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1.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2. 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鲁迅全集,第九卷,嵇康集,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3. 殷翔,郭全芝:《嵇康集注》,黄山书社,1986年版。
4. 夏明钊:《嵇康集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 王晓毅:《嵇康评传:汉魏风骨尽竹林遗恨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 容肇祖:《嵇康的思想》(1928),《魏晋的自然主义》,东方出版社,1996年,43-53页。
7.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嵇阮之文》(1917),《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7页。
8. 陈庆元:《龙性难驯-嵇康传》,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9. 汤用彤:《贵无之学——阮籍与嵇康》(1938),载《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46-153页。
10.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年),《而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11. 童强:《嵇康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 曾春海:《嵇康的精神世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13. 钱浩编:《名士风流——嵇康》,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14.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
15. 陈书良:《竹林悲风:嵇康传》,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
16. 高勇:《嵇康诗歌研究》,敦煌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
【期刊论文】
1. 《嵇康集校记》,《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0第4卷第2号。
2. 叶渭清:《嵇康集校记(续)》,《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1年第5卷第2期。
3. 叶渭清:《嵇康记校记(续)》,《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1年第5卷第3期。
4. 叶渭清:《嵇康记校记(续)》,《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1年第5卷第4期。
5. 《嵇康集校记》,《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5第9卷第6期。
6. 宋景昌:《嵇康阮籍之比较研究》,《儒效月刊》,1936第2卷第10期。
7. 列车:《司马氏、阮籍、嵇康》,《东南风》,1939年第1卷第2期。
8. 贺昌群:《清谈思想初论》,《魏晋清谈思想初论》,1944年,58-113页。
9. 逯钦立:《跋嵇康集第一卷诗》,《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1947年第1卷第3期。
10. 汪和:《关于鲁迅先生手稿“嵇康集考”》,《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104页。
11. 鲁迅:《嵇康集考》,《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97-103页。
12. 陈梦韶:《关於鲁迅遺著“嵇康集考”历史研究》,1955年第3期,84页。
13. 侯外庐:《嵇康在政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身世性格》,《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册,1957年,144-161页。
14. 茅原:《试谈嵇康的音乐思想》,《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0年第2期,23-35页。
15. 丁冠之:《论嵇康的哲学思想》,《哲学研究》,1980年第4期,63-68页。
16. 王绍武,钟少文:《鲁迅论嵇康》,《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47-51页。
17. 刘康德:《试论嵇康的哲学思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6期,90-92页。
18. 李长之:《鲁迅和嵇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45-48页。
19. 袁济喜:《关于“声无哀乐论”评价问题——兼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学术月刊》,1981年第12期,44-50页。
20. 席广辉:《嵇康与儒家思想》,《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25-28页。
21. 陈洪:《清远以述志峻切而绝交——读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语文学习》,1982年第8期,44-47页。
22. 王守华:《嵇康的自然乐论及其反传统精神》,《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第4期,57-63页。
23. 任嘉禾:《嵇康与阮籍——论儒与道在诗史上的早期结合》(《中国诗史规律初探》第二章),《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31-40页。
24. 曹南才:《品藻人物的审美标准——试析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一个美学思想》,《惠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23-25页。
25. 徐仪明:《嵇康哲学及其源流》,《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29-33页。
