年第2期。

倪裳《阳羡词派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影响探析》,《文化产业》2022年第18期。

聂济冬《<四库全书总目>的杜诗、杜集接受及批评意识》,《古籍研究》2022年第2期。

宁燕《乾隆朝诗人黄仲则研究综述》,《文化产业》2022年第4期。

欧阳一锋《方玉润诗学思想中的义理因素》,《阴山学刊》2022年第5期。

潘务正,吴伟《“清真雅正”衡文标准与清代文风的官方建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

潘务正《姚鼐“镕铸唐宋”新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潘务正《作为讽喻的事件——沈德潜时事讽喻诗考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彭志《<阙里孔氏词钞>的词史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9-19

戚学民《性灵派登场:论<续文苑底稿>对乾隆朝诗学史的续写》,《东南学术》2022年第6期。

钱开胜《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文史春秋》2022年第4期。

乔玉钰《清代女性词学生态刍议》,《词学》2022年第1期。

邱美琼,吴玉窕《谭莹论清代词人绝句的批评观念》,《文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阙维杭《袁枚选诗真讲究——<随园诗话>,《名作欣赏》2022年第25期。

任刚《清代西域诗中桃意象初探》,《新疆社科论坛》2022年第4期。

任婕《乾隆朝馆阁诗人对试律诗典范的确立——<本朝馆阁诗>为案例分析》,《铜仁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任小青《“诗界革命”场域下宋诗派的理论困境与内在诉求》,《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沙先一《清词经典化建构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22

尚鹏《稀见清黄承增<槠山诗话>辑录》,《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

尚婷《晚清<豫报>诗人抟沙考论》,《新乡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

沈曙东《诗教与审美影响下的清代李诗批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师丹阳《清代满族诗人博尔都与纳兰性德的交友及诗歌研究》,《文化学刊》2022年第10期。

施吉瑞,时光《英语世界的清代诗歌、翻译原则及文学理论——施吉瑞教授访谈录》,《外国语文论丛》2022年第1期。

施雨露《清代闺秀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文学教育()2022年第10期。

石玲《从“评诗”“品味”看袁枚持论的民间立场》,《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

史哲文《方宗诚<说诗章义>评解趣旨与清代诗经学中的桐城家法》,《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

史哲文《清人选诗总集地域观念生成与“十五国风”重塑》,《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5期。

司晨宇《明清文人余怀的寿词特征》,《文学教育()2022年第4期。

苏静《清代词派论争与论词绝句关系发微》,《殷都学刊》2022年第1期。

孙道潮《岭南诗学与清诗写作困境:梁九图<十二石山斋诗话>述论》,《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孙克强《丁绍仪词学批评论略》,《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

孙启华《太平天国战争与咸同时期上海诗坛的早期生成》,《文学遗产》2022年第6期。

孙文婷,孙克强《晚近词学中的清词史分期及其意涵》,《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孙文周《论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及其诗学意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孙银霞《光宣诗坛情感论的复古与新变》,《烟台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孙之梅《龚自珍经典化过程中的谭献与袁昶:兼论“惊四筵”“适独坐”的审美分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唐海韵《四库馆臣对“李杜优劣论”的研判》,《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唐何花《清代“以学为词”刍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唐芸芸《翁方纲诗学对趋同和发露的消解和转换》,《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唐芸芸《叶燮以“诗风正变论”为核心的文学史观》,《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名作欣赏》2022年第18期。

陶友珍《承袭与革新:清初在填词技法理论上对唐宋词的接受》,《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陶运清《钱斐仲词的图画书写及其词史意义》,《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田竞《“獭祭曾惊博奥殚”——清儒冯浩笺注李商隐诗特点发微》,《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田玉琪《词谱词韵研究的重要工程——评江合友主编《清代词谱丛刊》》,《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佟颖《清代锡伯族驻防行旅诗<拉希贤图之歌>的文学文化意义》,《满语研究》2022年第1期。

汪冬贺《“素位之学”与陈确的诗学思想》,《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

王兵《清代诗歌选本中的选家诗话》,《智慧中国》2022年第10期。

王春《晚清幕府诗歌唱和的文学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321日。

王迪《钱谦益、柳如是的书画题咏及文艺思想》,《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2期。

王飞阳《论“相如词章启六朝之端”》,《德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王惠民《清末民初词人蒋兆兰词学思想研究》,《文学教育()2022年第5期。

王金玉,薛柏成《论纳兰性德<饮水词>中“梦”之意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王军涛,张建强《承继与滥觞:毛振翧<西征集>藏事诗的诗学价值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王乐《袁枚咏物诗在日本江户、明治汉诗坛的受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王琳夫《<钦定词谱>编纂始末》,《文献》2022年第2期。

王南冰《高凤翰题画诗研究》,《青岛文化研究》2022年第6期。

王淑芸,郝青云《乾嘉时期新疆竹枝词的诗注研究》,《阴山学刊》2022年第1期。

王文荣《“有韵之方志”:清代江南地方诗总集的流风与雅韵》,《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08

王文欣《<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和刻本及其生产阅读群体》,《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王文欣《何人题何诗清高宗弘历的题画活动》,《紫禁城》2022年第2期。

王先勇《论顾贞观对<弹指词>的改定:从<沁园春>一词谈起》,《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王先勇《纳兰性德影响下顾贞观<金缕曲>的创作与流传》,《励耘学刊》2022年第1期。

王小恒《论浙派诗人华喦其人其诗及其交游》,《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王小恒《论浙派诗人朱樟的诗歌创作及其交游》,《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王晓云《驻藏大臣衙门的文学活动与清代咏藏诗》,《西藏研究》2022年第1期。

王新芳,孙微《景州张氏诗学家族考述——<张氏诗集合编>为中心》,《地域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

王新芳,孙微《陶誉相<芗圃诗草>考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王新芳《从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看其“唐宋互参”诗学理论》,《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

王旭州,刘卫武《康有为赠屠仁守诗辑误——基于西北大学档案馆藏屠仁守档案的考察》,《史志学刊》2022年第3期。

王延鹏《变格与定法:万树<香胆词><词律>关系发覆》,《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王一帆《清初在扬临潼籍诗人张世进文学成就述论》,《名作欣赏》2022年第2期。

王怡美《顾太清诗歌用韵考》,《今古文创》2022年第42期。

王毅《论丁宁<还轩词>的艺术风格》,《昭通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王玉媛《沈德潜集外序文辑补》,《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韦新芯《贬谪视域下赵文哲西南山水诗研究》,《青年文学家》2022年第24期。

韦祎宁《晚清贵州画家王恩诰的诗意山水》,《艺术评鉴》2022年第12期。

蔚然《性灵诗学的践行——清代画家奚冈诗歌研究》,《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

魏娟《清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新丝路(下旬)2022年第2期。

温世亮《姚永概的精神气度与其诗歌创作气局》,《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温世亮《由正及变:清代桐城麻溪姚氏诗歌之诗史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

闻锐《纳兰性德“咏史词”中的文化认同分析》,《文化学刊》2022年第4期。

闻锐《试析纳兰性德“赠友词”中的唱和心事》,《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4期。

吴晨骅《论词韵之书的编订方法、定位与评价——以明末清初的词韵研讨为例》,《词学(第四十八辑)》202212月。

吴晨骅《论康熙帝的文治意图与<钦定词谱>的编纂》,《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吴大平《论吴嘉宾经世通变诗学思想中的独悟自得》,《武陵学刊》2022年第5期。

吴大平《论杨彝珍对性情诗学理论图景的建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吴大平《桐城诗派传衍湖南考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吴戬《试论王夫之与钟嵘诗学之离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吴启夏《清初遗民诗人田园诗之独特意蕴》,《参花()2022年第5期。

吴润《张之洞题画诗的思想内蕴与文人趣味》,《作家天地》2022年第2期。

吴双妮《清代文学视域下的西藏印象——以查礼藏事诗研究为例》,《作家天地》2022年第32期。

吴蔚《<唐人试帖>整理的价值和意义——兼论清代试律诗学与古典诗学演进之关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吴宪贞《清代诗人颜光猷贵州宦绩与诗歌风情发微》,《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夏志颖《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新探:文本索隐、词史观照与典范生成》,《中华文史论丛》2022年第3期。

向双霞《曾国藩与晚清湖湘宗黄风尚的形成及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

谢娟娟《论姜夔在清代之经典化》,《名作欣赏》2022年第8期。

谢娟娟《论清代浙西词派之宗法统序》,《名作欣赏》2022年第20期。

邢小萱《清代闺秀诗文集序跋中的才女神异化书写析论》,《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熊啸《袁枚性灵诗学与江户后期汉诗的本土化转向》,《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

胥洪泉,何瑞芳《满族女诗人顾太清与云南大理石画》,《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许贵淦《饶宗颐论书“重拙大”与晚清词学批评之间的关系研究》,《潮学研究》2022年第1期。

许菁频《择师之道与文学家族的发展:以明清昆山归氏文学家族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许在元,许建平《由古学、博学、考据学走向经世致用实学——王世贞与明清之际学术思潮的转向》,《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宣莉《清代文人马世俊著述考略》,《图书馆学刊》2022年第4期。

闫茂华《钱载<萚石斋诗文集>茶事考》,《农业考古》2022年第2期。

严佳妮,邹一宁《试论清末民初女诗人吴茝的创作对闺阁才媛诗的发展》,《文教资料》2022年第18期。

杨承友,陈晓芳《清代武进士曹石<秋烟草堂诗稿>导读》,《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杨金花《<唐诗七言律选>编撰特点与价值再发掘》,《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杨霖《西域流人庄肇奎的情感世界与流放心态——<胥园诗钞>为中心》,《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年第2期。

