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诗学讲堂 >> 正文

过常宝教授:诗教与儒家学派的形成

编辑:程紫丹 预审:胡传志 终审:胡传志  添加日期:2024-10-17

10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过常宝教授应邀做客“赭麓诗学讲坛”,给师生作了题为“诗教与儒家学派的形成”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傅宇斌教授主持,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及文学院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过常宝教授指出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继承了前代乐教的传统,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弟子充任贵族冢宰,以赋诗言志,引诗言志的形式将《诗》作为话语资源,从而促成了诗教的独立,并引用《左传》《礼记》等文献记载,介绍了诗教由职业教育变为人格教育、社会教育的演变历程。过常宝教授通过比较出土文献与《诗经》文本,指出孔子因诗教而“删诗”,并从“兴”字本义的演变,指出“诗可以兴”是儒家诗教合法性所在。随后,过常宝教授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记载,探讨了儒家诗教的规范性问题,认为“诗亡隐志”是儒家诗教的原则。最后,过常宝教授指出“诗可以群”塑造了儒家学派,诗教传统决定了儒家是以礼乐教育为职业的人群,故而家学派将一切政治理念都架构在传统的诗礼之上,“施于有政”是儒家从政的方式,笃信经典是儒家学派最基本的话语方式。

在师生互动环节,参与讲座的老师与学生代表积极提问,从出土文献的研究、先秦文学的学术进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过常宝教授对听众提出的文体给予了耐心专业的解答,气氛生动,交流热烈。

讲座结束后,傅宇斌教授对过常宝教授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过常宝教授的讲座层次丰富且分明,姿态万千。胡传志教授指出过常宝教授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眼光,多角度审视诗教的生成及对儒家学派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