26. 刘秉果:《嵇康的<养生论>》,《体育文史》,1983年第3期,34-36页。
27. 蔡仲德:《关于嵇康及其<声无哀乐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3-8页。
28. 王永生:《鲁迅论阮籍、嵇康、陶潜》,《社会科学》,1983年第8期,61-65页。
29. 高银秀:《嵇康逻辑思想探索》,《晋阳学刊》,1983年第4期,87-92页。
30. 吴毓清:《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关于“声无哀乐”论的几个问题的辩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24-30页。
31. 徐斌:《论嵇康和阮籍的放达》,《兰州学刊》,1984年第6期,70-76页。
32. 顾农:《嵇康的政治态度和他的作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109-114页。
33. 夏明钊:《试探嵇康的精神世界》,《中国文学研究》,1985年第1期,58-65页。
34. 段茂南:《试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37-42页。
35. 刘康德:《嵇康锻铁、服药及其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110-111页。
36. 余敦康:《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演变》,《文史哲》,1987年第3期,3-11页。
37. 丁怀轸:《嵇康人生观漫评》,《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148-158页。
38. 余敦康:《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演变》,《文史哲》,1987年第3期,3-11页。
39. 陈广武:《艺术家的当行本色——试论嵇康的性格特征》,《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7年第3期,69-74页。
40. 荆山:《浅谈嵇康美学思想的历史贡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5期,70-72页。
41. 李宝杰:《谈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33-37页。
42. 刘朝谦:《嵇康音乐美学情感论》,《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36-44页。
43. 田文棠:《试论嵇康自然观的多义性》,《唐都学刊》,1988年第1期,0-15页。
44. 姚汉荣,姚益心:《嵇康之死考辨》,《中州学刊》,1988年第3期,86-89页。
45. 王魁田:《阮籍、嵇康与“正始之音”》,《唐都学刊》,1988年第4期,72-77页。
46. 刘金山:《阮籍嵇康的自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2期,252-55页。
47. 徐文玉:《〈《嵇康集》考〉发现记》,《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第4期,61-62页。
48. 王之榜:《略论嵇康》,《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19-25页。
49. 汤用彤:《嵇康、阮籍之学》,《中国文化》,1990年第1期,133-135页。
50. 振如:《嵇康的奇文和奇事》,《瞭望周刊》,1990年第4期,33页。
51. 李建中:《琴赋一曲尽雅声——嵇康“琴赋”赏析》,《名作欣赏》,1990年第6期,77-81页。
52. 龚斌:《嵇康诗歌简论》,《中国韵文学刊》,1990年第2期,12-18页。
53. 罗宗强:《嵇康的心态及其人生悲剧》,《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147-159页。
54. 唐晓萍:《嵇康散文简论》,《广西师院学报》,1991年第3期,54-59页。
55. 张廷银:《对<诗品>评嵇康之辨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93-95页。
56. 景蜀慧:《嵇康之“轻时傲世”与“嵇志清峻”》,《中国文化》,1991年第2期,116-123页。
57. 李建中:《“声无哀乐”新解——试论嵇康音乐心理学思想》,《思想战线》,1992年第3期,40-44页。
58. 沈元林:《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 》,《文学遗产》,1992年第6期,33-36页。
59. 穆克宏:《嵇康曾官中散大夫》,《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30页。
60. 沈玉成:《嵇康被杀的原因和时间——与李剑国先生商榷》,《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68-72页。
61. 周斌:《嵇康之死及其矛盾心理的发展》,《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122-124页。
62. 熊清元:《嵇康未官中散大夫吗?》,《黄冈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34-36页。
63. 张廷银:《嵇康、陶渊明创作及人生审美情趣之比较》,《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53-60页。
64. 跃进:《嵇康被杀的时间及其原因》,《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2期,82-88页。
65. 顾农:《关于鲁迅校本<嵇康集>手稿》,《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8期,27-32页。
66. 虞德懋:《曹植与嵇康诗歌气格比较》,《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18-23页。
67. 郑训佐:《历史的对话──评王晓毅著<嵇康评传>》,》《东岳论丛》,1995年第2期,110-111页。
68. 张廷银:《嵇康人生悲剧缘起再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48-52页。
69. 吕立汉:《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写作手法》,《台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15-17页。
70. 张廷银:《心灵现实的艺术透视─—从嵇康诗歌的意象看他的心灵历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7-11页。