杨柳青,过常宝《从“《诗》本事”到“诗本事”:古代诗歌本事批评的传承与发展》,《中州学刊》2022年第11期。

杨柳青,温兆海《从抵牾走向认同——清代朝鲜使臣燕行诗中的盛京书写》,《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杨萍,许文伯《清末民初女作家吕韵清早期的诗歌创作——<倚修竹轩吟稿>中的交际诗为考察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杨秋圆《孔传铎<名家词钞>的文献价值》,《图书馆学刊》2022年第5期。

杨仁飞《从清末秀才杨翰芳一首“过绿野灵佑庙”诗看大宋三位政治冤家王安石、陈襄、黄隐在“浙里”的故事》,《厦门市陈元光学术研究会》2022201-211

杨恬《明清诗学批评视野下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杨兴华《诗史意识与船山诗学话语的独特性》,《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杨雅惠《园林、文本、物质性:以(清)「避暑山庄诗画」为例》,《哲学与文化》2022年第3期。

杨增良《滇南景物与江南视角:论阮元诗作的滇中江南书写》,《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姚则强《丘逢甲岭东时期诗与教的互动关系探究》,《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叶当前《刘大櫆<皖江酬唱集序>本事及其意义》,《北方论丛》2022年第6期。

叶官谋《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诗歌创作及其多元价值》,《语文学刊》2022年第3期。

叶修成《遂闲堂张氏和水西庄查氏的诗歌交游》,《昌吉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叶雪露《<粤东诗海>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22

殷晓燕《清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辑存与主题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6期。

尤李《嘉庆帝所题圆明园淳化轩诗考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22年第1期。

于海月《顾太清梦词探微》,《名作欣赏》2022年第23期。

于金苗《“松陵四子”并称的意义及其影响》,《苏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于莉《清代桐城扶风马氏家族诗歌研究》,安庆师范大学2022

喻洪灿,余来明《论清词中的比兴寄托》,《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袁鳞《三藩之乱背景下的寓杭文人与杭州文坛》,《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袁美丽《邓廷桢的词学思想及其词学史意义》,《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3期。

袁梦《扬州唱和与陈维崧的词风转变》,《新纪实》2022年第3期。

臧茗《山左诗人徐田<栩野诗存>初探》,《潍坊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查金萍《<御选唐宋诗醇>与清代韩愈诗歌的接受》,《江淮论坛》2022年第4期。

詹颂《佟佳氏仿红诗补考》,《红楼梦学刊》2022年第6期。

张兵,马甜《陈维崧多用<贺新郎>词调原因探析》,《词学(第四十八辑)》202212月。

张兵,杨东兴《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张博,米彦青《清代博尔济吉特氏诗人群体研究——以氏族、宗族为视角》,《苏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张赫《赖山阳和袁枚的女性题材组诗比较研究——兼论赖山阳对袁枚诗学的接受》,《品位·经典》2022年第13期。

张宏波,王洪《张惠言“一生未有诗作”再议》,《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年第2期。

张宏生《词史、兴寄与时代——太平天国战争前后词坛创作的理论自觉》,《中华文史论丛》2022年第3期。

张宏生《闺阁的观物之眼:清代女诗人的咏物诗》,《北京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张宏生《内闱与外乡:清代女性诗歌中的寄外书写》,《学术研究》2022年第2期。

张宏生《相似的内涵与不同的思路——朱彝尊和张惠言关于比兴寄托的论述及其后学的接受》,《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张佳生《濬于独诣——论八旗词人纳兰常安》,《满语研究》2022年第1期。

张舰戈《馆藏古籍<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考》,《图书馆学刊》2022年第3期。

张娜娜《明清易代士人“诗史”书写中的自我建构——以钱谦益为中心的探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张佩《论清代王琦<李太白集注>对宋代杨齐贤注释的借鉴与吸收》,《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张蓉《文章学视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言古诗评点》,《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张瑞杰《论清代山西诗歌的地域性特征》,《晋阳学刊》2022年第2期。

张思梦,余涵钰《<人间词话>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的辨析——从席勒诗学来看》,《汉字文化》2022年第18期。

张文静《清代咏侠诗略论》,《长春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张锡梅《论清代白族诗人周馥诗中的女性情怀》,《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1期。

张宪光《黛玉的诗》,《书城》2022年第9期。

张鑫,邓林锋《明清巴蜀女诗人的文学交游》,《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张艳红《汪肇龙生平考略》,《西泠艺丛》2022年第6期。

张燕婴《诗文为媒:俞樾的日本观察、交往与书写》,《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年第2期。

张晔《清代蒙汉文学交融视域下的白衣保诗歌研究》,内蒙古大学2022

张寅彭《寄庐刘衍文先生评点钱仲联<清诗精华录>述略——兼谈刘先生以诗法为中心的清诗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张应斌《宋湘与翁方纲》,《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张应斌《宋湘与张澍》,《嘉应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张知强《邓廷桢幕府与“后姚鼐时代”桐城派的传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张芷萱,赵义山《论马若虚咏藏词的文化风貌及词史意义》,《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张志《论张宜泉试帖诗的思想内容兼及写作时代》,《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赵宝靖《新见国图藏翁方纲早年诗稿辑录》,《中国诗学》2022年第32辑。

赵红卫《清代地域性文学社群与高密诗派的形成及传衍》,《齐鲁学刊》2022年第3期。

赵蕙《朱定元<静宁堂诗集>浅析》,《贵州文史丛刊》2022年第3期。

赵建军《<竹眠词>中的“愁”意象及其书写特色辨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赵乾瑛,夏志颖《“梅词第一”之争的词学史考察》,《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赵士城《论纳兰词中的忧患意识》,《今古文创》2022年第33期。

赵王玮,沈松勤《清词自注字音现象中的声律学实践及得失》,《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赵杏根《江南名园青山庄及相关诗文考》,《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赵秀红《道心、文章与治政:汤斌与清初性情论文学观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曾欢玲《黄培芳的岭南诗学立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郑晶燕《翁方纲论诗诗对唐宋之辩的超越》,《长江丛刊》2022年第8期。

郑升《八旗名典<雪桥诗话>批评研究》,《云梦学刊》2022年第2期。

郑祥琥《翁方纲在江西的诗学活动考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郑新宇《袁枚诗学“真”的审美范畴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郑永辉《文学本位与史的意识——清代论诗组诗的四维建构》,《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年第9期。

郑宇丹《从“言志”到“言己”:袁枚“性灵说”与乾隆后期自利性话语的传播》,《国际儒学(中英文)2022年第1期。

支小蓉,杨许波《阳羡词派接受“稼轩风”的词史契机与多元观照》,《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智晓倩,王卓华《<泲上停云集>考述》,《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周丽《君子儒与诗教——论姚鼐诗歌的美学功用》,《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周璐《姚燮诗歌审美特征探析》,《宁波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周明初《明清之际词人之生卒年及事迹考八则》,《词学(第四十八辑)》202212月。

周明初《晚明清初文学为中国古代文学高峰说》,《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周琼,杨一男《吴汝纶<诗经>学思想发微——基于评<>文的探析》,《中国诗歌研究》2021年第2期。

周翔《近现代词集评点的发展历程》,《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周燕玲《抒写方式的新变与文学西域的重塑——江南文化对清代西域诗的渗透》,《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周玉秀,王扬,马光耀,孔祥莹,郑晓丹《清刘逢禄<诗声衍>注释》,《历史文献研究》2022年第1期。

朱付利《事件与日常:邓廷桢、林则徐的社会交游与文学唱和》,《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朱红华,李庭辉《清代滇中尹尚廉诗歌创作考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朱洁,谢婉哲《清代诗人齐翀行役诗的客寓意识书写》,《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朱小平《赵翼:既要工诗又怕穷》,《群言》2022年第3期。

朱则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沈豹等五位江苏籍作家为中心》,《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朱则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俞公谷等四位绍兴作家为中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朱则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张延绪等五位作家为中心》,《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朱则杰《<清诗考证>前两编订补——兼谈人物生卒年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方法》,《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朱则杰《清代嘉兴诗人生卒年丛考——以卞洪载等为中心》,《嘉兴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朱则杰《清代女诗人丛考——以马世俊姊马氏、吴琪、顾季蘩为中心》,《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朱泽宝《稿本<安雅堂诗>的编订与宋琬生平新考》,《文学遗产》2022年第6期。

朱志远《曹寅悼亡诗词本事:曹寅“梨花词”隐喻的原配身份及“康熙八年入侍说”新线索》,《红楼梦学刊》2022年第1期。

祝东《<词综>编纂与明清易代学术思潮关系考论》,《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庄文达《要留清白在人间——从清代袁枚一首诗说开去》,《民心》2022年第4期。

邹露《论徐灿的家国词》,《汉字文化》2022年第14期。

民国诗学

陈佳妮《典范建构与自我书写奇女子刘淑从晚明到民国的形象变迁》,《古典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陈建华《王国维<人间词话>与康德哲学》,《复旦学报》2022年第4期。

陈圣争《从“圣殿”跌落俗尘——试论民国报刊夹缝中的“新型”试律诗》,《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陈书录《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歌谣论的演进及其价值》,《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陈水云《唐圭璋先生对传统词学批评方法的继承与发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陈宇《朱光潜<诗论>“抗战版”原稿考略》,《中国出版史研究》2022年第3期。

陈云昊《青年夏承焘的文学观——以佚稿<史学外之章实斋>为中心》,《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

