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页】 【中文版】 【英文版】 【加入收藏】

首页 >> 诗学讲堂 >> 正文

彭国忠教授:宋代《诗经》学与词学

编辑:黄振新 预审:胡传志 终审:胡传志  添加日期:2021-06-28

本网讯(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汪琛艳)6月27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国忠先生应邀作客第23期“赭麓诗学讲坛”,给师生带来题为“宋代《诗经》学与词学”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主持,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文学院师生数十人到场聆听。

彭国忠教授从“宋代科举考试与《诗经》”“词为《诗》之裔:词的起源”“情感的抒发与节制”“《诗序》:词学批评之架构”“罪我知我:阐释与辩护”五个方面,对宋代《诗经》学与词学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彭教授认为,《毛诗》是宋代科举考试科目,是士人必读书目,词人如欧阳修、苏辙、张耒、朱熹、魏了翁等,都有《诗经》研究的专门著作;宋代是《诗经》学的转折时期,同时宋代《诗经》学对宋代词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词为“诗之裔”实际上探讨的是词的起源问题,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起源,或直接溯源,或增加中间环节溯源。宋人对于抒情要加以节制这一问题的探讨,与《诗经》学也存在关联性,宋代词学批评之架构则是以《诗序》为代表,宋代词学批评的思维方式、批评方式、整体判断和逐句分析方式以及关键句阐述方式等都是采用《诗经》学的模式,宋人对词的阐释与辩护的方式也都是来源于《诗大序》或《诗小序》。“东坡词如《国风》,山谷跋如小序”之类的批评方式,苏轼《卜算子》词的阐释案例,一方面推尊词体,促进宋代词学批评的发展,另一方面穿凿附会的比拟,也为词的解读带来负面影响。讲座结束后,彭国忠教授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分享了查阅文献资料和撰写文章的经验。

胡传志教授对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宋代《诗经》学与词学”是一个中观偏宏观的题目,一般学者不太容易驾驭,彭国忠教授未从化用《诗经》语言和《诗经》接受史等常规角度切入,而是将科举考试、词学批评等与《诗经》学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学术智慧和眼光。他勉励同学们学习彭老师在文献资料提取与解读方面的典范做法,多观摩、多体会、多思考,通过刻苦勤奋努力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