71. 皇甫积庆:《从文学到生命──鲁迅与嵇康、阮籍的联系与比较》,《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10期,13-23页。
72. 张振龙:《阮籍、嵇康游仙思想的审美透视》,《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70-74页。
73. 张廷银:《嵇康、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比较》,《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22-27页。
74. 罗筠筠:《嵇康其人其艺其学》,《东方丛刊》,1996年第1期,208-228页。
75. 汪毅夫:《“嵇康的愤世,尼采的超人,配合着进化论”──鲁迅留日时期思想之整体观》,《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3期,15-19页。
76. 孟泽:《嵇康之死》,《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2期,71-78页。
77. 顾农:《嵇康<幽愤诗>解读》,《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77-79页。
78. 郭建勋:《论阮籍、嵇康的骚体作品及其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5期,56-61页。
79. 张宏:《含道独往舒翼太清——论嵇康游仙诗》,《文史杂志》,1996年第5期,38-39页。
80. 黄萍:《嵇康和他的<声无哀乐论>》,《新疆职工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21-24页。
81. 崔富章:《屈原<卜居>与嵇康<卜疑>》,《云梦学刊》,1997年第2期,6-9页。
82. 滕福海:《<广陵散>余音——嵇康“临刑自若”的背后》,《阅读与写作》,1997年第6期,2页。
83. 王江玉:《构铸人格的组诗——读嵇康的诗歌》,《阅读与写作》,1997年第7期,7-8页。
84. 顾农:《嵇康与钟会》,《书屋》,1997年第5期,75-76页。
85. 陈炜平:《嵇康<圣贤高士传赞>艺术初探》,《玉林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47-50页。
86. 季玢:《略论鲁迅和嵇康孤独意识的异同》,《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141-143页。
87. 徐公持:《理极滞其必宣──论两晋人士的嵇康情结》,《文学遗产》,1998年第4期,36-45页。
88. 朱晓青:《峻切旷放托喻清远——嵇康诗风简析》,《襄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27-29页。
89. 刘思刚:《嵇康:拯救的人生》,《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93-97页。
90. 傅刚:《正始诗人嵇康》,《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1期,50-54页。
91. 张大伟:《嵇康散文的论辩技巧》,《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40-42页。
92. 张同庆:《围困与突围——阮籍、嵇康片论》,《沙洋师范专科学报》,1999年第1期,46-50页。
93. 范子烨:《自由与脱俗:阮籍和嵇康的神仙意识》,《求是学刊》,1999年第3期,75-78页。
94. 韩格平:《嵇康与嵇喜两组诗浅解》,《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112-113页。
95. 王定璋:《饮酒与服药──阮籍和嵇康的个性悲剧》,《文史杂志》,1999年第3期,28-30页。
96. 梁克隆:《清俊通脱遥深宏肆——简论嵇康与阮籍的诗创作》,《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53-56页。
97. 徐公持:《嵇康》,《魏晋文学史•第九章嵇康》(1999),198-218页。
98. 崔富章:《论嵇康对<诗三百>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232-1241页。
99. 王成:《试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取法借鉴》,《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242-1246页。
100.阮忠:《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118-125页。
101.徐公持:《嵇康》,《魏晋文学史•第九章嵇康》(1999),198-218页。
102.徐国荣:《嵇康之死和“索琴而弹”的意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16-18页。
103.张振龙,周庆贺:《试论阮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美学意蕴》,《南都学坛》,2000年第1期,42-44页。
104.李绍华:《两种玄学人生观的碰撞——读嵇康嵇喜的赠答诗》,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37-39页。
105.邵慧:《嵇康诗歌简论》,《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38-41页。
106.鲁红平:《现实忧患与生命超脱的矛盾纠葛——嵇康游仙诗简论》,《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113-117页。
107.王成:《试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取法借鉴》,《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28-30页。
108.王晓毅:《“竹林七贤”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109.颜建华:《旷达高亮峻切清远——嵇康与他的诗》,《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12-14页。
110.皮元珍:《正始玄坛一文心——论嵇康诗文的个性特征》,《求索》,2001年第6期,119-121页。
111.汪春泓:《玄学背景下阮籍、嵇康之比较》,《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75-83页。
112.彭玉平:《嵇康的论体文与魏晋学术之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39-48页。