陈泽森、王兆鹏《饶宗颐词学思想阐微》,《词学》2022年第47辑。

陈正平、陈雪涛《章继肃的诗词创作与学术研究兼及人品》,《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程希《任中敏致唐圭璋词学书札十通考释》,《词学》2022年第47辑。

党利奎《毛泽东诗词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以<清平乐·六盘山>为切入点》,《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年第8期。

邓妙慈《晚清民国主流词学下之继述与违离——以朱祖谋<彊村语业><宋词三百首>之关系为例》,《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邓妙慈《执一驭万,析理达情——评彭玉平教授<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2期。

邓小军《论宛敏灏诗词》,《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1期。

丁文敬《周作人对越中乡贤诗文集的搜集、阅读与阐释》,《今古文创》2022年第4期。

丁小明、梁颖编《上海图书馆藏叶恭绰友朋书札》,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版。

丁栩《论<人间词话>中的“风人深致”》,《鲁东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董诗琪《任中敏抄本<词林摘艳>考》,《新世纪图书馆》2022年第6期。

杜运威、丛海霞《论抗日根据地“三大诗社”的创作理念、成就及其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杜运威、丛海霞《论抗战时期词艺风格的守正与新变》,《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2期。

杜运威《稿本<如社词钞>价值考论》,《光明日报》2022530日。

杜运威《民国词之现代性考察——以彊村仙逝事件和庾信意象为例》,《长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多洛肯、张俊娅《近代白族诗人师源的诗学实践与宗尚取向》,《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方韶毅《夏承焘友朋未刊书札一束》,《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2期。

方维保《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文学本位论与新创诗词的入史困境》,《南通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房启迪《21世纪以来民国时期清词选本研究综述》,《安顺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房启迪《民国报刊所涉龚自珍接受及其新变探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冯静《民族话语的坚守与传承——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傅宇斌《地方风习与主流建构——晚清民初浙江词人的词学选择与词风嬗变》,《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第1期。

高峰主编《唐门词学唐圭璋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纪念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月。

关薇《陇南红色歌谣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甘肃高师学报》2022年第3期。

管新福《陈寿彭<巴黎竹枝词>辑论》,《南开学报》2022年第3期。

郭明军《民国纪行文学的新疆表述——读卢前的<西域词纪><新疆见闻>》,《大西南文学论坛》2022年刊。

海霞、温静《姚鹓雏新加坡文学活动考述——以<国民日报>为中心》,《华文文学》2022年第2期。

何群《词学家唐圭璋先生的词论及创作》,《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何震宇《寸心落落自光明——何文林的诗歌溯源与书法成就》,《中国书法》2022年第6期。

和希林《新发现孙人和<词学通论>及其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胡传志《新见宛敏灏与唐圭璋往来书信十七通考释》,《词学》2022年第47辑。

黄科安《民间视域下的“民变”事件与反侵略斗争——论台湾早期闽南语歌仔册中的时事政治题材》,《台湾研究集刊》2022年第5期。

汲翔《郁达夫南洋时期旧体诗研究》,《名作欣赏》2022年第24期。

蒋寅《久被忘忽的钱锺书诗集》,《读书》2022年第7期。

焦宝《民初女性文艺报刊诗词探析——以<眉语><香艳杂志><女子世界>为中心》,《南开学报》2022年第6期。

焦宝《清末民初女性报刊诗词的趋向——以<妇女时报><神州女报><妇女杂志><中华妇女界>为中心》,《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11期。

焦宝《晚清女性报刊诗词的演进》,《求是学刊》2022年第4期。

焦宝《政治理念支配下的<新民丛报>诗人群的聚合与分化——以梁启超、宗仰上人为中心》,《南通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康保成《易顺鼎捧角真相及其捧角诗探赜》,《戏曲艺术》2022年第4期。

康石佳《“民国曲”与民族新诗之构建——以卢前散曲为考察中心》,《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5期。

孔令彬《民国韩师校刊所载<詹安泰全集>未收诗词文作品及辑录》,《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孔令环《张伯驹<丛碧词>的成书及版本流变考》,《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3期。

兰石洪《夏孙桐题画词析论》,《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2期。

李虎群、林开强《以诗说仁马一浮释“仁”的独特路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

李姣玲、马国华《“雄直”“清劲”岭南近代诗学的进路》,《邵阳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李培龙《武进苔岑吟社考述》,《常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李曙新《新发现的一首瞿秋白狱中诗考释》,《新文学史料》2022年第3期。

李浴洋《“现代的”与“科学的”——“整理国故”运动与王国维文学论著的接受》,《文艺争鸣》2022年第2期。

李遇春《中华诗词文化的发展演变、当代形态与价值》,《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11期。

梁帅《新见王国维手钞词籍文献三种考论》,《词学》2022年第47辑。

刘福春、于晓庆《新诗集序跋与初期新诗诗人的旧体诗观》,《成都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刘火雄《兴观群怨 诗史互证——郑天挺西南联大时期的诗词交游及其学术活动考察》,《文艺评论》2022年第5期。

刘柯利《传统与现代羁绊下的著涒吟社》,《武陵学刊》2022年第2期。

刘毅青、张欣《张恨水诗学现代汉诗被遮蔽的路径》,《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陆胤《近代文学研究的生活史维度》,《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马宝民《清末民初北京歌谣的地理叙事》,《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7期。

马大勇、王敏《近百年安徽词史论略》,《学术界》2022年第9期。

马大勇《偏师亦足壮吾军:论晚清民国云贵词坛》,《词学》2022年第47辑。

马强《民国词社社集文献探论——以<沤社词钞>为中心》,《长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倪春军《龙榆生<历代词选>讲义手稿》,《词学》2022年第47辑。

宁夏江《论梁启超的欧西学理诗》,《长春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

欧婷婷《论陈寅恪的实证诗学——以其指导论文<李义山无题诗试释>的写作为例》,《东南学术》2022年第2期。

潘建伟《徐志摩与民国旧诗人的来往》,《书屋》2022年第4期。

潘静如《近代文学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及其省察》,《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潘悦《近代江南俞氏家族的文化记忆——以<俞鸿筹日记>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逄依林、陈佳冀《郁达夫旧体诗的形成原因研究》,《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彭建楠《在历史与艺术之间——胡适与王国维词学离合考论》,《江海学刊》2022年第2期。

彭玉平《罗振玉“逼债”说之源流及其与王国维经济关系考论》,《北京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彭玉平《王国维、罗振玉晚年交恶考论》,《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彭玉平《王国维<颐和园词>考论》,《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

彭玉平《王国维藏书之来源与批校之书考论——兼释王国维遗书“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之义》,《文学遗产》2022年第6期。

彭玉平《王国维与溥仪》,《南京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彭玉平《一本逊清朝廷的政治斗争实录——论<王忠悫公哀挽录>及相关问题》,《文史哲》2022年第2期。

彭玉平《以一人之思摄一时之思——王国维<壬子三诗>稿本考论》,《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

钱锡生《圆融而通达 睿智而明澈——唐圭璋先生谈唐宋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邱怡瑄《史识与诗心近现代战争视域下的“诗史”传统》,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版。

任杰《战争语境与旧体诗革新——大文学视野下的怀安诗社及其创作》,《新疆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沈文凡、林婉心《宛敏灏先生词学思想探赜——围绕<词学概论>词调观展开》,《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

沈阅《朱希祖与1920年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现代转型》,《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3期。

史可欣《古典与近代诗学的二重变奏—论森鸥外汉诗的近代价值》,《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苏芳泽《论“怀安诗社”诗词创作的现实意义》,《汉字文化》2022年第23期。

孙克强《民国词话的传统与新变》,《文艺研究》2022年第6期。

孙克强《唐圭璋批评王国维和现代词派析论》,《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孙文周《<民族诗坛>词人群体及其词作考论》,《中国诗学》2022年第33辑。

汤涛《王伯群和他诗词背后的激荡历史》,《文史天地》2022年第6期。

唐越《民国时期电影本事的衍生文体》,《贵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田野《清末亚洲亡国叙事中的英童想象》,《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佟建伟《人生如梦 大地皆春——张伯驹<春游词>论》,《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王春《走向“保守”:民国时期“诗界革命派”的特征、困局与演变》,《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3期。

王林瞄《从原始思维视角看王国维的“赤子之心”说——以李煜词为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王龙主编《李一氓旧藏词集丛刊》,巴蜀书社202211月。

王梅《<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王培军《钱锺书<槐聚诗存>用典本证》,《中国文化》2022年第1期。

王筱芸《“词府千年仰泰斗,教坛举世颂楷模”——论唐圭璋先生对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词学教育体系的师承与发展贡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王昭鼎《古典诗人的现代重塑——杜甫在抗战时期的三重面相》,《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3期。

王子健《近代“拟歌谣”的音乐倾向与启蒙立场——兼谈其与“五四”歌谣的差异》,《文艺研究》2022年第5期。

吴丹丹、汪梦川《南社文人姚鹓雏词作与词论初探》,《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吴德馨《论扬州竹枝词记述的时空生活》,《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吴嘉慧《论民国时期南京仓庚唱和、蓼辛词社的特色及其意义》,《南京学研究》2022年第1期。

夏晓虹《讲义、家书与诗文集——新见林纾手稿考释》,《文艺争鸣》2022年第1期。

夏晓虹《秋瑾早年行迹考辨——以〈京报〉相关史料为中心》,《东南学术》2022年第1期。

夏志颖《<人间词话>摘句批评的基点、旨趣与影响》,《中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夏中义《释“神韵”:钱锺书的诗贵清远说——古典今释的地缘语境》,《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肖旭、肖振夏《章继肃先生诗词作品的美学特征及社会功能》,《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谢泳《陈寅恪晚年诗笺证六则》,《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6期。

