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诗学讲堂 >> 正文

王锷教授:从《礼记》管窥《十三经注疏》的校刻整理

编辑:黄振新 预审:胡传志 终审:胡传志  添加日期:2021-10-28

本网讯(诗学中心 孙露露/文 邓若尘/图)10月26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锷先生应邀作客第24期“赭麓诗学讲坛”,给师生带来题为“从《礼记》管窥《十三经注疏》的校刻整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主持,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文学院部分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到场聆听。

王锷教授首先讲述了自己的研究缘起,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文史学研究中的“经学研究热”,介绍了此前对“三礼”文献的接触,以及近些年所从事的“明清时期《礼记》校勘整理与主要刻本研究”。接着,王锷教授从“《礼记》经注本及其关系”“《礼记》注疏本及其差异”“《十三经注疏》整理及启示”三个部分展开了此次报告。王锷教授认为,《十三经》各经版本有白文本、经注本、单疏本、注疏本之别,应当分类整理,相辅相成。今存《礼记》经注本有蜀大字本、婺州本、抚州本、余仲仁本、绍熙本、嘉靖本、殿注本等七种版本,王锷教授分别介绍了各个版本的高下优劣,并总结了诸本之间在内容、标点圈发、渊源、接受等方面的差异。而《礼记》注疏本则有八行本、十行本、闽本、监本、毛本、殿本注疏、《四库》本、和珅本、阮刻本等版本,各注疏本具有附释音注疏本流传广泛,八行本则推动了经学文献的校勘,以及从元十行本到《四库》本,注疏本逐渐完善,直到阮刻本《十三经注疏》成为集大成的注疏合刻本等特点。最后,王锷教授列举了一些今人整理的《十三经注疏》中的《礼记注疏》及单独出版的《礼记》注疏本,分别评价了其优点和不足,并且讲述了今后对《十三经注疏》整理工作的启示和思考。王教授认为,整理《十三经注疏》要注意研读经书,梳理校刻历史;要查考版本,摸清版本源流;要选定底本校本,标点断句,校勘是非,吸取众长,撰写校记,写定付梓。

胡传志教授对本次报告作了高度评价,认为王锷教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同学们在经学、版本学等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人听后深受震撼,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教给大家很好的治学方法,勉励同学们刻苦钻研,做出真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