113.黄萍:《论嵇康诗文的玄远意境》,《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48-50页。
114.许海意,蒋凡:《手挥五紘目送归鸿———嵇康诗文的玄学个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72-81页。
115.孙昌武:《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86-91页。
116.钱雯,清峻:《嵇康的玄思与诗情》,《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565-569页。
117.皮元珍:《论嵇康诗文语言的美学风貌》,《江汉论坛》,2002年第11期,83-87页。
118.皮元珍:《璀璨的余晖——论嵇康四言诗》,《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31-35页。
119.高淮生:《从<红楼梦>看阮籍、嵇康、陶渊明对曹雪芹的影响》,《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2期,279-292页。
120.皮元珍:《<诗经>传统的开拓与嬗变——论嵇康四言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56-59页。
121.刘思源:《论嵇康及魏晋风度及其他》,《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8期,61-64页。
122.陈恩维:《嵇康诗风新论》,《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55-57页。
123.褚丽娟:《琴声与人生——论嵇康的琴赋情结》,《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71-74页。
124.李建明:《魏晋风度与鲁迅——嵇康、阮籍与鲁迅的比较》,《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56-60页。
125.赵玉霞:《论嵇康诗歌中的玄学理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6页。
126.余江:《自然至响千秋绝调——嵇康<琴赋>论》,《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33-38页。
127.刘剑,夏世龙:《论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62-63页。
128.蔡彦峰:《论嵇康、阮籍思想的歧异及其对诗风的影响》,《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51-55页。
129.刘剑,王魁星:《嵇康四言诗象征艺术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85-88页。
130.徐浩:《嵇康六言诗简论》,《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年第1期,46-48页。
131.叶春林,周为军:《士人生命的绝响——论嵇康、何心隐的人生悲剧》,《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0期,25-27页。
132.胡勇,朱茹:《绝交书下隐藏的真实——从<与山巨源绝交书>论嵇康和山涛的关系》,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73-76页。
133.李昌舒:《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70-77页。
134.刘克桥:《阮籍与嵇康之比较》,《中州学刊》,2007年第6期,205-207页。
135.梁晓东:《从嵇康诗中透视魏晋士人的审美理想》,《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第1期,15-18页。
136.于晓峰:《嵇康的诗学思想探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80-83页。
137.刘天利:《嵇康、阮籍的精神个性与文学风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0-15页。
138.童强:《一个文本的文体史与思想史解读:嵇康〈太师箴〉研究》,《文学评论丛刊》,2008年第1期。
139.徐公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非绝交之书论》,《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197-216页。
140.伍宝娟,杨栩生,吕晓玲:《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57-60页。
141.刘伟生:《嵇康<琴赋序>的理论内涵与价值》,《船山学刊》,2008年第4期,87-89页。
142.包秀艳:《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论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90-93页。
143.孔荣:《阮籍和嵇康诗歌中鸟的意象》,《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3期,84-86页。
144.曾春海:《阮籍、嵇康对经学的继承和批判》,《哲学与文化》,2009年第9期。
145.王振星:《“嵇康”与卢俊义的梦意象——金圣叹“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解读》,《水浒争鸣》,2009年,533-544页。
146.张迪:《陶渊明与嵇康、阮籍文学创作关系伸说》,《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1期,188-192页。
147.张苏罗:《从<世说新语>中阮籍、嵇康形象看魏晋风度》,《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期,144-145页。
148.叶当前:《论嵇康与嵇喜的赠答送别组诗》,《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2期,16-21页。
149.吴可:《嵇康四言诗源于“国风”论》,《名作欣赏》,2010年,20-25页。
150.[德]何乏笔(FabianHeubel):《平淡的勇气:嵇康与文人美学的批判性》,《哲学与文化》,2010年第9期。
151.范子烨:《人的自由与仙的优游:嵇康和阮籍的游仙思想与诗歌创作》,《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45-66页。
152.陶莉:《魏晋名士的思想冲突与人格焦虑——以嵇康及其<幽愤诗>为例》,《名作欣赏》,2011年第2期,104-105页。