徐玮《胎息古人与别开世界——论廖恩焘《忏盦词》与其古巴经历》,《词学》2022年第47辑。

徐雁平《“文献集群”与近代文学研究的新拓展》,《文学遗产》2022年第3

徐燕婷《<词学季刊>20世纪30年代女性词传播》,《南开学报》2022年第2期。

徐燕婷《恢张国学与闺秀书写民国诗词社团中的女性群体创作》,《中国诗学》2022年第33辑。

徐燕婷《吴梅词学教育新范式与潜社女词人的词学活动》,《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徐钰茹《民国时期新名词入旧体诗的概况及其批评》,《嘉应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许振东《清末民初京畿诗人刘钟英的文学创作与成就》,《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杨传庆、王平《民国词坛风貌的全景呈现——<现代古体文学大系·词集>读后》,《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3期。

杨传庆《“诗人唐立厂”唐兰天津文学活动撮述》,《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2期。

杨传庆《词籍辑佚的范型确立赵万里校辑词籍探论》,《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杨婷婷《新发现汪辟疆<小奢摩馆诗话>的诗学史价值》,《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

叶澜涛《论现代中国画家诗词传播的古典化特征》,《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于广杰《晚清民国词人高毓浵及其<燕赵词征>稿本考论》,《河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于洋《李一氓旧体诗词中的革命书写》,《名作欣赏》2022年第17期。

余来明、王蕾《以小令写壮怀——王国维论陆游词“有气乏韵”新释》,《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2期。

喻超《郁达夫抗战佚诗<万里劳军书一纸>》,《新文学史料》2022年第2期。

袁志成《科举、都市、历史事件、报刊与晚清民国文人结社》,《城市学刊》2022年第1期。

袁志成《文人结社与清末民国旧体诗的现代上海书写》,《中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曾大兴《<宋词三百首笺注>的得失及其补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詹安泰著、彭玉平编《词史与词境》,三联生活书店202211月。

张春梅《张伯驹<八声甘州·三十自寿>艺术解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张恩岭《“亦古亦今”的词人张伯驹——论张伯驹词》,《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张恩岭《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天中学刊》2022年第2期。

张寒涛《隐藏在广告中的词学批评——以<词学季刊>刊登的文学广告为例》,《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张宏生、傅宇斌《从一人之“词心”至一代之“词心”——读彭玉平<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第7期。

赵家晨《现当代“学人之词”的特征》,《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815日。

赵王玮、沈松勤《易孺词律观探微兼论四声词之困境》,《词学》2022年第47辑。

赵义山、李滔《中国古代散曲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考论》,《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肇钒伊《清末民初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现代性意义》,《文艺争鸣》2022年第4期。

郑珊珊《日据前期台湾女性汉诗综论——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周维、杨柏岭《龙榆生词体艺术鉴赏学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周游《近代文学研究中“现代性”问题之再思考》,《文学遗产》2022年第3

周雨斐《近代旅日诗人蒋智由生平新考》,《新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

周玉波《民国民歌为生民发声 为时代留痕》,《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朱惠国、余意、欧阳明亮著《民国词集研究》,中华书局20226月。

朱惠国《<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书评》,《人文中国学报》2022年第34期。

朱惠国《浙江词学传统与现代文化建设》,《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

左鹏军《近二十年近代文学研究的观察与思考》,《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


现当代诗学

艾茜、王雪松,编辑排版与早期新诗的文体建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1

白洋本,史彭德诗论及其在1940年代中国诗坛的引进与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

白杰,小海诗歌“独异个人”的精神确证和艺术关照,《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程光炜,北岛诗歌创作的考订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0

〔马来西亚〕陈大为,论第三代诗人的诗史版图绘制,《长江学术》2022年第3

陈仲义,现代诗文本学研究的另种“设计”——元素化合论之引论,《当代文坛》2022

年第5

陈仲义,现代诗功能的“弱化”与“转型”,《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3

陈仲义,现代诗:本体的“异质”与属性的“变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陈仲义、苏绍连,物象里的“惊悚”——台湾重点诗人论兼论“无象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2

褚水敖,思想求索与诗美创造—读赵丽宏诗集《变形》的当代诗学沉思,《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

陈柏彤,文学史序跋与现代新诗经典化关系论,《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0

陈柏彤,新诗集序与初期新诗合法性建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

陈培浩,从沟通内外到超越内外——新世纪新诗研究的本体话语历史化趋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6

陈培浩,作为新诗资源难题的歌谣——以新诗史上的二场论争为中心,《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

陈昶,从时间意象到时间诗学——论骆一禾的“圆性时间”及其创作实践,《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6

陈爱中,诗是洞彻并发现经验的窗口,《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0

陈爱中,颂体诗虚构现实元素的一种方法——从石才夫的颂体诗说起,《南方文坛》2022年第5

陈爱中,诗是发现自我并重构关系的认知事件——论小海的诗,《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段从学,屈辱、受难与诗人艾青的自我意识及国家认同,《江汉学术》2022年第3

方长安,传播接受与中国新诗史重构论,《学术月刊》2022年第10

方长安,重建新诗写作的“难度诗学”,《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4

冯强,朦胧诗·三个崛起·新诗潮,《文艺争鸣》2022年第4

方舟,王家新的“承担诗学”论兼论 20 世纪90年代中国诗人的承担精神,《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5

方舟,诗歌翻译理论的新发展——王家新的翻译诗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9

樊宇婷、周瓒,始自九十年代的“飞翔”——关于《翼》的对话,《当代文坛》2022年第4

冯晓燕,有所思: 在西部高原——论藏族文化在昌耀诗歌中的意义,《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2

方邦宇,诗的中断与诗的“中年”——以冯至、闻一多、朱自清为中心的讨论,《江汉学术》2022年第1

范雪,卞之琳的“爱”、“文学”与“主义”——从他的译介读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8

范丽娟,论小海诗歌中的家国情怀,《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高健,论米家路《深呼吸》中的自然意象书写,《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

高健,现代传播接受视域中的视觉转向与中国新诗形式变革,《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

郭海玉,法无定法中国当代诗歌叙述者的诗性变奏,《江汉学术》2002年第6

郭瑾,海子诗歌命名的发生学考察——以《诗学一份提纲》、短诗《亚洲铜》等、长诗《太阳·七部书》为中心,《文艺争鸣》2022年第5

苟鸣春,余秀华诗歌的女性生存叙事,《湖北社会科学》2022年第2

顾玲玲,胡适对新诗传统的初步建构,《出版广角》2022年第9

黄发有,凝固的青春火焰——基于80年代校园诗集与诗刊的文化史考察,《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5

胡苏珍,理悟与诗心的双调行——废名诗歌论,《文学评论》2022年第5

洪文豪,偏移与重构——20 世纪 90 年代诗歌抒情观念转型的考察与反思,《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5

黄珊,失意人的诗意语——论王蒙20世纪60年代旧体诗中的自我书写与精神逻辑,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韩东,一个备忘——关于诗歌、现代汉语、“我们”和其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6

霍俊明,诗人的“父亲”及其精神场域,《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2

霍俊明,毛泽东的新诗主张及其当代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4

黄英豪魏巍,《“音乐”?》论争的缘由——兼论鲁迅对新诗现实维度的构建路径,《鲁迅研究月刊》202年第6

黄英豪,重审“汉语性”以张枣诗学体系为中心,《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

李森,“朦胧诗”论争与“非诗-蕴闭环”,《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5

蒋述卓、张 琴,华海生态诗歌的审美空间,《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2

姜涛,被历史的钢针碰响“三一八”、闻一多与《诗镌》的创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景立鹏、傅修海,破体与变体郭沫若新诗文体观探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年第11

罗振亚,传统文化与新世纪诗歌的精神重建,《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2

罗振亚,[换笔]20世纪诗歌生态,《文艺争鸣》2022年第5

罗振亚,21世纪诗歌冷热反差及“合题”期待,《文艺论坛》2022年第6

罗振亚,卢桢人诗合一的探索,《南方文坛》2022年第6

罗振亚,日本启蒙文学视域下的“诗界革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

罗振亚,借镜西方的另一面——论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传统”倾向,《文艺争鸣》2022年第3

罗振亚,旅日体验与前期创造社的激情书写,《文学评论》2022年第2

骆寒超,李金发系列论(一)李金发的诗歌审美观,《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0

骆寒超,李金发系列论(二)李金发的前期诗歌,《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1

骆寒超,李金发系列论(三)李金发的中后期诗歌,《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2

刘福春、刘鸣谦,新诗潮散佚文献编年(1978-1980),《文艺争鸣》2022年第1

刘福春,郑敏文学年表,《文艺争鸣》2022年第3

李怡、李俊杰,中国新诗散佚诗集的搜集、整理的意义——导语,《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

罗小凤,新诗形式建设何处去?——论21世纪新诗对形式的探索及限度,《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6

罗小凤,“现代性”作为一种古典诗传统——论21世纪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新发现,《文学评论》2022年第3

罗小凤,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新媒体语境下新诗传播的平台转型,《邵通学院学报》2022年第1

李朝平,昌耀的爱欲人格与爱欲抒写之考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3

李朝平,传统与现代的互动——论《自画像时代汪铭竹的新古典主义诗歌》,《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1

