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孙露露 黄振新)3月26日下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在花津校区举办2021年第1期硕博论坛。博士生刘亚文交流了发表在《文学遗产》(2020年第4期)的文章《由苏入杜:论翁方纲学人之诗理论体系的建构》,博士生张勇耀交流了即将刊于《文学评论》(2021年第3期)的文章《“元气”论与金元之际的文学传统建构》。本次论坛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副主任潘务正教授主持,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文艺学等专业部分老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交流。
刘亚文从论文写作感悟谈起,从思考的“几个问题”切入,从“诗法:苏诗真放本精微”“诗教:趋向主流的苏诗阐释”“诗歌谱系:‘杜韩苏黄’”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翁方纲学人之诗的理论体系,得出了翁氏脱离传统苏诗阐释轨道,打通杜甫以降中晚唐诗歌与宋诗之间的壁垒,建构符合乾嘉美学追求与儒家正统观念的“杜韩苏黄”经典诗人谱系的结论。张勇耀首先介绍了论文话题是如何“发现和提出”的,接着从“文化焦虑与‘元气’论的提出”“时代使命与‘元气’论的发展”“南北交融与‘元气’论的深化”三个方面,系统诠释了金元之际“元气”命题的内涵、演变历程及其对传承中原文脉、重建文化秩序的积极意义,最后分享了论文写作的心得体会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建议。两位博士生还现场回答了相关提问。
胡传志教授对张勇耀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张勇耀读书的特点:一是拥有学术热情,二是特别勤奋,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强。他鼓励同学们,要拥有信心,敢于提出想法,保持创造力;要掌握方法,勤记笔记,提高效率;要刻苦钻研,不懈努力,永攀高峰。潘务正教授介绍了刘亚文文章的闪光点:一是善于思辨,能够从现有材料中发现与别人不同的观念;二是内容精深,抓住关键诗句深入挖掘,剖析透彻;三是视野宏阔,在中国史学史的大背景中对话题进行考察,格局宏大,体现了融通的特点。
据悉,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硕博论坛就是专门为博士生、硕士生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不懈努力近年来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本次两位主讲博士生都是学校在读博士生首次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两大刊物发表上论文。