153.张亚新:《<世说新语>嵇康史料摭评》,《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8-55页。
154.曹莎:《“美感”与生命——浅析阮籍与嵇康诗歌中的生命意识及其中“佳人”的超现实意义》,《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2期,195-198页。
155.刘爱丽:《试论嵇康的玄学思想》,《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第10期,61-63页。
156.肖冠华:《魏晋文士脱身制度困境的高超模型——以阮籍、嵇康处世实践为例》,《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69-71页。
157.李年:《嵇康与魏晋玄学》,《新西部》(理论版),2011年第10期,103-112页。
158.林颐:《由“越名教而任自然”透视嵇康哲学思想的内涵》,《天中学刊》,2011年第6期,38-40页。
159.李峰:《略论阮籍嵇康玄学思想之异同》,《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54-58页。
160.梁怀超:《任真与认真:阮籍、嵇康与陶渊明人生态度辨析》,《学术交流》,2012年第3期,127-130页。
161.郑伟:《嵇康与<春秋>左氏学》,《孔子研究》,2012年第3期,12-19页。
162.温优华,江海:《老庄思想对嵇康诗歌创作艺术风格的影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48-53页。
163.高勇,张永青:《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与开拓——论嵇康四言诗的艺术成就》,《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年第3期,33-34页。
164.邸宏香:《从<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嵇康的隐逸思想》,《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79-82页。
165.庄书睿:《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55-59页。
166.袁济喜:《<文选>编选与嵇康形象》,《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42-51页。
167.袁济喜:《<文选>编选与嵇康形象》,《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42-51页。
168.邓静:《浅析嵇康四言诗的继承与创新》,《名作欣赏》,2015年,128-129页。
169.叶当前:《屈原<卜居>与嵇康<卜疑>的互文性解读》,《武陵学刊》,2015年第4期,108-113页。
170.李洪亮:《嵇康隐逸文学创作与其个性及隐逸精神之关系》,《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55-59页。
171.袁济喜,迟文颖:《风雅与玄思的天合——嵇康四言诗融汇问题新探》,《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273-284页。
172.张弛:《放逸的悲与回归的痛——论嵇康<幽愤诗>的悲愤之情》,《名作欣赏》,2016年,85-87页。
173.余招琴:《论老庄思想对阮籍、嵇康的不同影响及现代意义》,《鸡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9期,98-100页。
174.刘小兵:《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论唐人诗文中的嵇康形象》,《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56-160页。
175.乔晓慧:《论嵇康的“循礼”和“反礼”》,《运城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46-49页。
176.宋展云:《“琴德”与“文心”——论嵇康<琴赋>之袭故弥新及其余韵流风》,《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6期,50-58页。
177.胡敬霞:《嵇康之死——从<与山巨源绝交书>谈起》,《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9期,76-78页。
178.刘明:《嵇康集之“录”“序”“注”小解》,《文学遗产》,2018年第2期,173-175页。
179.刘明:《嵇康集成书及明本系统考论》,《国学学刊》,2018年第2期,113-122页。
180.孙梦依:《顾日影而弹琴:嵇康临终奏琴形象与魏晋风度》,《理论界》,2018年第4期,89-98页。
181.侯文学:《嵇康阮籍诗相同主题的相异抒写》,《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76-82页。
182.谢盛华:《嵇康、阮籍的性格命运与悖论人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37-43页。
183.秦秋咀:《论作为脱序人的嵇康及其情性观》,《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104-108页。
184.郭婧:《从嵇康看玄学对魏晋士人的影响》,《文化学刊》,2019年第6期,251-252页。
185.殷诗诗:《论钟嵘<诗品>中嵇康的品第》,《大众文艺》,2019年,31-32页。
186.李刚刚:《论嵇康的双面形象》,《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年12期,76-79页。
187.王鑫:《从《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嵇康与山涛的关系》,《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80-84页。
188.刘春娜,刘伟:《“本之自然之性,为人之真性”——论嵇康之“真”》,《阴山学刊》,2022年第2期,8-14页。
189.刘强:《名教与自然的伦理悖论与选择困境——<世说新语•政事篇>“嵇康被诛”条解析》,《名作欣赏》,2023年第4期,120-122页。
190.路美艳:《“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主张对嵇康的影响》,《名作欣赏》,2023年第9期,85-87页。