卢桢,早期新诗人的海外风景体验与文学书写,《文艺研究》2022年第3

罗 麒,当代诗歌史书写的另一种探索——新世纪诗歌批评论,《江汉论坛》2022年第4

李章斌,书面形式与新诗节奏,《南方文坛》2022年第1

李章斌,现代汉诗的“语言问题”——叶维廉《中国现代诗的语言问题》献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2

李章斌,论新诗节奏的速度、停顿以及起伏,《文艺研究》2022年第11

李章斌、汉语诗歌节奏的多层性与“集群”问题——新诗节奏三层次理论论述之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2

李章斌杨雅雯,重探林庚的“半逗律”和“典型诗行”理论,《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李章斌陈敬言1950年代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探析,《江汉学术》2022年第4

李章斌,节奏的“非韵律面相”——新诗节奏三层次理论论述之二(),常熟理工学院学2022年第1

李扬,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的“历史化”考察,《文艺研究》2022年第11

黎志敏,诗歌形式的“立”与“破”传统文体构建意义与现代艺术创新诉求,《广东社

会科学》2022年第2

李建立,“朦胧诗”论争中的学院权力——以“南宁诗会”为例,《学术研究》2022年第8

李长中,多民族诗歌里的“城乡中国”,《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年第4

李朝平,“中国的马里内蒂”——鸥外鸥1930年代的未来主义诗歌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9

李小歌,《民国日报·觉悟》的诗歌翻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

李阳,新诗拟古的两套机制——以吴兴华“移植”理念为中心的考察,《现代中国文学与

文化》2022年第42

李海英,昌耀的爱欲人格与爱欲抒写之考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3

刘波,在1990年代的双向延长线上《奇迹》与韩东诗歌创作的世纪地形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6

冷霜、姜涛、洁宇等,对话胡续冬与“九十年代诗歌”,2022年第4

刘福春、李俊杰,诗与生活——刘福春教授访谈录,《当代文坛》2022年第4

李海鹏,意外的身体与语言“当下性”维度——重读张枣《祖母》,《当代文坛》2022年第5

刘东方,“诗性”与“歌性”的互融当代诗歌的“宋词模式”探析,《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5

李 昕,从“主人公”到“英雄”从一首译诗看当代翻译诗学的面向,《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2

刘燕、周安馨,结构—解构视角《诗人与死》的时空意象与拓扑思维,《江汉学术》2022年第1

李心释,诗与非诗的界限问题,《南方文坛》2022年第5

李蓉,论新诗现代化进程中的“诗人”形象,《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

吕周聚,论中国现代诗歌对芝加哥诗派的选择与接受,《文艺研究》2022年第8

吕周聚,论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语言变构,《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

吕周聚,致力于诗歌内部规律的探索——论小海的诗歌批评,《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

李德武,论小海,《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

刘晓艺,风格与意志的错违重评郁达夫小说、散文及旧诗的成就,《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

李悦宁,无界限的伟大整体洛夫长诗的本体价值,《文艺争鸣》2022年第4

李章斌,汉语诗歌节奏的多层性与“集群”问题——新诗节奏三层次理论论述之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2

刘波,在文学的尊严与创造的可能性之间——作为新生代作家的韩东及其文学观建构,《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2

刘波,新世纪“70后”诗人群体的创作路径与诗学反思,《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2

刘波,介入写作、现实主义精神和难度意识——兼论新时代诗歌的审美话语尺度,《文艺论坛》2022年第3

刘波,非非主义先锋诗歌流派的命名伦理与诗学限度,《文艺争鸣》2022年第7

刘波,哲思性、历史感与通灵写作的可能,《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0

刘波,“第三代”诗歌与民刊传播机制,《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

刘波,观看之道与自然诗学的建构——以哨兵诗集《在自然这边》为中心的考察,《南方文坛》2022年第6

刘波,为人生的写作与诗的现实主义伦理——黄永玉诗集《见笑集》读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

李海鹏,对“天使”的写作1990年代“纯诗”反思的一个本体论路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2

李海鹏,“荷兰人的书”与说“不”的游戏——张枣20世纪90年代中期诗学转变研究,《文艺研究》2022年第7

刘大先,理想人格及其话语建构——论何向阳的文学批评,《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3

李濛濛,吉狄马加诗歌接受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2

卢桢,域外行旅要素与胡适白话诗观念的生成,《文学评论》2022年第1

卢桢,新世纪诗歌的写作精神与想象空间,《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2

卢桢,域外风景对早期新诗节奏的激发——从郭沫若的创作谈起,《文艺论坛》2022年第6

卢桢,异国体验与文化行旅——新诗发生学研究的一个视角,《南方文坛》2022年第6

卢桢,闻一多留美期间诗歌的风景抒写,《写作》2022年第4

卢桢,“我就隐匿在简单事物背后”——小海诗歌论,《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刘继林,闻一多的新诗批评之于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启示,《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第1

梁余晶,“零距离”英译中国当代诗歌问题与实践,《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6

马思钰,作为诗人的批评家——何向阳创作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3

马思钰,病的影与夜的灯“反抗绝望”的方法——评何向阳诗集《刹那》,《当代文坛》2022年第3

马贵,绝对的,抑或被掌控的“九十年代诗歌”中的反讽,《当代文坛》2022年第4

马贵,享乐、忍受抑或责任当代诗歌中的身体伦理,《江汉学术》2022年第4

牛金霞、张桃洲,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北京形象”迁移——从文化符号到地理坐标,《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10

倪贝贝,人称与中国新诗审美的现代转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

彭英龙,暗喻·汉语性·元诗——张枣诗论溯源与剖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8

彭英龙,曲喻与矫饰论钱锺书诗学研究中的“巴洛克”因子,《文学评论》2022年第5

邱雪松,诗人之死朱湘自沉的舆论背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2

戚慧,大陆时期覃子豪集外佚诗考述,《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1

邱志武,现实主义诗歌语言的趋变从直白到含混,《华夏文化论坛》2022年第1

钱文亮、黄艺兰,诗思与巫思小安诗歌中的巫术游戏,《江汉学术》2022年第4

邱焕星,“我”如何写“我们”:“殷夫矛盾”与现代主体性难题,《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

秦振耀,“清单效应”与当代诗的幽默——论胡续冬诗歌中的“列举”,《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4

孙基林,“白话”“口语”与现代诗的叙述学,《思想战线》2022年第3

孙基林,诗与时间:“不可言说”的诗学,《东岳论丛》2022年第5

孙基林、马春光,“诗”可以“观”——21世纪中国电影与诗歌的交互融合,《文化研究》2022年第49

宋夜雨,“劳动”的诗学:“劳动”与早期新诗的写作机制,《文学评论》2022年第5

宋夜雨,周氏兄弟与早期新诗的写作伦理——以《蕙的风》论证为视角,《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2

宋剑华,“年轻的神”不相信爱情——诗集《预言》与何其芳的精神求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

苏 晗,新诗的“身份”与1990年代历史意识——以“世界诗歌”争论为起点,《当代文坛》2022年第4

宋宝伟,为现实寻找语言——小海诗歌的启示意义,《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苏珊宋宇,《慰劳信》“问”的诗歌与“动”的哲学,《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

覃昌琦,“东亚诗人”与革命中国——论留俄时期蒋光慈诗人的主体建构及现实境遇,《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2

谭君强,论抒情诗的历史空间呈现,《思想战线》2022年第3

田文兵、张俊琦,沈从文新诗创作流变论,《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

田忠辉,哲学的诗化诘问论小海诗歌中的时间,《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

唐诗诗,论歌谣与新诗起点处的“音乐”呼应,《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2

唐雪薷任毅,闻一多诗歌的“人民性”探析,《社会科学动态》2022年第10

王泽龙、薛雅心,朱英诞山水诗与唐宋山水诗的艺术传统,《山西大学学报》2022年第4

王泽龙、崔思晨,新诗标题的现代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

王泽龙、王璐,《新青年》译诗与早期新诗音节的建构,《河北学刊》2022年第6

王彬彬,李章斌的新诗研究,《南方文坛》2022年第1

王雪松,新诗“情绪节奏”的内涵、机制与实践,《文学评论》2022年第3

王毅,当代新诗创作与传统文化的民间智慧,《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2

王巨川,元书写范式小海汉语诗歌印象,《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王珂,百年来女诗人建构的柔美语体,《南都学坛》2022年第4

王珂,江南氛围中的个人气质——小海为何没有完全成为波德莱尔的第二代中国传人,《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吴井泉,小海诗歌先验与经验融合的美学范式,《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吴投文,小海偏移的口语诗学,《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吴投文,傅天琳诗歌的关键词及其意义结构,《阿来研究》2022年第1

吴投文、熊杜娟,论吕亮耕诗歌的话语形态,《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冲,风景书写与民族国家想象——现代诗歌中国家形象的生成与演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汪树东,诗歌与生态的融合与交响当代生态诗歌发展综论,《文艺评论》2022年第4

王玮旭,“表达之难”与“瞬间的光”胡适写物诗初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9

王玮旭,自我与身体郭沫若早期写物诗的“抒情”与“物质性”,《现代中文学刊》2022年第2

吴宜平,传统的接续与语境的更新新诗新时期以来对新古典写作的探索,《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3

王学东,初期《星星》诗刊的组织管理,《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1

王东东,作为民主文化的中国现代主义——重识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江汉学术》2022年第5

王东东,中国现代诗学中的元诗观念,《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1

魏文文,诗性的叙述与叙述的诗性论杨争光诗歌创作,《南方文坛》2022年第2

魏文文,情感的放逐与宣叙——论庄伟杰早期诗歌叙述的根性,《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6

魏文文,诗歌与电影的互文性叙述——以电影《路边野餐》为例,《文化研究》2022年第49

魏饴,论新时期以来中国新诗的继承、悖逆与发展,《武陵学刊》2022年第3

魏天真,新诗百年与现代汉语诗歌传统的建构,《华中学术》2022年第3

王 璞,宇宙写真——从《女神》中的歌德神话到郭沫若早期作品的镜像构造,《文艺争鸣》2022年第5

王东风,被冤枉的何其芳 被误解的孙大雨新诗节奏单位缘起之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6

吴思敬,从诗歌地理学的角度看西部诗歌的建构,《当代文坛》2022年第6

王治国、七月诗派论诗歌创作的“形象力”,《南都学坛》2022年第4

王灿、孙雯,梁小斌诗歌创作与传播场域的多元共生,《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

吴昊、张颖,声音的“政治”——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诗歌朗诵理论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

吴京烨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作人新诗研究述评,《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5

西渡,“使用好你的渺小”臧棣植物诗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3

向天渊 ,中国新诗的当代写作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2

向天渊,能指优势与语音凸显新诗语言艺术的智慧与疏拙,《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

徐刚,诗歌的下沉与诗人的去界域化——重新理解郭沫若的当代诗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

熊辉,论田间诗歌解殖民书写的阶段性特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

向阿红,中国现代诗歌作品修改现象之考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

向阿红,意识形态与新诗选本的版本——以《臧克家诗选》和《艾青诗选》为考察中心,《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0

萧映、胡冰涛,现代悼亡诗中的智性抒情——以臧棣《写给儿子的哀歌》为例,《长江学术》2022年第2

周俊锋,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原型书写与诗性潜能——基于“凤凰”和“女神”的文学母题,《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1

徐妍、卞文馨,论何向阳诗集《刹那》的“灵觉诗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7

辛北北,“长90年代”新诗“当代”空间的确立,《当代文坛》2022年第5

熊辉,以译代作闻一多早期新诗创作的特殊方式,《写作》2022年第4

熊辉,田间诗歌中的新疆书写,《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

徐旭敏,论佛教色空观对废名创作的影响——以废名20世纪30年代的新诗为例,《台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5

许永宁、粟芳,《文学史编纂与顾城童话诗人形象建构》,《世界华文学论坛》2022年第4

夏可君,臧棣的诗歌植物学灵视另一种的人性,《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3

颜炼军,“我颂扬投火的飞蛾”——新诗同题译写现象的个案分析,《文学评论》2022年第3

颜炼军,尤利西斯形象反顾当代诗的一个微观角度,《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5

于慈江,叙述作为呈现诗的结晶质地或诗性的一种方式——从闻一多及其弟子“二家”的诗说开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

杨四平,中国现代叙事诗写作的史诗化与现代化追寻,《人文杂志》2022年第9

杨四平,原创“血诗”海子元诗性写作的文学史方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杨四平,以伟大诗歌为极值的海子原创性提纲式诗学,《文艺争鸣》2022年第5

杨四平、王祎灵,20世纪20年代“新诗集”序跋中的新诗本体观,《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杨庆祥,幸存者、当代性和文明的眼泪——欧阳江河长诗阅读札记,《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4

杨小滨,瘙痒的主体胡续冬诗中的社会讽喻与转义喜剧,《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4

杨碧薇、汉语新诗中的“叙事”考辨,《当代文坛》2022年第3

杨洋,“口语何以为诗”——“归来者”的诗学隐忧与“口语化”写作的可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

叶琼琼,空白中的洁净燃烧———吴投文新世纪诗歌创作综论,《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第4

叶琼琼、龚浩敏,论穆旦诗歌中的“自然”,《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4

叶红,诗人的言说——以小海诗论,《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

于迪,再造传统夏济安20世纪50年代诗论与文化政治,《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41

叶橹,吉狄马加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4

于昊燕,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群山”地理书写与文化认同,《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6

张清华,实验与选择,变奏与互动——百年新诗的六个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2

张桃洲,重审1990年代诗歌的意识与观念,《当代文坛》2022年第5

张清华,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有一个引领者——欧阳江河印象,《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4

张桃洲,“解诗学”视域下的新诗阅读问题,《文艺研究》2022年第3

赵焕亭,《豫报副刊》上的徐玉诺三首诗辑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3

赵目珍,论海子诗歌中的“春天”主题,《文艺评论》2022年第5

朱星雨、陈爱中,对《百鸟衣》的文化透视——兼谈韦其麟诗歌的象征性,《文艺评论》2022年第3

朱星雨、深入语言本体的诗学研究——论陈爱中的汉语新诗批评,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

赵稀方,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诗歌转折,《文学评论》2022年第2

赵黎明,汉语诗歌的意脉变迁与关系词——兼论新诗语法革新及其诗学影响,《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6

赵黎明,“口语语法”与白话新诗文化精神的初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

赵黎明,此在、声音与废话的诗学当代“口语诗”的语言哲学,《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

赵黎明,新的诗学话语的“崛起”——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朦胧诗运动,《学术论坛》2022年第6

张洁宇,个人的熔炼与历史的肉身———牛汉的诗学观念、实践及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张艳梅、马一鸣,唤醒万物的灵魂——傅天琳诗歌创作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4

周 瓒,“坛子轶事”近四十年当代诗歌批评发展线索纵论,《江汉学术》2022年第3

庄伟杰,论台湾现代诗地方性与世界性之内在关联———百年汉语新诗研究的一个观察视角,《华文文学》2022年第5

郑元会、张帆,中国新诗学观念的历史转型及其辩证关系——郑振铎“血和泪”与“爱和美”的双重书写,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

赵思运,王蒙旧体诗中的“李商隐情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2

赵锐,寻找“被埋葬的词”——论吉狄马加诗歌的原型意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

张光昕,叹息与顿悟——论昌耀晚期不分行作品的剩余快感,《文艺研究》2022年第7

朱寿桐,《女神》诗人的诗性本格与郭沫若的位格意识,《文艺争鸣》2022年第5

周思辉,“传统积淀为个人才能”——何其芳1930年代现代诗中对晚唐诗艺接受新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2

曾颖李章斌,诗歌形式与“时代语言”——谈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1

曾祥金,一个新诗人的起步——袁可嘉求学时期集外新诗考释,《现代中文学刊》2022 1

翟月琴,“东方面目的悲剧精神”杨牧诗歌中“声音的戏剧”——论《林冲夜奔声音的戏剧》和《妙玉坐禅》,《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3

赵思情,融合、阻滞、分裂——1940年前后穆旦诗风与历史感知的变化及原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0

周军,新诗发生期新文学家旧体诗写作的文化再勘,《文艺评论》2022年第6

张立群,经验、趋向与格局考察——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述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

张立群,从“回归的美学”到“寻回汉声”——杨键诗歌论,《南方文坛》2022年第4

赵玄通,《李思纯仅存的一首新诗》,《现代中文学刊》2022年第2


台湾地区诗学

蔡坤伦《唐诗中三都内、外关道》,《嘉大应用历史学报》第6期(20222月)。

蔡叔珍《“造物有深意”——论苏轼寓居定惠院海棠诗“幽微”咏物书写》《高餐通识教育学刊》(20222月)。

蔡叔珍《从诗话观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问学》第26期(20227月)。

曹希文《从连章结构论梅村诗——重探吴梅村〈行路难十八首〉》,《思辨集》第25期(20223月)。

曾金承《洪弃生诗中的航海书写与寄怀》,《文学新钥》第35期(20226月),

曾诗涵《“映梦、窗零乱碧”?——浅谈吴文英〈秋思〉词与“梦窗”之名号入词》,《国文天地》第37卷第11期(20224月)。

陈贵秀《元初北方诗人刘因诗歌研究》(新北淡江大学中国文学学系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22年)。

陈立新《李商隐与其诗情新探》,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22年。

陈美朱《析论屈复〈唐诗成法〉的“诗法”观》,《东华汉学》第35期(20226月)。

陈孟妘《方以智的诗学工夫论——以清初桐城诗歌为探索材料》(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22年)。

陈芃杉《苏轼诗作与〈诗经〉关系之研究》(高雄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陈庆元《玄言诗与东晋门阀士风——以会稽侨姓为核心》,《东吴中文学报》第43期(20225月)。

陈荣灼《李白道诗思想之研究——从海德格现象学视野出发》,《清华学报》第522期(20226月)。

陈胜智《明清台湾禅诗之意象研究》(彰化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国语文教学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22年)。

陈诗琦《休鲍论考——兼论刘宋后期诗风之变》,《国文天地》第3712期(20225月)。

陈伟强《众神护形,步虚玉京——李白的谪仙诗学》,《清华学报》第52卷第4期(202212月)。

陈炜琪《钱锺书之宋诗学研究》(新北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22年)。

陈雅婷《茗饮蔗浆携所便——论杜甫饮茶诗中的生命意识》,《问学》第26期(20227月)。

陈怡婷《林子瑾、吴子瑜其人其诗研究》(嘉义中正大学台湾文学与创意应用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22719)。

陈颖聪《明代复古诗论发生与成长的内外因素》,《屏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类》第7期(20228月)。

陈正治《韦庄怀念江南的〈菩萨蛮〉,受谁的影响》,《中国语文》第130卷第4期(20224月)。

谌仕蓁《苦吟的身体语言中唐三家诗人研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谌仕蓁《陆游三山别业的家园书写》,《中国文学研究》第53期(20222月),。