【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1.李修建:《名士风流——魏晋士人形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2.阎秋凤:《竹林玄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1.蒋艳萍:《论道教思想对嵇康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2.梁晓萍:《<红楼梦>与魏晋风度的传承关系——浅析贾宝玉、林黛玉与阮籍、嵇康等形象的文学渊源》,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3.张军:《“士”的风范——嵇康悲剧性人生新探》,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4.刘媛媛:《艺术:拯救的人生——嵇康艺术精神探析》,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5.余雪莲:《玄学对嵇康诗歌创作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6.赵玉霞:《嵇康玄学理想的原型批评》,延边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7.吴晶:《论嵇康的儒家思想和现实关怀》,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8.孔建华:《浅析竹林玄学思想在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中的体现》,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9.张瑜:《广陵已绝响,犹存高士魂——嵇康<圣贤高士传>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0.李年:《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哲学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1.江海:《老庄思想对嵇康诗文创作的影响》,南昌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2.赵永平:《嵇康诗文风格论》,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3.王强:《嵇康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4.李志梅:《嵇康阮籍比较研究》,华侨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5.郑伟:《唐前嵇康现象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6.吕芳:《嵇康论辩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17.温晓婷:《嵇康及<圣贤高士传赞>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18.文瑜:《阮籍、嵇康散文研究》,陕西理工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19.邢国海:《嵇康论体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0.曾飘飘:《嵇康情论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1.谷文彬:《嵇康<圣贤高士传赞>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2.陈琳:《嵇康论辩文研究》,山东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3.李廷涛:《嵇康引<老><庄>考论》,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4.康石佳:《嵇康与<广陵散>意象研究》,辽宁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25.姚建改:《传统的守望者—嵇康与正始文学研究》,河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26.刘燕:《“无地”如何“自容”——嵇康、陶渊明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27.贾湘婷:《竹林七贤与海左七贤诗歌比较研究——以嵇康、阮籍、李仁老、林椿为中心》,延边大学2014年2475硕士论文。
28.李信鸽:《嵇康诗作中的美学思想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29.徐雪青:《嵇康诗歌“清峻”风格及其成因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30.王小云:《嵇康、阮籍诗歌比较研究——以“创作主体与作品风格的关系”为中心》,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31.古倩雯:《嵇康书、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32.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与革新刘洋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3666硕士论文。
33.李红星:《嵇康陶渊明隐逸生活比较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34.王蒙:《嵇康“外道内儒”思想的文学体现》,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35.曾良玉:《嵇康的隐居研究》,西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6.刘云:《嵇康琴乐美学思想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19年硕士论文。
37.王冰封:《唐诗中的嵇康形象研究》,暨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38.董爽:《嵇康论体文研究》,河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39.靳玲珑:《嵇康创作对屈原的接受》,吉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40.邓丽娟:《嵇康形象的历史建构和美学意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41.孙袅袅:《嵇康<圣贤高士传赞>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统计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