戴淑贞《黄绍谟汉诗研究》(云林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124)。

郭相佑《十九世纪“江南/海上”美人图/咏研究——才子、女性及文化市场脉络》(中坜中央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郭子瑜《李清照词中存有焦虑与价值实践研究》,台北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何骐竹《“生日快乐”——苏轼为人庆生与受贺》,《文学新钥》第35期(20226月)。

何维刚《从咏史到怀古论南朝祠庙诗的书写发展与南方经验》,《政大中文学报》第38期(202212月)。

胡旻《讥刺君主和自我压抑钱谦益与沈德潜评杜差异及成因》,《东海中文学报》第43期(20226月)。

黄绢文《杜甫儒者身份建构研究——从韦伯儒教视域切入》(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黄雅莉《狂傲洒脱的背后——论柳永〈鹤冲天〉的创作心态》,《国文天地》第37卷第11期(20224月)。

黄郁茜《《庄子》与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死观之比较研究》(云林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黄正静《传统诗人中“纵谷客家第一庄”地景的文学书写》,《文学新钥》第35期(20226月)。

简锦松、唐宸、李依娜、陈高中、吕希真《题名、诗人、长桥、GIS——姜夔〈过垂虹〉诗现地研究》,《东华汉学》第35期(20226月)。

江凤慧《形式与抒情之间——论谢朓“好诗圆美”的理论内涵》,《国文天地》第3712期(20225月)。

江彦希《诗律之酝酿与形成——沈约“此秘未覩”说驳议》,《国文天地》第37卷第10期(20223月)。

江宇翔《顾太清〈东海渔歌〉之花妍书写》(嘉义南华大学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李瑞慈《〈唐诗三百首〉之植物意象研究》,铭传大学应用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李绍雯《李弥逊〈筠谿乐府〉研究》,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李天群《赵孟頫〈巫山一段云〉组词研究》,《思辨集》第25期(20223月)。

李宗菊《苏轼荔枝书写特色析论》,《思辨集》第25期(20223月)。

廖雅竹《王昌龄及其诗作分期研究》,台北市立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林波颖《谢灵运的三重隔绝》,《国文天地》第3712期(20225月)。

林芳玮《周亮工(1612-1672)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自我书写》,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又所硕士论文,2022年)。

林冠娴《栗社诗人范慕淹研究》(台中中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714)。

林沛玟《从〈木兰诗〉到真人电影〈花木兰〉(2020)之意象互文性》,《国文天地》第386期(202211月)。

林琬紫《游移的身份清初吴之振的文学活动与心灵世界》(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林忆玲《陶渊明〈形影神〉与张湛〈列子注〉生死观之交涉》,《高餐通识教育学刊》(20222月)。

林友良《苏辛词“重出”修辞浅探》,《中国语文》第131卷第5期(202211月)。

林昀静《日治时期台湾汉诗的南洋书写》(台中逢甲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712)。

林志伟《阮籍及其《咏怀诗》论略》,《弘文学报》第七期(20226月)。

刘翠榕《论《兰亭诗》中的五言四句体》,《国文天地》第3712期(20225月)。

刘红霞《题材、谱调、失收词人——论〈永乐大典·常州府〉清抄本见存宋〈江阴志〉对词学研究之价值》,《中国文学研究》第53期(20222月)。

刘顺《具身之感与生命之思中晚唐诗歌中的“身─心”与“心─事”》,《文与哲》第40期(20226月)。

刘晓萱《二十世纪以来词集目录提要》,《书目季刊》56卷第1期(20226月)。

刘彦霞《元僧中峰明本的达道之艺净土诗与咏梅诗所展演的修行观》(台中中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刘昱良《苏辛牡丹诗词研究》,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罗善茵《浅析庾信诗歌的用典——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例》,《国文天地》第3712期(20225月)。

吕梅《韩愈诗中风景书写的特色析论》,《北市大语文学报》第26期(20226月)。

吕沛芸《离别文学的继承与拓展——稼轩离别词研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祁立峰《多极时代的文学家——萧詧的诗赋及其与梁末作家的关联》,《成大中文学报》第78期(20229月)。

祁立峰《六朝文论中的“奇险”与其概念延异》,《中正汉学研究》39期(20226月)。

邱虹齐《论东坡词中的生命境界》(新北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22年)。

任可怡《〈琵琶行〉赏析》,《科际整合月刊》第76期(20226月)。

任可怡《中唐言论尺度白居易的讽谕诗实例》,《科际整合月刊》第74期(20224月)。

沈芳如《匮缺至光幻——梁陈诗歌“空”义析论》,《政大中文学报》第38期(202212月)。

苏子杰《元祐贬谪词人的孤独时空》(台东台东大学华语文学研又所硕士论文,2022年)。

田德智《基隆八景及八景诗研究》(高雄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624)。

涂意敏《清初词中的金陵书写研究》,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22年)。

王家琪《唐诗中“辽海”书写之探究》,《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学报》第13卷第1期(20223月)。

王凯行《论清道光年间的女性结社“梁德绳消夏集”》,《思辨集》第25期(20223月)。

王友胜《论历代宋诗总集的编纂语境》,《成大中文学报》第76期(20223月)。

王之敏《吕洞宾诗歌研究》(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22年)。

韦凌咏《声与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韵律析赏》,《国文天地》第37卷第8期(20221月)。

吴宜静《日治时期台湾南社诗人研究——以洪铁涛、王芷香为探讨对象》,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523)。

吴懿伦《宇文所安《文化唐朝》的书写策略及其文学史学意义》,《中国文学研究》第54期(20227月)。

吴宇祯《论唐宋词的“一意化两”艺术》,《国文天地》第38卷第4期(20229月)。

徐隆垚《〈列朝诗集〉编纂体例考——兼及作者意图之反思》,《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60期(20223月)。

徐亚宁《杨万里饮食诗研究》,政治大学国文教学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22年)。

许淑惠《黄庭坚词作中的“效他体”析论》,《国立屏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类)》(2022年)。

杨思源《清代选本与岑参接受》,《静宜中文学报》第21期(20226月)。

杨文惠《悖论的艺术——李商隐诗语言的张力与魅力》,《美育》第250期(202211月)。

杨雅雯《苏轼密州时期诗词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国文教学硕士在职专班,2022年)。

叶尔珈《鲍照的自然诗学》,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尹诺《陈曾寿七律研究》,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张高评《朱熹《观书有感》与宋人理趣诗》,《国文天地》第37卷第10期(20223月)。

张念誉《杜甫七律诗中的家屋天地》(台东台东大学华语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张韶祁《温庭筠〈菩萨蛮〉托寓新探——从“寓情草木”说温词中的“花”》,《人文社会学报》第22期(20227月)。

张诗情《北朝民歌中的女性独立形象》,《国文天地》第3712期(20225月)。

张腾《白居易宦游时期的家庭书写研究》(新北淡江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张玮仪《杨万里茶诗中所透显之“理禅融会”》,《台北大学中文学报》第32期(20229月)

张艳《王夫之〈落花诗〉析论》,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22年)。

张意姗《万里关山智眼收——季总行彻及祖揆玄符禅诗譬喻研究》(台中中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赵唯净《东坡徐州词研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郑思娴《“笔力扛鼎”——韩愈一韵到底七古体式、体貌初探》,《中国文学研究》第53期(20222月)。

郑志敏《浅解宋人诗作中的猫》,《博雅通识学报》第10期(20221月)。

锺晓峰《李怀民推尊中晚唐诗探析以《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为主的讨论》,《东海中文学报》第44期(202212月)。

锺晓峰《烟艇诗想陆游渔隐诗书写探析》,《台大中文学报》第77期(20226月)。

周铭堂《魏等如汉诗研究》(云林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124)。

周栩鹏《杜牧涉酒诗研究》(台中中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周怡廷《白居易诗中的“叙事治疗”》(高雄中山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2年)。

周振兴《儒家观点下的宋词批评研究—以《词话丛编》为考察中心》(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22年)。

周志仁《日治时期语文教育发展观察——以传统汉诗为例》,《文学新钥》第35期(20226月)。

朱锦雄《从“大和二年制举事件”和“甘露之变”二事解读杜牧对宦官的看法》,《静宜人文社会学报》第162期(20227月)。


日本地区诗学


陳翀《白居易元和四年作〈新樂府〉之歌辭形態及其所用樂曲考》,《表現技術研究》第17期,第45-58页。

川合康三《中国の詩学》(《中国的诗学》),東京研文出版,20225月。

村田眞由《「溝壑を塡む」ということ——文天祥試論》(《文天祥试论——以“填沟壑”为中心》),《日本中國學會報》第74期,第62-76页。

大島絵莉香《黄山谷詩抄物「演雅」の解釈について——万里集九〈帳中香〉を中心に》(《论黄山谷诗抄物〈演雅〉的解释——以万里集九〈帐中香〉为中心》),《日本漢文学研究》第17期,第41-59页。

大橋賢一《杜詩の二人称代名詞に関する覚え書き——「汝曹」を中心に》(《杜诗第二人称代词研究札记——以“汝曹”为中心》),《杜甫研究年報》第5期,第37-52页。

東英寿编《唐宋八大家研究》,福岡中国書店,20223月。

渡邉登紀《謝惠連「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について》(《论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東方學》第144期,第19-37页。

渡邉寛吾《「遊仙窟」所収詩についての研究——形式からの考察其の二》(《〈游仙窟〉所收诗的研究——从形式出发的考察(其二)》),《福岡女学院大学·人文学部》第32期,第35-55页。

二宮美那子《孟浩然の旅の詩——六朝「行旅」詩の流れをふまえて》(《孟浩然的行旅诗——基于六朝“行旅”诗传统的探讨》),《中國文學報》第95期,第1-31页。

馮霞《『万葉集』と『玉台新詠』の比較文学的研究——初期七夕歌と七夕詩を中心に》(《〈万叶集〉与〈玉台新咏〉的比较文学研究——以初期七夕歌与七夕诗为中心》),《文学研究論集》第57期,第83-99页。

福本郁子《『詩經』を讀む爲に(二)——桃夭篇“蕡”、魚藻篇“頒”、苕之華篇“墳”の意味について》(《〈诗经〉导读(二)——关于〈桃夭〉的“蕡”、〈魚藻〉的“颁”及〈苕之华〉的“坟”》),《比較文化研究》第32期,第1-21页。

福本郁子《『詩經』を讀む爲に(一)——周南・關雎篇“窈窕”の意味について》(《〈诗经〉导读(一)——关于〈周南·关雎〉中的“窈窕”之义》),《盛岡大学紀要》第39期,第91-100页。

福井佳夫《江淹評伝》(《江淹评传》),《中京大学文学部紀要》第571期,第1-174页。

福井佳夫《梁簡文帝評伝》(《梁简文帝评传》),《中京大学文学部紀要》第562期,第1-154页。

高岡遼《杜甫詩題索引邦訳書11種における》(《杜甫诗题索引以十一种日译本为对象》),《中国文史論叢》第18期,第51-79页。

高橋良行《李白·杜甫の詩における〈羞·恥·慚·愧〉表現》(《李白、杜甫诗中“羞”“耻”“惭”“愧”的表现》),《学術研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編》第70期,第33-54页。

龔穎《漢詩唱和を通しての近代日中文人交流井上哲次郎、潘飛声、関桂林を中心にして》(《以汉诗唱和为渠道的近代日中文人交流以井上哲次郎、潘飞声、关桂林为中心》),《倫理研究所紀要》第31期,第332-335页。

亀井有安《建安における詩の一展開「鬪雞詩」を中心に》(《建安诗展开的一个面向以“斗鸡诗”为中心》),《二松大学院紀要》第36期,第83-97页。

後藤秋正《「带」の用法から見た杜甫の詩》(《“带”字用法所见的杜甫诗》),《杜甫研究年報》第5期,第1-21页。

加固理一郎《李商隠の詩歌に描かれた曹植と「洛神賦」》(《李商隐诗歌中的曹植与〈洛神赋〉》),《六朝學術學會報》第23期,第65-84页。

加納留美子《蘇軾詩論——反復される經驗と詩語》(《苏轼诗论——被反复的经验与诗语》),東京研文出版,202210月。

靜永健《明末の異人唐汝詢とその唐詩注釋》(《明末异人唐汝询及其唐诗注释》),《中國文學報》第95期,第32-52页。

鷲野正明《徐禎卿の官僚時代の詩李夢陽との出会いと交遊》(《徐祯卿官僚时代的诗与李梦阳的会面及交游》),《国士館人文学》第12期,第131-150页。

李満紅《『懐風藻』における上官昭容詩の受容——紀男人「扈従吉野宮」を中心に》(《〈怀风藻〉中上官昭容诗的受容——以纪男人〈扈从吉野宫〉为中心》),《古代研究》第55期,第25-34页。

柳川順子《曹植における「惟漢行」制作の動機》(《曹植〈惟汉行〉的创作动机》),《県立広島大学地域創生学部紀要》第1期,第145-157页。

緑川英樹《五山僧が読んだ黄庭堅集——万里集九『帳中香』を手がかりに》(《五山僧阅读的黄庭坚集——以万里集九〈帐中香〉为线索》),《アジア遊学》第277期,第219-228页。

内田誠一《白居易「山中五絶句」剖析》(《白居易〈山中五绝句〉剖析》),《安田女子大学大学院紀要》第27期,第81-88页。

前堂颯世《蔡文溥の生涯とその詩作官生期を中心に》(《蔡文溥的生涯及其诗作以其官生期为中心》),《琉球沖縄歴史》第4期,第23-44页。

浅見洋二《「士」と「農」、「勧農」と「躬耕」——陸游とその田園詩について》(《“士”与“农”、“劝农”与“躬耕”——论陆游及其田园诗》),《アジア遊学》第277期,第155-170页。

清水もも《李白「臨路歌」について》(《论李白〈临路歌〉》),《日本文學》第118期,第153-168页。

三、期刊论文

三野豊浩《『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に見えない『千家詩』七言絶句》(《不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的〈千家诗〉七言绝句》),《言語と文化愛知大学語学教育研究室紀要》第46期,第107-130页。

三野豊浩《『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所収の『千家詩』七言絶句》(《〈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所辑录的〈千家诗〉七言绝句》),《言語と文化愛知大学語学教育研究室紀要》第45期,第196-222页。

山田尚子《感傷詩と諷諭詩——『古詩十九首』との関わりをめぐって》(《感伤诗与讽谕诗——围绕与〈古诗十九首〉关联的探讨》),《慶應義塾中国文学会報》第6期,第1-21页。

石本道明《『詩經』「木瓜」義解管見「喩」の機能について》(《〈诗经〉“木瓜”义解管见关于“喻”的功能》),《國學院雜誌》第1237期,第1-21页。

室貴明《蘇軾の西湖詩について「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を中心に》(《论苏轼的西湖诗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为中心》),《集刊東洋学》第127期,第46-60页。

泰田利栄子《周興嗣と呉均の贈答詩について——『千字文』以前の周興嗣》(《论周兴嗣与吴均的赠答诗——〈千字文〉以前的周兴嗣》),《人間文化創成科学論叢》第24期,第1-9页。

藤原祐子《『楽府雅詞』初探》(《〈乐府雅词〉初探》),《中国文史論叢》第18期,第23-46页。

土屋聡《陶淵明「帰園田居」五首における住居について——「方宅十餘畝、草屋六七間」を中心に》(《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中的住宅——以“方宅十余亩,草屋六七间”句为中心》),《中国文学論集》第51期,第41-58页。

土屋聡《陶淵明田園詩の構造その幸福の深層にあるもの》(《陶渊明田园诗的构造存在于其幸福深层的事物》),《中国文史論叢》第18期,第1-22页。

下定雅弘《杜甫の閨情詩》(《杜甫的闺情诗》),《杜甫研究年報》第5期,第22-36页。

詹満江《唐代女性詩人薛濤の没年をめぐって》(《关于唐代女性诗人薛涛的卒年》),《新しい漢字漢文教育》第73期,第8-16页。

趙美子《曹植の遊仙詩について——「鼎湖」の典故を手掛かりとして》(《论曹植的游仙诗——以“鼎湖”的典故为线索》),《お茶の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報》第41期,第1-19页。

中元雅昭《白居易の詠雪詩》(《白居易的咏雪诗》),《国際文化表現研究》第18期,第72-87页。

諸田龍美《「山の詩人」白居易(2)仙遊山·〈長恨歌〉·山水画家》(《“山的诗人”白居易(2)仙游山·〈长恨歌〉·山水画家》),《愛媛大学法文学部論集·人文学編》第52期,第19-34页。



北美地区诗学


Lian Xinda, “Secret Laid Bare: Close Reading of Chinese Poetry,”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1 (April 2022),.

Grace S. Fong, “Feminist Theories and Women Writers of Late Imperial China: Impact and Critique,”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1 (April 2022)

Jao Tsung-I, trans. David Lebovitz, “Did Men of Song Belt Out ‘Tang Ci’? An Explanation of the Poem ‘I Only Fear the Spring Breeze Will Chop Me Apart’,” in Tang Studies, 40 (2022).

Jiani Chen, “Space and Identity: Self-Representation of a Ming Nanjing Courtesan in Trans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2 (November 2022).

Lili Xia, “Qiuchi as Heterotopia: The Other Space for Su Shi,”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42.1 (2022).

Lu Kou, “Audible Empire: Musical Orthodoxy and Spectacle in the Sui Dynast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28(2022).

Lucas Klein, “Decentering Sinas: Poststructuralism and Sinology”,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1 (April 2022).

Manling Luo, Theories of Spatiality and the Study of Medieval China,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1 (April 2022).

Martin Kern, “Cultural Memory and the Epic in Early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ase of Qu Yuan 屈原 and the Lisao 離騷,”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1 (April 2022).

Paul W. Kroll, “Li Bo and the zan,” T’oung Pao, 108 (2022).

Paula Varsano, “The Elusiveness of Commonality: Late Twentieth-Century Sinology and the Search for a Shared Lyric Language,”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1 (April 2022), .

Tero Tähtinen, “‘In the Mountain Forest I Lose My Self’: The Experience of No-Self in Wang Wei’s Short Landscape Poems,”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2 (November 2022).

Thomas Donnelly Noel, “Rereading a Poetics of Divination: Oracular Visuality and Iterations of Landscape in Wei-Jin Lyricism,”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9:2 (November 2022).

Timothy Wai Keung Chan, “Amorous Adventure in the Capital: Lu Zhaolin and Luo Binwang Writing in the ‘Style of the Time’,” in Tang Studies, 40 (2022).

Xiao Rao, “Humor under the Guise of Chan: Stories of Su Shi and Encounter Dialogu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42.2 (2022).

Xiuyuan Mi, “Informational Literature: The Pursuit of Empirical Accuracy in Song Literary Production,” 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 51 (2022).

胡可先,西域重镇与唐诗繁荣Nanyang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